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二战结束后,在美、苏争霸的世界局势中,美国把从日本统治中夺回的台湾交给蒋介石接收,从此开启了战后台湾的新页 在美国战略布局谋略之下,台湾人刚挣脱 皇民化 ,又立刻成为防阻共产势力跨越的 西太平洋防线 枢纽。台湾北承阿留申群岛、日本、韩国、琉球群岛,下接菲律宾、新西兰、澳洲,外有美、苏角力,内有国共相抗 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台湾人走过二二八事件、戒严、白色恐怖、两蒋统治、十大建设、联招、万年国会、美丽岛事件、野百合学运等重大事件,历经各类社会运动与抗争后,终于一路走向民主化。
山岳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泰山更是在众山之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职能。著名汉学家沙畹从泰山入手,深入剖析了泰山在漫长的历史中受到尊奉的原因,以及泰山信仰内涵逐步变化与丰富的过程,从而探究中国上古时期的宇宙观和宗教祭祀。沙畹曾亲赴泰山实地考察,收集了大量碑铭与地方文献资料。他在书中首次运用正史、碑刻、民间传说、民俗资料等多种史料,将中国传统名山纳入文化史、政治史和宗教史视角进行考察,创立了中国神圣空间研究的基本范式。
《跟着悟空游山西》是一本专为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读者精心打造的文化旅游指南。本书不仅结合了国产3A游戏巨作《黑神话:悟空》中的古建筑场景,带领读者深入探索山西的国宝级古建筑群,体验一场沉浸式的历史文化之旅。 本书以高质量图片展示、通俗易懂的解说、文化与游戏的巧妙结合,为古典艺术赋予新的生命力,吸引年轻一代的强烈关注。 本书真诚邀请对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历史文化爱好者,希望亲身体验游戏中的古建筑的游戏玩家,计划前往山西旅游,想要深入了解当地丰富文化遗产的旅游爱好者,以及打算收集用于教学或学习中国古建筑和历史文化资料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在完美通关游戏的同时,带着这本《跟着悟空游山西》,不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的初心,迎接一次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触
史学大家许倬云以恢宏的史家视野与饱含情感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四百年来台湾的历史脉络和荣辱浮沉:从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开始,台湾经历了荷兰殖民、郑氏集团、清政府、日本殖民和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始终未曾摆脱本土、大陆和世界三层因素的纠缠。他从地理环境、政治经济、人文社会、两岸关系等方面,分析台湾发展的优势和缺失,表达了一代学人对海峡两岸未来的忧思与期盼。 本书不是一部资料书,而是一部关于台湾人今天的精神与困境的书。 不同于许倬云的其他历史写作,他在本书中陈述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本书可谓是一部94岁老人写给两岸同胞的 热忱之作 。
作为江南地区代表性的曲艺形式,评弹通过说书人 走码头 深入市镇乡野,成为江南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本体。近代以降,人们日常生活的稳定性为社会巨变所打破,全新的生活方式也令评弹艺术演化出了诸多新特征。艺术的常与变,本质上是艺人在时代大潮下的个体因应,也反映在其日常生活的变迁之中。 本书在考察评弹与传统江南社会互动关系的基础上,选取20世纪20年代后评弹的都市化演变期、40年代的孤岛繁荣期与1949年后的组织化时期进行比较,探究说书人日常生活在江南社会百年变迁中的 常 与 变 ,剖析社会、人与艺术三者间的互动关系。
《仫佬银家 河池中石村》: 这是一份田野调查和文史探寻的特别报告。作者将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中石村银姓仫佬族作为观察的对象,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究仫佬族的族称、族源、迁移历史、社会组织、宗教信仰、生存地理、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多角度、多层面展现罗城仫佬族特别是中石银姓仫佬族的独特风情与魅力。这是作者深入兄弟民族 仫佬族核心地带的一次独特行走,力图给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调查提供个人的实践方案。 《万翠抱珠 柳州中渡古镇》: 中渡是广西历史最悠久的古镇之一,她地处广西四十八?山区,四周群山环抱,浓荫覆盖,山川秀美,景色宜人。古镇屯兵驻守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代的东吴末帝孙皓甘露元年,因其地理位置显要,易守难攻,逐渐成为中原王朝防御少数民族起义和地方匪患的重要军事据点;同时,拥有众多
