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敦煌 系列图书用二十四个敦煌关键词、十个敦煌历史人物、十二幅莫高窟壁画、十六件敦煌器物、壁画里的古人生活细节和壁画里的神仙角色来解析敦煌,由此便有了《敦煌关键词》《十个人的敦煌》《壁画里的莫高窟》《敦煌壁画里的器物》《敦煌壁画里的生活指南》《敦煌壁画里的神仙》6个分册。你可以从任何一个关键词、人物、或壁画开始认识敦煌,了解敦煌,直至感受到敦煌艺术的魅力。这里提到的每个故事,每个场景,每个角色,每个物件,都会带你走近敦煌。透过这一扇扇敦煌文化之窗,你将看到中国历史的变迁、文化的发展。
看懂敦煌 系列图书用二十四个敦煌关键词、十个敦煌历史人物、十二幅莫高窟壁画、十六件敦煌器物、壁画里的古人生活细节和壁画里的神仙角色来解析敦煌,由此便有了《敦煌关键词》《十个人的敦煌》《壁画里的莫高窟》《敦煌壁画里的器物》《敦煌壁画里的生活指南》《敦煌壁画里的神仙》6个分册。你可以从任何一个关键词、人物、或壁画开始认识敦煌,了解敦煌,直至感受到敦煌艺术的魅力。这里提到的每个故事,每个场景,每个角色,每个物件,都会带你走近敦煌。透过这一扇扇敦煌文化之窗,你将看到中国历史的变迁、文化的发展。本书通过丰富而鲜活的敦煌壁画来了解敦煌。绘画是比文字高一个维度的 二维空间 ,它能够更加清晰地描绘一个物体的形象或一件事的过程。这么看来,敦煌壁画可以说就是储藏敦煌历史的二维空间。图书还配有美轮美
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后不久,数万件敦煌文物文献被英、法、俄、日等国一些“考察”“探险”者骗取、掠夺,致使流散海外,约五万件分藏于十多个 的四五十个机构及一些私人藏家手中。作者 全面梳理自己四十年来满世界寻找敦煌文献的经历,其中记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有寻找的艰辛,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少独到的心得与感悟。本书不仅是一份 学者的学术成长记录,也是 敦煌学学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本书文字明白晓畅,故事与知识融合,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是 的敦煌学入门读物;对于专业读者来说,也可从作者的治学态度和治学路径中得到激励与启发
《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为一部大型专科辞典,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展示我国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的成果,努力掌握敦煌学研究的话语权 的重要指示精神,对季羡林先生主编的《敦煌学大辞典》(1998 年版)的全面修订。按照专业性、全面性、世界性和时代性的要求,充分吸收 20 世纪末以来海内外敦煌学研究成果,修改完善原有词条、附录,增加新词条、新附录和新门类,主要包括敦煌学通论、历史地理、语言、文学、艺术和考古、宗教、学术史 7 大部类,石窟艺术、佛教典籍、历史地理、政治、军事、社会、石窟考古、人物、天文历法、医学、著作、版本等68个门类,收录词目 12000 条,图版 1200 余幅,总篇幅 400 余万字。与第一版相比,新增词目 5000 余条,新增图版700余幅,新增字数160余万。大辞典全方位总结、反映了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当
看懂敦煌 系列图书用二十四个敦煌关键词、十个敦煌历史人物、十二幅莫高窟壁画、十六件敦煌器物、壁画里的古人生活细节和壁画里的神仙角色来解析敦煌,由此便有了《敦煌关键词》《十个人的敦煌》《壁画里的莫高窟》《敦煌壁画里的器物》《敦煌壁画里的生活指南》《敦煌壁画里的神仙》6个分册。你可以从任何一个关键词、人物、或壁画开始认识敦煌,了解敦煌,直至感受到敦煌艺术的魅力。这里提到的每个故事,每个场景,每个角色,每个物件,都会带你走近敦煌。透过这一扇扇敦煌文化之窗,你将看到中国历史的变迁、文化的发展。这是 看懂敦煌 系列的第一本图画书。本书从敦煌文化绕不开的关键词入手,为读者讲述关于敦煌的24个词汇,理解了这些词汇,就进入了奇妙的敦煌世界。图书还配有美轮美奂的高清壁画图片和插画师的创意图片,让读
