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探寻宝藏背后的中华遗产》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中国历代关于宝藏的神秘传说和历史典故,涉及秦始皇陵宝藏、定陵宝藏、清东陵宝藏、马陵山十字坡藏宝、金沙遗址、黑水城、瞿塘峡夔门黄金洞、方腊石窟藏宝、张献忠窖金、石达开藏宝、雷峰塔地宫、乐山大佛 藏宝洞 、 南海一号 沉船、 阿波丸 沉船 内容详实,考据严谨,装帧精美,带您发现藏在精美古画里的国家宝藏。 《消逝古国:寻觅古国废墟的中华文明》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沉睡了千年的楼兰美女、因 汗血宝马 而闻名天下的大宛、狂妄自大的夜郎、天籁之音龟兹、因金庸武侠小说而被人们熟知的大理段氏和西夏 探求这些曾经盛极一时的古国文明,追踪考古遗址、遍考史书古籍,真实再现消逝的古国。让错综复杂的历史变得清晰,让斑驳迷离的真相逐渐明朗,让亦真
胡适往来书信是研究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状况的珍贵史料。本次整理出版的胡适未刊来往书信主要包括两部分:夹在胡适藏书中的书信;胡适任北大校长期间捐赠给北大图书馆的英文书信集。 第一部分大致有160余封,其中中文书信110余封,英文约50封,涉及蔡元培、李大钊、吴虞、刘半农、陶孟和、刘文典、高梦旦、王季同、马衡、朱经农、胡先?X、顾颉刚、顾孟馀、王世杰、张君劢、沈从文、林语堂、陈荣捷、胡厚宣、魏建功、罗常培、朱士嘉、袁同礼、王静如、黎锦熙、章廷谦、范振声、萧乾、冯沅君等知名人物。这些书信有的与所夹的图书有关,有的则是偶然夹入,内容丰富。 第二部分为胡适卸任驻美大使之后,当时美国各界知名人士给胡适写的英文书信集原件,共计130封,涉及的人物有美国总统罗斯福,当时的美国国务卿、陆海军总司令、司法部长、商
任何一部世界史的著作都不可能绕过古希腊,它被誉为西方文明的肇端。古希腊人在历史、哲学、政治、文学、戏剧、雕塑、建筑等诸多方面所获得的成就,对西方世界的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留有余绪。《博物馆与古希腊文明》通过国内学者的多角度阐释与国外相关博物馆的专题解读,以及数百幅高质量图片,丰富呈现古希腊文明的多维性。 《博物馆与古希腊文明》是上海博物馆重点项目 博物馆与世界文明系列 问世的卷,该系列旨在从世界博物馆藏展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元视角,诠释与传播人类文明艺术发展的文化脉络;搭建世界博物馆资源共享和文物研究的国际平台,促进世界博物馆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文化合作。将计划出版十余卷,涵盖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中世纪、两河流域、古印度、中南美洲等。
画像砖是中国古代在建造砖室墓葬中用来装饰墓室的泥制砖块,砖块表面通过不同的制作方式,如印、刻、画等,呈现不同的人物动物植物的画像,故称 画像砖 。考古发现的画像砖主要分布于河南、四川、江苏、陕西、山西、山东等地,时间上从战国晚期到宋元时期一直延续使用,但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制作、使用的画像砖均有不同的形制和特点。比如,汉代的画像砖就有空心大砖和实心小砖两种,空心大砖主要流行于中原地区,实心小砖则多见于四川地区。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ROM) 收藏有一百多件汉代至宋金的画像砖,其中汉代的空心大砖数量最多,有108块,其余的数十件是宋金时期的实心小砖。藏品中的汉代画像空心砖有出土于洛阳地区的阴纹画像砖和出土于郑州、许昌地区的阳纹画像砖。因为阴纹画像砖仅见于洛阳地区,流传甚少,且制作精美、画像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古代青铜器重要的藏馆之一,朱凤瀚先生主编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 青铜器卷》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大规模地系统地对馆藏青铜器整理著录、深入研究,分为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五个分册,全面展示了国博所藏之国之重器。 