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学概论》是我国*本讲述敦煌学的简明教材。作者以自己走上研治敦煌学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入题,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敦煌经卷与艺术品的丰富内容,从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评述敦煌学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价值。作品推本溯源,深入浅出,还将如何研究敦煌写卷的方法娓娓道来,并饱含对研究敦煌文化年轻一代的热切期望。
丛书介绍: 20世纪初因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文献流散而兴起的 敦煌学 ,成为 世界学术之新潮流 。浙江的罗振玉与王国维 导夫先路 ,几代浙江学人(包括浙江籍及在浙工作生活者)奋随其后,薪火相传,从赵万里、姜亮夫、夏鼐、张其昀、常书鸿等前辈大家,到王仲荦、潘絜兹、蒋礼鸿、王伯敏、常沙娜、樊锦诗、郭在贻、项楚、黄时鉴、施萍婷、齐陈骏、黄永武、朱雷等著名专家,再到徐文堪、柴剑虹、卢向前、吴丽娱、张涌泉、王勇、黄征、刘进宝、赵丰、王惠民、许建平以及冯培红、余欣、窦怀永等一批更年轻的研究者,既有共同的学术追求,也有各自的学术传承与治学品格,在不同的分支学科园地辛勤耕耘,为国际 显学 敦煌学的发展与丝路文化的发扬光大做出了巨大贡献。浙江的丝绸之路、敦煌学研究者,成为国际敦煌学与丝路文化研究领域举世瞩目
书中保留了钱穆先生授课中鲜活的口语表达,也留存了许多神来之笔。 全书31章,从诗经一直讲至明清章回小说,贯穿中国古代文学的整体脉络。 或许并不是“理想”的文学史,或许并没有严谨到可用作教科书,但它有活泼的生命力、有效治学的方法、令人眼睛发亮的顿悟。 一本好的书,它本身只是起点,它可以让读者从起点出发,向知识更远更深处独立前进,钱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就是这样的书,它是启发者,点燃许多人对中国文学的兴趣,让人忍不住去阅读和思考它所提及的作品和知识。
把优秀的宋诗扼要地介绍给广大读者阅读。这里我们只选了一百多首,自然不能包括宋诗的全部精华,也很难完全体现宋诗的特色;我们只是想使这些入选的诗比较能够反映宋诗的精神面貌,并努力发掘了一些过去被人忽略的作品,以求丰富多采。
《没这回事》这是最近畅销小说《国画》的作者王跃文推出的系列小说,《国画》洋洋五十万字对一批生存于权力中心和边缘人物的世相百态的精微描写让许多读者感叹不已,本书收集的他的8篇小说,又一次从各个角度揭开了现代《官场现形记》的面纱。其文章对官僚们的明争暗斗有细致入微的的描写。
书中保留了钱穆先生授课中鲜活的口语表达,也留存了许多神来之笔。 全书31章,从诗经一直讲至明清章回小说,贯穿中国古代文学的整体脉络。 或许并不是“理想”的文学史,或许并没有严谨到可用作教科书,但它有活泼的生命力、有效治学的方法、令人眼睛发亮的顿悟。 一本好的书,它本身只是起点,它可以让读者从起点出发,向知识更远更深处独立前进,钱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就是这样的书,它是启发者,点燃许多人对中国文学的兴趣,让人忍不住去阅读和思考它所提及的作品和知识。
由文物出版社编的《敦煌莫高窟第57窟大势至菩萨(初唐)》是敦煌莫高窟第57窟北壁中央说法图中西侧的大势至菩萨和阿难。头冠、项饰均以沥粉堆金,虽然面部和肤色变色严重,但仍然展现了唐代壁画描绘精致,设色富丽的特点。第57窟建于初唐,单前室、甬道等处存有晚唐重绘壁画。