本书是我社与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合作推出的 当代敦煌学者自选集 最新一种。收录了著名敦煌文献专家唐耕耦先生发表过的近40篇论文,内容涵盖敦煌经济、社会政治,敦煌与吐鲁番文书,唐代社会经济制度,农业、科技等方面,特别是其中的《.西魏敦煌计帐文书以及若干有关问题》《8至10世纪敦煌的物价》《.四柱式诸色入破历算会牒的解剖 诸色入破历算会稿残卷复原的基础研究》等文章价值较高
《敦煌学概论》是我国*本讲述敦煌学的简明教材。作者以自己走上研治敦煌学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入题,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敦煌经卷与艺术品的丰富内容,从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评述敦煌学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价值。作品推本溯源,深入浅出,还将如何研究敦煌写卷的方法娓娓道来,并饱含对研究敦煌文化年轻一代的热切期望。
莫高窟,俗称 千佛洞 ,位于敦煌市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从公元 366 年开凿第一个石窟,后来又经历了近千年十几个朝代的开凿,最终形成了这座世界上规模最庞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莫高窟中有无穷的奥秘,自 1900 年人们发现藏经洞,这座沉睡已久的千年宝库蜚声海内外,吸引了无数人前来探索。穿越千年,莫高窟中留下了几万平方米的绚烂壁画,数千身精美的彩塑,还有内容丰富的经卷文书 不同时代的艺术风尚在这里汇集成斑斓景观,这是一座辉煌灿烂的艺术殿堂,也是一个文明的奇迹。走进莫高窟,会看到精美的艺术、多彩的民俗风情,也能感受到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厚重。各个时代的生活场景、衣冠服饰、建筑造型、歌舞百戏 世间万象林林总总汇聚于此。本书,将带领小读者们畅游莫高窟,在精美的手绘插图和娓娓道来的科普文字中,赏艺术、学
本书在将敦煌寺院会计文书分为便物历、施物历(含施物入历、施物破历、施物交割历及历状)、施物出卖历(含唱卖历和货卖历)、分儭历、什物历、诸色入破历(含入历、破历和入破历)、帐状和凭据等几大类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出土文献和传统文献,从起源、性质、结构、记帐格式、记帐方法、残卷的拼接缀合等方面对敦煌寺院会计文书进行了分类整理研究,同时又从佛教社会史、寺院经济史等角度对敦煌寺院会计文书的内容进行了讨论。
《敦煌吐鲁番研究》每年出版一卷,以刊登研究敦煌吐鲁番及相关地区出土文献的论文为主,内容包括历史、地理、艺术、考古、语言、文学、政治、法律、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传统学术问题,兼及学术动态和书评。本刊第二十三卷刊有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者关于敦煌、吐鲁番学的研究论文20篇,书评3篇,新书目1篇,反映了敦煌学、吐鲁番学的最新研究动态。 本书为中国敦煌、吐鲁番学研究的专业年刊,已持续出版到第二十二卷,为国际性学术期刊,以追求学风严谨、创新有据为特色,倡导发表新史料、新书评和相关学术信息,内容丰富,学术价值较高。
看懂敦煌 系列图书用二十四个敦煌关键词、十个敦煌历史人物、十二幅莫高窟壁画、十六件敦煌器物、壁画里的古人生活细节和壁画里的神仙角色来解析敦煌,由此便有了《敦煌关键词》《十个人的敦煌》《壁画里的莫高窟》《敦煌壁画里的器物》《敦煌壁画里的生活指南》《敦煌壁画里的神仙》6个分册。你可以从任何一个关键词、人物、或壁画开始认识敦煌,了解敦煌,直至感受到敦煌艺术的魅力。这里提到的每个故事,每个场景,每个角色,每个物件,都会带你走近敦煌。透过这一扇扇敦煌文化之窗,你将看到中国历史的变迁、文化的发展。本书以人为敦煌历史的线索,讲述参与敦煌历史的十个重要人物的故事,如乐僔与莫高窟的开凿、鲜卑贵族元荣和于义治理敦煌、玄奘取经、张守珪和尚绮心儿保卫敦煌等等,让读者了解敦煌石窟开凿的原因和时代背景等