国博西周青铜器尤其引人注目。晚清陕西出土的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号称 四大国宝 ,名扬海内外,而其中的大盂鼎和虢季子白盘就展陈于此。国博收藏的著名西周青铜器还有南宫柳鼎、禹鼎、柞伯鼎、觉公簋、利簋、宜侯夨簋、天亡簋、琱生簋、颂壶、康侯爵、盠方彝、召卣、作册吴盉、士山盘、燕侯盂、逑钟等,件件都有很高的历史研究和艺术欣赏价值。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西周青铜器铭文是研究西周历史与语言文字的直接材料,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西周青铜器
300 余件流失日本的国宝文物,首次以吉祥元素为主题荟萃于一册,文物珍贵稀见,图片精美绝伦,寓意吉祥,分为富贵荣华、延年益寿、瓜瓞绵绵、利市大吉等九个类别,将中国人历来追求的长生、富贵、出人头地、子孙繁荣、隐居乐道等美好愿望,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并做专业阐释。对文物收藏及艺术创作人士具有不同寻常的价值。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的表演艺术,结合了唱、念、做、打。中国戏曲是世界三大古老戏种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的歌舞、说唱以及角抵百戏。此后千余年,这些艺术形式不断融合、发展、完善,陆续出现了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参军戏”,宋元时期的院本、杂剧,明代的南戏、海盐腔和昆、弋诸腔,到清代则以昆、弋腔为主,同时吸收了民间高腔的部分特点,终形成清代以京剧、昆曲为主的局面。特别应当指出的是,清代帝后(尤其是清中期的乾隆和后期的慈禧)热衷传统戏曲艺术,并曾大力提倡,如组建南府、景山等宫廷戏曲演出机构,遴选民间艺人进入宫廷戏班,令四大徽班进京,安排民间戏班进宫承应演出等等,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使宫廷演戏在乾隆、光绪两朝蓬勃鼎盛。 br 有清一代,演戏曲在宫廷日常娱乐和节日庆
《鲁迅藏拓本全集》为北京鲁迅博物馆所藏鲁迅生前搜购历史拓本 5100 余种、 6000 余张,大略可分为刻石类,包括碑碣、汉画像、摩崖、造像、墓志、阙、经幢、买地卷等;吉金类,包括钟鼎、铜镜、古钱等;陶文类,包括古砖、瓦当、砚、印等。除了鲁迅生前编订目录、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的汉画像选集外,大都没有公开面世。 《汉画像》卷,其分为上下两册。汉画像拓自刻有画像的石头,即 画像石 ,准确的说鲁迅所藏汉画像是汉代画像石刻拓本。本书汉画像拓片多出于山东和南阳两地。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刊:陶俑卷》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将馆藏的陶俑,整理编撰成卷的图文并茂的研究类图书。本书收录了极具代表性的198件(套)陶俑,并分为战国至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至明、古代陶镇墓兽及古代陶动物六个部分进行展示。同时为使读者更清晰地了解陶俑的丰富内涵,附有四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渤海文物集粹(精)》编著者宋玉彬、伊夫里耶夫、格尔曼。 本书体现的是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远东民族历史·考古·民族研究所与中国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科研合作成果。根据协议,两所的合作开始于1993年,目前已进入第二个十年。从最初的学术互访、交流学术著述,已经发展为近年来联合开展俄罗斯滨海地区克拉斯基诺城址考古勘探以及共同出版滨海地区中世纪时期的考古学材料。