美国汉学家罗威廉继《救世》之后的又一力作。是长时段、小地域和大历史的有机结合, 为读者理解中国农民起义和土地革命提供了细而深刻的个案。 按照长时段理论,本书研究的时段从14史记的元末农民大起义开始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跨度长达七个世纪;研究的地域集中在湖北麻城。这种长时段和小地域的结合是的这本书能够挑战一般著作的历史分期,从宏观上透视中国政治社会的变迁,并暗示暴力超越时代和政权的恒久。作者对麻城地方史的细致研究,还使得本书深化了前人对地方社会的认识,在叙事中凸显各阶层对暴力的感知,在极具张力的氛围中给读者展示出精彩的画卷。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的问题,是个真正雅俗共赏、妇孺皆知的话题。即使是在历史上,它也是个士绅和民众都非常关注,并且为之付出许多努力的问题。对于理解历史上文化之共享与互动,了解山西以至华北历史,这是个很好的切入点。更值得探讨的是,大槐树移民传说和广东的南雄珠玑巷移民传说、客家的石壁村移民传说等等传说,所反映的地方历史变迁的过程。这个问题牵扯到历史时期区域开发的问题、宗族的问题、信仰的问题、士绅的问题、族群的问题,特别是军事制度的问题。惟有如此,才能真正或者比较准确地理解这类传说的产生和流布。这一步步深入的过程,也正体现了作者关于区域社会史或者历史人类学的方法论意义的思考和阐述。
本书由我国历史学家、 古史辨 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顾颉刚先生及历史地理学家、我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史念海先生合著,于193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99年又出简体版。是*部公开问世的系统的历史地理专著。记述了从夏代到民国初年中国各个朝代疆域的变迁,以及各个朝代地方制度改革的情况,书中附有31个制度表和27幅各朝代疆域地图。
《守望 吉林边疆人文地理纪事》是一部以挖掘吉林边疆人文地理中最重要的特色元素,以科学的视角讲述吉林大地自然魅力、人文精神、边疆历史、时代风貌的图书。从不尽山河、天涯咫尺、尊严之光、逐梦边疆四个篇章生动地叙述了吉林 疆理重海,车书一家 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 ;讲述了我们曾经闭关锁国、泥古守旧而 望洋兴叹 真实历史;再现了吴大澂等无双国士捍卫领土,千里勘边, 尺地争回 的国士气节和和尊严;展望了新时代吉林奋力建设边疆、巩固前方的举措和成就。是一部 以学术戍边,燃爱国之情 为主题精品力作。其深远意义就在于告诫我们边疆既是守土的门户,也是开放的窗口。既要守土尽责又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只有把我们脚下每一寸土地保护好、建设好、发展好,我们才稳定的发展环境和更广阔的事业空间。
甲午中日战争后,台湾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一批台湾爱国文化人士为保存民族传统和文化、宣扬民族精神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著名史学家连横所著的《台湾通史》便是这一努力的成果之一。《台湾通史》也是连横一生重要的著作,它自1920年11月至1921年4月分上、中、下3册在台湾初版以来,先后在台湾和大陆至少印行过十几种版本。其中抗战胜利后,商务印书馆首次在大陆印行该书。《台湾通史》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很高的社会价值,是一部闪烁着爱国主义光辉的史著,同时也极富学术价值,其中其记载的一些其他史书上不易见到的史料,至今仍为人们所喜欢引用。
本书是国内学术界一部关于中国古代乡村宗族的通论性研究著作,分上、下两编。上编自宗族萌生开始,纵向论述中国古代乡村宗族的发展进程;重点探讨乡村社会与宗族的形成,上古宗族与中古宗族、中古宗族与近古宗族间的转折与变革,把握中国古代乡村宗族发展的基本脉络。下编分专题论述中国古代乡村宗族的基本问题,从乡村宗族的外在形态、内在功能、组织与管理,宗法血缘关系的扩散与族际关系,以及乡村宗族与乡里政治五个方面对乡村宗族进行了深入剖析。在研究过程中,作者充分收集有关史料,包括正史、野史、方志、出土文献、谱牒,以及近现代乡村社会调查的丰富资料,在中国传统农耕文明发展的视野下,对中国古代乡村宗族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
梅贻琦先生字月涵,1931年至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1937年,抗日战争时,清华与北大、南开三校合并为西南联合大学,梅贻琦任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翌年任西南联合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兼主席,一直到抗战胜利。《梅贻琦西南联大日记》即收录了梅贻琦先生从1941年到1946年在昆明主持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校务时期的日记(其中有间断和不少缺失)。 日记所记录的时间正是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八年的关键时期,真实记录了梅贻琦先生的思考活动、经历见闻。*,物价飞涨,生活紧张,不少教工兼职增加收入,而学校领导到处筹款,设法增加教职员工补助。第二,经常跑警报,生命财产没有保障,当时敌机经常来轰炸昆明,日记中有炸毁联大财产、炸死联大职工的记录。第三,校务繁重,梅贻琦先生同时掌西南联大和清华大学,事务繁重可想
