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2 月 19 日,在 长干古城 南京西街遗址重要考古成果专家论证会 上,权威专家认定,在南京西街发现的 越台环壕聚落 应称 长干古城 ,始建于3100年前的商、周时期。这是南京历史考古和研究的重大突破。 本书开篇从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北图霸业建造越城和长干古城的惊天发现说起,追溯南京文化的源头: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从北阴阳营文化、点将台文化到湖熟文化、吴文化,从商周到春秋战国,从太伯奔吴到楚吴争战,从长江到秦淮河,从长干古城、越城到金陵邑,浩浩荡荡,开天辟地,南京像一颗遥远的星辰,在远古、上古时代隐隐闪耀。 然后是秦始皇游秣陵,揭开金陵王气的序幕。从中古到近古,南京屡屡成为龙兴之地,历经东吴霸业,建康风云,南唐偏安,宋元沧桑,大明基业,清代浴火重生,中华民国肇建。在中国的许多历史转折
本书是shou部全面、系统勾勒和呈现康区整体历史面貌的通史著作。基于康区历史基本脉络及特点,分 古代卷 近代卷 两册。 康区又称 康藏 ,是藏族传统三大历史地理区域之一。该区域地处横断山区,是青藏高原与川西平原、云贵高原的重要连接地带,既是藏族同西南各民族密切接触交往的地区,也是历代中央王朝经营和治理西藏地方的通道和关键区域之一。本书以通史体例,将康藏历史置于历代中央王朝、西藏地方及汉藏民族交流互动之中,系统梳理和呈现了该区域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对康藏地区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我们不仅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西藏以及青藏高原各民族同内地的政治交往、贸易往来和多民族文化交流,同时对理解藏族逐步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轨迹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本书是一部集资料与研究成果之大成的康藏史基础性著作。
水陆庵位于西安蓝田县东南部的普化镇,距西安市市区约22公里,源于隋唐时期有名古刹悟真寺。水陆殿正殿内现存有目前靠前规模很大的泥塑群,塑造水平精湛,是明代佛教塑像的代表作。本书为《影像水陆庵》姊妹篇,以图文混排形式,对其中彩塑进行了深度诠释。
《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政权系统(6-8 套装共3册)》是江西人民出版社和中央文献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中的一卷 政权系统 。全书共收集中央苏区时期政权建设方面的历史文献600余篇,包括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一苏大会中央准备委员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人民委员会、中央政权各部门的文件,是研究苏区政权建设的珍贵文献。
本图录由专述文章和展览图版2部分组成,其中6篇论文各有侧重,讲述了隋唐洛阳城的形制布局、运河带来的江南趣味、唐代的诗茶酒文化,以及龙门石窟里的大唐图景和造像艺术。展览图版围绕 神都宫阙 市朝之城 伊阙佛龛 3个篇章,以大唐的东都、池苑花如锦、运河的中心、丝路尽繁华、精神的归宿、千龛邻峭壁为叙事主题,梳理和追忆唐代洛阳城200余年的繁华过往。
《八闽通志》系明人黄仲昭修纂,为现存最早的福建全省通志。全书八十七卷,分地理、食货、封爵、秩官、公署、学校、选举、坛庙、恤政、宫室、寺观、丘墓、古迹、祥异、词翰、风俗、形胜、拾遗十八类四十二目,按类省府州县顺序记述,体例精善,取材丰富,保存了大量不见于其他史书和志书的珍贵资料,是一部极为有用的志书。本书由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和福建省图书馆联合整理,以北京市图书馆、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明弘治庚戌本为底本,简体横排,标点校注,自出版以来广受欢迎,又经修订,更便于阅读使用。
