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一眼甘泉,她让不同的人在此摄取,听故事,学艺术,探历史,寻文化。在这里人神交融,时空飞腾,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一切伟大的艺术和历史,都汇集在博物馆。 它为研究者存在,为学习者展示,为旅游者导引,是苦旅者歇息和充电的港湾,它期待着仰望的人群和执著的目光。人们在观看文物,同时也在观看自己。于是,博物馆既为人们构筑了艺术的殿堂和心灵的长廊,也为人们搭建了人与物,历史与现代,传统与时尚的桥梁。 本书用图片文字把读者引领到异地的云南博物馆,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文物100多万件,吕章申主 编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品中的100个故事》只谈了其 中的100件,堪称万里选一。但每篇介绍都是一把钥匙 ,打开了这件文物背后的一扇大门,从中可以*清楚 地看到它的精彩,它的荣耀,甚至是它的苦难。而在 100扇大门连成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正是祖国历史 的无限辉煌。
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敦煌莫高窟第57窟观世音菩萨(初唐)》是敦煌莫高窟第57窟南壁中央说法图中东侧为首的观世音菩萨,描绘精致,设色富丽,头冠项饰均以沥粉堆金,肌肤细腻,以淡朱色晕染,细眉长目,鼻直唇红,体态婀娜,是唐代菩萨形象的*代表作之一。第57窟建于初唐,单前室、甬道等处存有晚唐重绘壁画。
公元前2000年,在以传世文献为本位的夏王朝始年的推定上,是个便于记忆的数字。 公元前2000年,在所谓的夏王朝前夕,考古发现中看不到与传世文献相对应的“王朝气象”。 公元前2000年,在中原地带发生了一系列事件,为随后以二里头为先导的中原广域王权国家的飞跃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2000年――中国文明目前一个重要转折点。 许宏著的这本《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从考古发现入手,站在考古学家的角度,解读从神话到历史的进程,讲述早期中国的故事。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综述了20世纪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展示了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丰富内涵,并探讨了一些前沿性的学术问题。本书配有彩图7幅、插图44幅,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河姆渡文化是浙江省境内非常重要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以河姆渡遗址为代表。本书全面介绍了20世纪河姆渡文化的发现和研究概况,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和深入探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书中配有彩图8幅及插图47幅,资料翔实,图文并茂,是这一领域内的工具书。
赵超*的《石刻古文字(中国古文字导读)》是文物出版社所推出的《中国古文字导读》丛书之一,在简述何谓古代石刻文、主要的释读方法、常用工具书简介的基础上,选取18篇中国古代经典石刻作为石刻释例,首先对所选碑刻及其相关研究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对其中重点文字逐一考镜源流,梳理其演变理路,对古文字初学者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简要介绍了两周(西周和东周时期)考古在20世纪的发展简史,回顾了一个世纪以来的重大发现和主要研究成果,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作了初步的展望。本书配有彩图7幅、插图41幅,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由文物出版社编的《敦煌莫高窟第148窟药师经变(盛唐)》是敦煌莫高窟第148窟东壁北侧的药师经变,是莫高窟净土变相中规模*的一幅。图中药师琉璃光佛居中,左右胁侍为日光、月光二菩萨,其余的听法会众、神将分列中央平台上两旁。水池中的前台上设舞乐,二人相对起舞,两侧乐队各十人。水池周围起殿堂楼阁。整个画面宏大富丽,显示盛唐晚期的建筑界画技巧已较前有了很大提高。
由文物出版社编的《敦煌莫高窟第220窟药师经变(初唐)》是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北壁的药师经变。画面以东方药师净土七佛和八接引菩萨为主体,两旁十二药叉大将为护卫。上空飞天翱翔,前临曲池流泉。下部的乐舞场面,应该是典型的胡旋舞。两边除乐队外,还画有二菩萨正在燃点树形七层药师灯轮。更增添了歌舞欢乐的气氛。这是敦煌壁画中美的乐舞图之一。
由文物出版社编的《敦煌莫高窟第321窟飞天(初唐)》是敦煌莫高窟第321窟西壁龛顶南侧的双飞天。长长的飘带随风舒卷,表现出潇洒轻盈的动态。渲染肉体的颜料虽已变色,但眉目轮廓及体态线条仍然可辨。第321窟是敦煌莫高窟初唐时期的重要洞窟之一。婀娜动人的唐代双飞天的出现,向人们显示着莫高窟艺术灿烂时期的到来。
由文物出版社编的《敦煌莫高窟第45窟观音菩萨(盛唐)》是敦煌莫高窟第45窟南壁观音经变中的观音菩萨立像。所谓观音经变系根据《法华经·观音普门品》绘制而成,独立成幅。本图位于整幅壁画的中央,冠上有化佛,裸上身、斜披巾、佩珠串璎珞,左手持瓶,上方有装饰富丽的摩尼保盖,图下部已残。画面描绘生动,是盛唐壁画的代表作之一。
《中国古代壁画经典高清大图系列:敦煌莫高窟第328窟说法图(盛唐)》是敦煌莫高窟第328窟西壁龛顶弥勒说法图的右半部分,画的是弥勒的左胁侍菩萨,以及弟子、听法菩萨、供养菩萨等。画面颜色虽已变色,但仍不失鲜艳,可以想见画面当年的华丽灿烂。第328窟始建于唐,除西壁龛内之外均为西夏壁画,西壁龛内的塑像和壁画则是唐代的代表作。
由文物出版社编的《敦煌莫高窟第103窟法华经变(盛唐)》是敦煌莫高窟第103窟南壁法华经变序品中释迦牟尼佛右侧的局部,色调青绿与朱赭交辉,人物端庄,丰肌秀骨,是盛唐金碧辉煌画风的典型。佛像背后衬以山水壁画具有唐代山水画的风格。第103窟是盛唐时期的洞窟,但在清代中叶一度被封闭,前室壁画尽遭熏炙。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对迄今所见古代帛画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在全面综述与客观评介20世纪帛画研究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战国楚帛书画的结构、马王堆西汉帛画天地神话及民族学、民俗学研究等问题,对古代帛画的研究颇具参考价值。书中配彩图5幅、插图36幅。
由文物出版社编的《敦煌莫高窟第172窟观无量寿经变(盛唐)》是敦煌莫高窟第172窟北壁的观无量寿经变的右侧部分。整幅壁画采用了很成熟的单点透视画法。平台上的菩萨天人正在听法,形象丰腴健美,气氛肃穆,格调高雅。环绕着高台列置着宏伟的建筑群,大殿与配殿之间有回廊相连。第172窟北壁的大型壁画是盛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的杰出作品,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宝贵资料。
《喀什地区博物馆》由喀什地区博物馆编著
《敦煌莫高窟第217窟观无量寿经变(初唐)》是敦煌莫高窟第217窟北壁观无量寿经变中部的阿弥陀净土,居中画主尊阿弥陀佛与四胁侍菩萨。上部画宏伟的大型建筑群,中间是前后佛殿,后佛殿两侧有回廊环绕,并自成一小院。 第217窟建于神龙年间,但已具备了典型的盛唐风格,通常将此窟作为盛唐艺术的代表窟。 《敦煌莫高窟第217窟观无量寿经变(初唐)》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