它是近1500年的吉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清水秀,风光旖旎。“里者,民之所居,居于仁者之里,是为美。”它是中国特色村、中国传统古村落、中国美休闲乡村、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它是清代文学家沈复所作《浮生六记》之《浪游记快》中描述的精神乐园,是中央电视台百集大型电视纪录片《记住乡愁》拍摄的魅力村庄之一。它就是风俗淳美的“桃源乡里”——“人间仙境”仁里村。
《河南社会科学文库(2015年辑):当代方志编纂述论》分为基础篇和专志篇两大部分,分别就当代方志编纂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不同方志编纂的具体要求作了阐述和说明。基础篇,从方志概念、特性、功能以及编写体例、原则等方面介绍当代方志编纂所涉及的基础知识;专志篇,从方志的内容结构、语言表达、资料引述以及编修的实际操作等方面,讲述当代方志编纂的基本要求。《河南社会科学文库(2015年辑):当代方志编纂述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术与实用相统一,对于有关专业人员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陕甘宁边区史纲》研究的范围涉及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等多种学科乃至自然科学领域,加之陕甘宁边区历史事件丛生,人物众多,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特别是在陕甘宁边区史研究已经取得相当丰硕成果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提高研究成果的“含金量”。我们认为,在研究中应注意做到史实、史料、史论三者的结合,把研究历史资料与调研考察结合起来,把历史纵向思考与哲学逻辑思维结合起来,把研究成果和国外研究成果的比较结合起来,力图在研究的角度、研究的层面和研究的方法上有所创新,达到把握陕甘宁边区发展的规律,总结陕甘宁边区建设的历史经验,服务当今和未来的目的。
地名是人类生产和社会活动的产物,它的产生、演变和发展,都客观地浓缩和反映当地自然地理、人文环境情况,寄托人们的思想情感。《松阳县地名志(2018年)》在《松阳县地名志》基础上根据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成果,截至2014年末,共收录各类地名4304条,记述了各类地名的位置、来历、含义及其演变,反映了地方的现状。
《湖南全省掌故备考》是作者辞官回里前所作,光绪十四年(1888)五月刊于长沙。全书分为郡县沿革、分野、疆域、形势、山川、水道、关隘、城郭、津梁、堤堰、古迹、书院、祠庙、寺观、陵墓、金石、风俗、物产、盐法、钱法、田赋、兵制、封建、名宦、人物、流寓、方伎、仙释、祥异、艺文、杂说等三十一门共三十五卷。规模颇巨,分部亦多。正如其在序中所言,旨在“明郡县之沿革,达疆域之体势,原始以表末,因巨以及细,审俗以达政,识名以博物,皋牢方隅之地,发皇乡曲之观,亦几乎备矣”。形同一部湖南全省的准通志。
《西樵历史文化文献丛书:走近西樵自梳女》的“西樵”指的是以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为核心、以文献形成时的西樵地域概念为范围的区域,如今日之丹灶、九江、吉利、龙津、沙头等地,均根据历史情况具体处理。《西樵历史文化文献丛书:走近西樵自梳女》旨在全面发掘并弘扬西樵历史文化,其基本内容分为类别:(1)历史文献(如志乘、家乘、乡贤寓贤之论著、金石、档案、民间文书以及纪念乡贤寓贤之著述等);(2)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口述史、传说、民谣与民谚、民俗与民间信仰、生产技艺等);(3)自然与物质文化遗产(如地貌、景观、遗址、建筑等)。扩展内容分为两大类别:(1)有关西樵文化的研究论著;(2)有关西樵的通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