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是汉代西域36国之一,公元5世纪灭于北方游牧人。1900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荒漠,意外发现佛寺废墟,随后又发现楼兰古城,从中发掘出大批魏晋木简残纸、犍陀罗佛教艺术品。此后,楼兰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古城,成了中亚考古圣地。英国、美国、日本的考古队和探险家相继来楼兰访古寻宝,楼兰古物由此流散世界各地。随着研究的深入,楼兰古文明的历史疑雾被逐渐揭开。原来,楼兰人是漂泊东方的一支印欧人古部落。楼兰一带保存了中国境内最早的佛教遗迹和最早的西域绘画。本书用生动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向读者展示了楼兰古国昔日的辉煌与灿烂的文化。
张居正是个性不凡的政治家,他从寒微中奋起,当了十年首辅,将改革从政治推向经济,修明法度,强化监督,近民便俗,惠农利商,使衰败的王朝一度恢复生机,人称“救时宰相”。在风云际会中,他刚毅深沉,多谋善断,却又独断专行,用人不当,以致祸发萧墙。他饱读经书,倜傥豪放,冷峻严酷,威震当朝,却又兼有泼皮样的身手。伟大与渺小、无情与重义、拒贿与好谄集于一身,这就是历代史书中说不尽的张居正。
《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33)·追寻人类的过去:解释考古材料》是1980年夏和1981年的头几个星期在大不列颠和斯堪的纳维亚一系列讲座的修改文本。这些讲座设定了许多目标,但首要的任务是要阐明最近的研究进展,即我正在进行研究的课题或是我正在探索的观点,还没有形成论文或是专著。这也意味着这《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33)·追寻人类的过去:解释考古材料》不像已经完成的研究一样,汇聚各种观点和研究进展,评论相关的研究。我们都知道考古学家出版著述常常是工作完成许久之后的事;类似之,启发灵感的讨论和交流,这些构成研究乐趣的东西往往只在朋友和同事“圈内”才会有,直到所有的工作完成之后,迟到的报告出版之前,很少会播之大众。讲座则填补了研究的乐趣与准备最后报告的乏味之间的空白。我希望通过出版我现在的思考和研究,
你也许听说过西周的“金文月相”,但你没听说过本书首次发现的商代“卜辞月相”。 你也许看到过各种版本的“西周金文历谱”,但你没看到过本书首次复原的“晚商金文历谱”。 你也许知道商周时代存在“十三月”置闰法,但你不知道当时还存在本书所要考证的“十四月”置闰法。 你也许想到过武王伐纣的“甲子日”可用天象推算,但你没想到过商汤伐桀的“乙卯日”在本书中同样可被推算。 显然,在商周历法和商周年代学的研究领域中,本书能够同时作出如此多的关键性突破的确是令人惊异的。但是,相信详读了陆星原编著的《卜辞月相与商代王年》人最终都会发现,上述这些全新之论同时也都是立足于甲骨文、金文、先秦简牍和先秦文献的求实之论,都是拥有天文学验证的有据之论,都是总结前人智慧和多学科成果的全面之论,它们都
内容简介 · · · · · ·r r 该书作者系30年代上海名医,他以亲身经历为主要线索,描述了上海近半个世纪的物价变动;描摹了作者所接触到的各阶层人士的生活、思想状况,其中不乏名人逸士、政界要人,如章太炎、丁福保、于右任、吴稚晖等。作者从市民的视角出发揭示了这些人物的普通生活的一面,对老上海的民情风俗、市井生活有详细而真实的描写。该书具有的史料价值,其对物价的真实记录、对取缔中医案引发的中医集会抗争的内幕等的描述,均有的参考价值。
《神秘的楼兰古国》主要内容包括楼兰,一个梦幻般的名字,一个神秘的国家。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带给我们的楼兰是漫天飞舞的狂沙,艰苦卓绝的生存条件;而素有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先生一句“楼兰姑娘你去何方”,却又让我们对楼兰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从斯文赫定发现楼兰古国开始,楼兰古城慢慢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沧海桑田多变幻,它曾经的繁荣与辉煌,在饱经战火摧残和历史变迁后,当那美丽的绿洲消逝在茫茫流沙之中时,留给我的思考却是久久不能停歇。
其记载有水族古代的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等文化信息,內容博大精深。《水书·贪巨卷》为水书先生家藏的珍稀卷本,内容涉及天文历法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对北京故宫历史进行了简明扼要、系统完整的介绍,《故宫史话》共分为两大部分:部分涉及“紫禁城”名称由来及与天象、五行的关系,紫禁城的艺术成就和明清两代的良工哲匠,还重点介绍了太和殿及其在清代多民族统一国家建立过程中的象征意义;第二部分将宫殿建筑与人物史迹相结合,将历史事件还原于历史环境之中,严肃认真而又生动活动,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内容简介 · · · · · ·r r 该书作者系30年代上海名医,他以亲身经历为主要线索,描述了上海近半个世纪的物价变动;描摹了作者所接触到的各阶层人士的生活、思想状况,其中不乏名人逸士、政界要人,如章太炎、丁福保、于右任、吴稚晖等。作者从市民的视角出发揭示了这些人物的普通生活的一面,对老上海的民情风俗、市井生活有详细而真实的描写。该书具有的史料价值,其对物价的真实记录、对取缔中医案引发的中医集会抗争的内幕等的描述,均有的参考价值。
余姚县旧有“半部余姚志,一部虞家史”的说法。会稽虞氏自东汉虞竟徙居余姚,至隋唐之际,仍然保持着“簪冕连华”的兴盛面貌,出现了三国虞翻,两晋的虞潭、虞喜、虞预,宋齐梁陈的虞愿、虞玩之、虞通之、虞炎、虞龢、虞羲、虞骞、虞荔、虞寄,隋唐的虞世基、虞绰、虞世南等一大批经学和文学之士。因家学传统,人物之盛,学术、艺术成就之多,实属罕见。本书收集了三国吴至南朝的四十种虞氏砖甓,六种唐代余姚籍虞氏宗人墓志。这些出土文献,与史料中频繁出现的虞氏人物,几乎处在同一个时间跨度上。本书以这些出土文献,结合传世史料,对人物生平、职官迁转等方面进行了考释,以展现不同历史时期余姚虞氏家族的面貌。本书在出土文献的收集对象上,砖甓以旧会稽郡(《后汉书?郡国志》之会稽郡区域)所见虞氏砖甓为收录对象;墓志则以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标准汇编(1)》内容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物保护单位标志、文物保护单位开放服务规范、文物运输包装规范、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行业标准、古代壁画病害与图示、石质文物病害分类与图示、馆藏出土竹木漆器类文物病害分类与图示、馆藏青铜器病害与图示和馆藏铁质文物病害与图示等等。
《明清帝王与皇陵文化》介绍了明清帝王们的几大著名皇陵。具体内容包括有皇陵文化、明朝皇陵、清朝关东陵墓、清东陵、清西陵和王墓选粹等。其中还有风水、地理、考古等知识搀杂其间。皇陵犹如地下星空中的星座,循着这些星座递进衍变的轨迹找寻,打开一幅幅已逝历史的生动画面。因陵墓浓缩凝集了历史文化的精髓,是以凝固的空间结构表示了一个阶段的历史,所以它成为现代和历史之间的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我们能够认识历史,正像我们通过星座来认识星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