童丕(éric Trombert)是法国高等研究实验学院(EPHE)和国立科研中心(CNRS)联合组建的UMR 8583研究组的成员,并兼任高等研究实验学院第四系和综合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研究导师。童丕先生原来专攻敦煌社会经济文书,尤其是借贷契约和寺院账簿。本书即其代表作,1995年由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出版后,获得法国汉学界的较高评价。全书分4章,章分资料选择与研究方法、契约的形式演变与结构和分类3部分介绍原始资料;第二章着重探讨吐蕃占领时期的粮食借贷,包括对三个代表写本的研究、借贷契约所展示的敦煌农业生活、粮食借贷所反映的敦煌社会的某些方面3部分;第三章研究10世纪的织物借贷;第四章探讨了9—10世纪借贷条件的演变。书中并附借贷契约分析图表18种、借贷契约编号对照一览表等相关资料信息。
《大家小书?敦煌学概论》讲述了: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重新面世,石破天惊,举世瞩目。随即,因藏经洞大量珍贵古代写本流失海外,一门代表“世界学术新潮流”的敦煌学迅速形成,而迎立潮头的国内学者却寥若晨星;至于远赴欧洲寻访敦煌写卷的仅数人而已,之中就有姜亮夫先生。姜老晚年,曾几次同我谈起他20世纪30年代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抄写敦煌卷子的情景,大约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含辛茹苦,废寝忘食。他是自费去的,在巴黎这个“世界艺术之都”里,自甘寂寞,远离尘嚣,舍弃一切消闲,伏案埋首于故纸堆中,不仅要节衣缩食,费神伤目,而且放弃了获得博士学位的机会。90年代初,姜老的视力已经衰减到只能勉强辨认眼前的指影,但每当他对我讲起在欧洲的辛劳,便双目炯然有光,流露出无悔无怨的刚毅神色。
《丰乳肥臀》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性”大书,是莫言进行民间史诗性书写的试验。作家倾情把母亲描绘成一位承载苦难的民间女神,或者就是圣母玛利亚的化身。但命运多舛,她生养的众多女儿构成的庞大家族与20世纪中国的各种社会政治势力和民间组织以及癫狂岁月下的官方权力话语发生了枝枝蔓蔓、藕断丝连的联系,并不可抗拒的被裹挟卷入20世纪中国的政治历史舞台,而这些形态各异的力量之间的角逐、争夺和厮杀是在自己的家庭展开的,造成了母亲独自承受和消解苦难的现实:兵匪、战乱、流离颠簸、亲人死亡以及对单传的废人式儿子的担心、焦虑,而她
本书是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被称为“敦煌的守护者”的常书鸿与池田名誉会长有关敦煌艺术及东方文明的对谈集。对谈从名誉会长在第五次访华(80年)期间与常书鸿相识开始,收录了在北京、东京两地间往返的书简。
本书系“敦煌文化”丛书之一。选评了大漠中的历史丰碑——敦煌境内的长城和古城遗址选。本书内容丰富,史料丰富,观点新颖,分析透彻,使读者更为全面系统地了解敦煌的文化,敦煌的历史,让敦煌文化古为今用,进一步发展填补中国文化的辉煌成就。本书将为读者撩开古老敦煌的神秘面纱。书中的知识、理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本书值得广大读者学习参考。
《中国简牍书法系列》反映了中国文字和中国书法在秦至两汉魏晋这个大变革时期的生动面貌,读者不难从中发现中国文字和书法的衍变脉络和发展线索。该套丛书为8开全彩版印刷,每页均附释文。 本书为该套系列丛书之“甘肃敦煌汉简3”。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共三十卷,本书是第二卷。此套书以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全部汉文非佛教文献为资料来源,将这些数百年前或一千多年前的古代写本,全部按号释录成通行的繁体字,并对原件的错误加以校理,尽可能地解决所涉及文书的定性、定名、定年等问题。每件文书释文后附有校记和九十年来学术界有关该文书的研究文献索引。本书收录的文献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民族、历史、艺术、语言、文学、音乐、舞蹈、社会、建筑、科技及中西交通等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