《永嘉路》为《海上遗珍》系列第四辑(第一辑《武康路》、第二辑《衡山路》、第三辑《复兴路》),延续丛书的一贯风格,本辑收录了著名学者、作家等所撰写的关于永嘉路(辟筑于1920年,旧称西爱咸斯路,1943年改今名)上的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人物的文章,既有对建筑历史沿革的精确考证、对建筑风格的专业分析,也有对曾经居住和工作在这里的政治家、建筑师、科学家、法学家、文化名人等历史人物的生动记述和深情追忆,还有对当下生活在这里的居民的如实记录。历史是城市的记忆,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透过书中所记述的这些细枝末节,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温度。
本书是一部复旦校史散文集。全书共分四辑: 复旦源 地理志 人物谱 师友记 。 复旦源 ,主要介绍复旦校史沿革、古老建筑和校园角落,如《 简公堂 的前世今生》《孤傲的 子彬院 》《 景莱堂 与 学长 叶仲裕》等;同时寻找校园里的花边趣事,如《武大的门房和复旦的门房》《留住大礼堂的交响乐记忆》等。 地理志 ,介绍复旦的周边以及与复旦有关的地标,如《被湮没的邯郸路桥》《3路电车,叮叮当当地驶过》《江湾机场历史片断》《由群艺照相馆想到的》,等等。这些周边和地标,或是复旦校史的组成部分,或有复旦师生的亲历故事。 人物谱 ,以介绍与复旦有关的人物为主。这些人物,或是名人,如陈望道、苏步青、孙寒冰、邵洵美、陈仁炳和夏志清等;或是与名人有联系的普通人,如 费巩案 的亲历者邵全声、金宇澄的母亲姚云等。在描写耳熟能详
历史不会忘记,在风雨如晦的年代,有人义无反顾、踏上征途;不会忘记,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有人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一段革命的历史,由万千忠骨和热血铸成。本书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通过曲折的故事、生动的细节、灵动的讲述,构建起自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到1949年广西解放的传奇史话,让尘封的档案与历史呈现出强烈的现场感,解读一个个拨云见日的抉择是如何在生死攸关之际做出,让一个个追寻信仰的革命先辈从白纸黑字中立起来,引导读者走进历史中深刻领悟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内在逻辑,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本书记事始于吉林有文字记录的历史,迄于新中国成立。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选取各个历史时期最基本、最典型的史实、事件和人物,简明扼要、详略相宜、重点突出地介绍。文字通俗易懂,使读者观全书便可得吉林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阅细目便可知吉林史事之详情本末。本书图文并茂,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照片,配以图画、地图、世系表、大事年表等,并在每章文字中缀以内容链接,章后附有扩展阅读。历史照片能够形象直观地再现历史,使单调的形式变得更具有活力;图表的功用在于简明扼要,让人一目了然;链接的内容主要对专有名词、词语、人物、典制等提供注释,使语义内容更加清楚、阅读理解更加顺畅;扩展阅读则精选了与其内容密切相关的学术专著、教材和普及读物,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拓展知识面。这些形式与正文相互照应、互为补充、
在世纪之交,拉纳 达斯古普塔来到印度德里,一个百万富翁与贫民窟并存,机遇和腐败共生的所在。自1991年宣布开放市场以来,首都德里在风起云涌的经济改革中,从印度北部一个饱受历史创伤的文化古城变身为具有全球影响力、蓄积丰沛资本的国际都市。通过国际业务外包、房地产炒作等各种商业活动,新兴中产阶级把自己视作全球化的主要代理人和受益者,其生活方式也变得越来越现代化、美国化。当他们的财富藉由巧取豪夺而与城市的天际线一起冲向云端时,这座城市中经济难民和贫民窟的数量也随之攀升。 全球资本市场为德里带来转变、机会、创新、希望,但也带来被金钱主宰的房地产市场和医疗体制、层出不穷的暴力犯罪、遭滥用污染自然与环境、失能的行政体系与贪污腐败,再加上印巴分治以来一直存在的种族问题,21世纪的德里居民面临了愈发严
美国社会学家乔治 C.霍曼斯因 社会交换理论 闻名于世,本书是他构建理论框架的奠基之作。在书中,霍曼斯根据丰富的庄园租役簿、管理账册、法庭案卷、文学作品等原始资料,通过土地、家庭、庄园和节日四个专题,详细考察了十三世纪英格兰村民的生产方式与生活环境、个体意识与群体行为、身份类型与依附关系,并特别关注了家庭结构、婚姻模式、继承制度以及节庆习俗等问题。霍曼斯做出的若干判断至今仍不过时,为前工业时代欧洲经济社会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也使他成为该领域学术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