丛书介绍: 20世纪初因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文献流散而兴起的 敦煌学 ,成为 世界学术之新潮流 。浙江的罗振玉与王国维 导夫先路 ,几代浙江学人(包括浙江籍及在浙工作生活者)奋随其后,薪火相传,从赵万里、姜亮夫、夏鼐、张其昀、常书鸿等前辈大家,到王仲荦、潘絜兹、蒋礼鸿、王伯敏、常沙娜、樊锦诗、郭在贻、项楚、黄时鉴、施萍婷、齐陈骏、黄永武、朱雷等著名专家,再到徐文堪、柴剑虹、卢向前、吴丽娱、张涌泉、王勇、黄征、刘进宝、赵丰、王惠民、许建平以及冯培红、余欣、窦怀永等一批更年轻的研究者,既有共同的学术追求,也有各自的学术传承与治学品格,在不同的分支学科园地辛勤耕耘,为国际 显学 敦煌学的发展与丝路文化的发扬光大做出了巨大贡献。浙江的丝绸之路、敦煌学研究者,成为国际敦煌学与丝路文化研究领域举世瞩目
本书由著名敦煌学研究专家柴剑虹和刘进宝共同撰写,是一本讲述敦煌历史溯源及其文化艺术发展的普及读物。该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敦煌历史溯源、莫高窟的营建、藏经洞与敦煌遗书、敦煌宝藏的流失、敦煌壁画和彩塑艺术等几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进行解读,全面展现敦煌1650余年的历史。全书配有45幅珍贵历史照片及高清精美壁画彩塑图片,另附一张由中国国家图书馆敦煌资料中心提供的《敦煌文献收藏单位一览表》,堪称一本集知识性、实用性、艺术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敦煌文化简明读本。Dunhuang, co-authored by Chai Jianhong and Liu Jinbao, both renowned Dunhuangologists,introduces to general readers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Dunhuang, a city in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45 precious historical photos and beautiful HD mural paintings as well as a list of institutions with the collection of Dunhuang literature provided by the Dunh
吴宓一生学习和研究世界文学,讲授世界文学,非常重视文学史于文学的功用。他曾在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西南联大等多所高校讲授世界文学史,前后近四十年,是该学科在我国的创始人之一。吴宓以他多年对世界文学的系统研究,曾撰有“世界文学史”中英文讲授提纲、讲义多种,惜多已散失,未能结集出版。本书经其后人汇集讲义残篇遗稿,包括西欧、北美文学,兼及俄国东欧以及印度、波斯、日本等国文学,从文学大师的视野为读者提供了广阔而系统的世界文学知识。
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要真正理解中国,认识中国,特别是中国古代艺术史,敦煌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一直以来,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敦煌以及其背后的历史似乎遥不可及。但实际上,敦煌不仅属于学界, 属于我们每一个人,要“继续敦煌”,实有必要让敦煌走出学界,走进大众。2010年和2013年,《生活》杂志的采编团队几次前往敦煌、兰州等地,对几代“敦煌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采访。这本书是4年多追踪历程的结集,将呈现一场冥冥之中的相遇——一座洞窟与一个(群)人的相遇,千年佛国与数十载人生的相遇。莫高窟与她的守望者们,在荒漠中相互召唤并彼此守候。他们的守护延长了莫高窟的生命,而在敦煌,他们也找到自我,找到艺术、文化乃至人生的新路。《敦煌:众人受到召唤》为四色图文书,既有敦煌研究院提供的珍贵图片,又有《生活
这本《敦煌莫高窟第3窟千手眼观音变(元)》是敦煌莫高窟第3窟北壁的千手眼观音变。图中的千手千眼观音像,描绘衣裙巾带,时而笔势圆转、酣畅,时而笔力劲拔顿挫,表现出锦、绢、棉、麻等不同的质感。人物面部、肢体则用遒劲的铁线勾勒,自然、匀称、丰满、细腻,造型准确。千手千眼的描绘一丝不苟,千姿百态。中国人物画的各种线描,几乎已荟萃一壁,和谐统一,标志着元代绘画艺术的高度发展。 第3窟是敦煌现存专享以观音为主题的洞窟。全窟作成沙泥壁画,上敷薄粉,绘制湿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