《抗战时期的四川——档案史料汇编(上中下)》 书稿全面反映了自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为止的四川抗战历史,讴歌了四川人民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的积极贡献,突出了四川作为战时大后方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对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四川、西康地区抗战时期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柏林:一座城市的肖像》 柏林 当今世上伟大的城市之一,它不仅是德国首都,也是欧洲重要的经济文化重镇之一。进入此书,仿佛自己静止站立在柏林的街市,几百年的历史事件、声色犬马、白日、黑夜、浪漫、血腥,都风驰电掣般从眼前掠过。对历史的回顾使内心充盈,思想活跃。那些曾经走在柏林城中的人,如中世纪的民谣诗人、建筑师申克尔、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电影juxing黛德丽等人的故事,如小说般迷人,衬托出真实而宏大的历史叙事。城与人在历史中彼此形塑、影响、交融。这个发动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民族,这座矛盾之城,如黑熊般憨拙而凶猛。 《伊斯坦布尔:面纱下的七丘之城》 没有一座城市像伊斯坦布尔那般命运多舛、饱经沧桑。她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璀璨夺目,从七座山丘之城到众城市的女王,从第二罗马到帝国废都。这不仅是帕慕克
安徽的历史发展特别艰难曲折。安徽历史上灾难之多之惨烈绝非其他省可以相比。江淮之水患频仍世人皆知,但对安徽历史损害*的是兵祸。自古以来,淮北和江淮就是各方争夺之地,楚汉,魏吴,东晋、南朝、南宋、南明和北方政权,都曾在安徽进行过恶战;历史上大规模农民战争除两汉外,如秦末、隋末、唐末、元末、明末、晚清农民战争,无不以安徽为主战场。每当战乱,除交战双方相互砍杀之外,就是对人民烧杀抢掠,一时白骨遍野,数百里不见人烟,惨不忍睹。在历史上淮北和江淮之间因兵燹损失半数以上人口有十余次。面对深重苦难,安徽人民顽强坚毅,一次次在废墟上重建家园。显示了超强的生聚能力。 安徽南北社会、经济、文化和国家的南北社会、经济、文化同步变化。三国以降,国家分裂时,表现为南北政权对峙,安徽则分属南北两个对
本志书编修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九月至二十三年(1897)八月,是对道光重纂《光泽县志》(1837年始修,1840年刊)的续修,补录了1840年至1897年间内容。共30卷,分4纲30目,每目先载 重纂光泽县志 内容,再载 增修光泽县志 内容,故实有60卷。本次点校以光绪二十三年刊本为底本,以标点为主,少及校勘、注释。底本中篇幅较长的文字,根据文意、志书体例和现代阅读习惯适当分段。底本中的繁体字改为规范简体汉字,个别地名、人名用字及改后易引起歧义的保留原字形。
本辑收录了民国以前无锡现存的二十六部旧方志(本辑之末附宋代的常州府志!!《【咸淳】毗陵志》》。从时期上分,宋代一部,元代一部,明代七部,清代至民国十八部。按行政区划分,无锡九部,宜兴、江阴各八部。另附府志一部,其缘由是无锡、江阴、宜兴的宋代方志均散佚无存,而常州府的《【咸淳】毗陵志》保存了所辖区内各地修志上缴的史料。 本辑影印的这些志书,有稀见的珍本、孤本,也有名构佳作。原书如有残缺、漫漶不清处,以相同版本予以换页、补页,尽量系统而完整地整理影印出版,以起到资治、存史、教化的作用。 本辑排列顺序,无锡、江阴、宜兴,后附《『咸淳』毗陵志》。各县之下以志书出版年代先后为序。每部志书前冠以提要。
《江南旧志图选 城池》为 志说江南 系列丛书之一种,是江南旧志图谱的首次汇编整理,从江南地区历代方志中精选珍贵图谱,涉及江苏、上海、浙江、安徽十六个现行设区市, 包括南京城池图、镇江城池图、苏州城池图、嘉兴城池图、湖州城池图等重要城池图,展现江南地区地域联系之紧密、文化之交融。每幅图标注图名和资料来源。本书的出版对于江南 文化品牌的建设,以及长三角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稿以云南近代史社会历史为主要内容,从各个方面做了比较祥尽的记述,政治方面,如前清云南省制概略、省会的官吏设置、各级衙门形式、公署组织、官场仪制等,对我们研究当时的政治制度,不无助益。经济方面,如过去云南田粮赋税、积谷仓储、钱法与货币、六七十年间昆明人民的生活比较及所有行业情况等,使我们对过去的社会经济、市场供应及人民生活水平等,都有所了解,可为我们当前的经济建设提供参政。民族方面,如昆明的民族概略、云南几个民族的风俗习尚等,作者虽大都采自旧志,但对我们了解过去云南少数民族的种类和风尚,仍有参考价值。
《南京通史》由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撰,邀请全国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考古学、哲学、民俗学、人类学、地理学等学科专家学者进行选题论证和审稿,邀请江苏省历史学科近三十位专家学者参与撰写,包括贺云翱、胡阿祥、范金民、夏维中、卢海鸣等。 全书以中国历史时序排列﹐分为史前时代至秦汉卷、六朝卷、隋唐五代宋元卷、明代卷、清代卷、民国卷、共和国卷(1949 2000)和综合卷共8卷﹐约450万字。 全书围绕治乱兴衰﹑经济发展﹑国家控制﹑社会结构﹑精神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展开﹐以专题形式叙史,展示了南京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意义。 《南京通史》的出版,将填补南京地区城市史研究的学术空白。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从中国*历史档案馆编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上谕档》影印本辑录出来的,辑录资料时间上跨清代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朝,编年为序;范围为清代江西的行政区划,凡有关江西者,均收录。是一部有利于江西近现代历史与文化研究的重要文献汇编。比较原影印件的繁体竖排,本书做了简体横排,随文注释等处理,方便查阅。
本书是法国远东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合作研究项目 北京内城寺庙碑刻与社会史 的延续成果,接续前三卷,以乾隆《京城全图》为坐标和基本线索,调查研究北京内城的寺庙,实地访谈、拍摄照片、撰写庙志、释录碑文,并附有碑图和寺庙插图。第四卷所研究的是《京城全图》第四排范围内的寺庙,共145座,辑录碑记、塔铭等147通,并有本书未撰写庙志的寺庙名单及庙名、碑名、碑文撰写人、香会、胡同五个索引,资料翔实,叙述简洁明了,对研究北京历史及宗教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刘体智(1879 1962),字晦之,又作惠之、慧之,安徽庐江人,为晚清重臣刘秉璋之子。雅好收藏,室名有 善斋 与 小校经阁 等,于甲骨铜器、书画珍籍等咸有涉猎,多能得其精粹。其旧藏今多存于国家图书馆、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安徽省博物馆等处。 本书所收文献,以刘氏裔孙刘耋龄所藏刘氏与罗振玉、郭沫若、容庚、唐兰、陈梦家、胡厚宣等著名学者的往来信札以及 中研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上海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等公藏机构的档案为主,刘氏旧藏文物照片为附,其内容皆与刘晦之先生交游、收藏事迹有关,统名之曰 小校经阁遗芬 。信札附题解与注释,以揭示相关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附录收入相关研究论文数篇,以便于读者进一步了解刘氏收藏经历及藏品价值。
本书于清朝顺治年间编修,记述清顺治前的高平历史,高平市史志办在这个刻本的基础上加以点校,全书约十万字。分为十门七十九目,附目四,图考四幅。记事晚止于康熙五年,是高平现存早的志。是研究高平历史的重要资料。
地方志是传承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本次校注的清乾三十一《修武县志》,历经两任县令之手,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由知县吴白初纂成秩,至乾隆三十一年由知县戈云锦补修,并纂善付梓。该部书在保留修武自然、经济、政治、社会风貌的同时,更侧重于修武历史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古今不可多得的文化盛典,这也是注译、推广这优香志书的意义所在。
1932年7月15日,上海通志馆正式开馆,由柳亚子任主编,初步计划修通志25篇。《民国上海市通志稿(册)》为《上海通志稿》的前三编,编为上海历史(上)沿革,包括总说、上海溯源、上海的兴起、上海的展开、上海的倭寇、上海的蜕变、上海的繁华、上海的开埠、上海在前期太平天国时代、上海在后期太平天国时代、上海的近代化、革命前后的上海、上海在北洋军阀时代、青天白日的上海、大上海核心的完成、结论、重要参考书目16章。第二编上海历史(中)特区公共租界,包括总说,英美租界独立时代、英美法三国租界行政统一时代,洋泾浜北首外人租界时代、公共租界的开展、五卅惨案、公共租界的近期、公共租界与"一二八"战争以及上海"一二八之战"、公共租界治理现状、结论、参考书目等10章。第三编上海历史(下)第二特区法租界,包括总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