《创世:梵蒂冈博物馆全品珍藏》收录了1000多件馆藏珍贵艺术品。按梵蒂冈博物馆的八个重要展馆或区域,分为八个大章,图文展示各展厅的重要藏品。各章以作者撰写的3000字左右综述开头,对该展馆的历史、主持修建者及参与建造者、重要收藏及所涉及艺术家,进行大体的介绍。对重要藏品的导读简明扼要,介绍艺术品背景之余会从几个角度点出该藏品的特别之处,以及容易被遗漏的细节。图片大多为高清,可辨识最微小的细节。 为方便读者查询,简体中文版特制作了艺术家和作品的译名与原名对照表及索引。 附赠102页的随手手册,包含“一天一件艺术品”运营人,本书译者郑柯撰写的导读,以及知乎艺术达人翁昕撰写的梵蒂冈博物馆参观攻略。914条延伸知识注解收录其中,可随手查阅,也可直接扫描在手机上查看。
本书是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精品大系 系列图书之一,本书收录了沈阳故宫院藏绘画精品300余件,时期从清代初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均为清朝历代帝王御览过的绘画精品和民国时期名人名家绘画精品。
砖文卷共编两卷,收砖文拓本602种,卷一为鲁迅原编《俟堂砖文杂集》,加上鲁迅未及编入杂集的散拓79种,作为附录一,另加鲁迅《俟堂砖文杂集》目录手稿作为附录二 ; 卷二为鲁迅藏刑徒砖拓本,原为陶斋所藏,量大而专。
《清宫武备》中这些武备文物,大部分是清代皇帝御用品,也有少量皇室成员、侍卫亲兵和八旗军兵之物,主要包括冷兵器和热兵器两大类。若按《大清会典》之规定,则分为甲胄、弓箭、刀剑、马鞍、枪炮、旗纛、海螺、金鼓、藤牌、战舰及传统兵器等几类。它们具有时代跨度长,体系完整的特点,是清代政治、军事以及帝王宫廷生活的缩影,为认识和研究清代政治、军事、典章制度、宫廷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清宫武备》从中拣选了二百八十六件(套)具有代表性的珍品,主要以用途、种类和时代为序胪陈,期望能使广大读者对清宫武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百万件文物中,清代宫廷武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数量之丰富、工艺之精湛、材质之优良,是国内其他博物馆藏品所无法比拟的。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馆藏珍品》精选馆藏各类医药文物图片194张,配以中英文字,扼要介绍文物的名称、质地、时代以及应用与历史文化价值。
《鲁迅藏拓本全集》为北京鲁迅博物馆所藏鲁迅生前搜购历史拓本 5100 余种、 6000 余张,大略可分为刻石类,包括碑碣、汉画像、摩崖、造像、墓志、阙、经幢、买地卷等;吉金类,包括钟鼎、铜镜、古钱等;陶文类,包括古砖、瓦当、砚、印等。除了鲁迅生前编订目录、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的汉画像选集外,大都没有公开面世。 《汉画像》卷,其分为上下两册。汉画像拓自刻有画像的石头,即 画像石 ,准确的说鲁迅所藏汉画像是汉代画像石刻拓本。本书汉画像拓片多出于山东和南阳两地。
砖文卷共编两卷,收砖文拓本602种,卷一为鲁迅原编《俟堂砖文杂集》,加上鲁迅未及编入杂集的散拓79种,作为附录一,另加鲁迅《俟堂砖文杂集》目录手稿作为附录二 ; 卷二为鲁迅藏刑徒砖拓本,原为陶斋所藏,量大而专。
本书是一套馆藏重要文物著录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的学术著作。 本书系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之一。本书收入鲜为人知,首次公开面世的明清珍贵史料档案175件,每件档案均附有提要性说明,诸如原件尺寸,来源,背景资料,史料价值等。本书分为明代档案(诰敕、寮录、题本、塘报等)、清代档案(诏谕、实录、奏折、揭贴、札符、牌照、告示、火票、廪贴等)、明清科举档案(童试卷、乡试卷、会试卷、殿试卷、朱卷等)、明清与图和专论五大部分,可为明清史研究提供多方面的珍贵史料。
徐兴庆主编的《日本德川博物馆藏品录(Ⅱ德川光圀文献释解)(精)》为德川光圀相关史料的汇编释解,收集了与其有关的《水戶義公行實》《桃园遺事》《玄桐笔记》《义公遗事》“梅里先生碑”“楠公碑”等等43部作品,由台湾大学徐兴庆、浙江省社科院钱明、东北师范大学韩东育、台湾“清华大学”杨儒宾、日本锅岛亚朱华等教授,以及余姚书画院计文渊副院等人一一对应作解释说明。这些文献自德川光圀的成长、主政到隐居西山庄,逐一释解其本人及弟子们编纂的相关文献,考证光圀的学问、思想形成与转化、“三教一致”宗教观的形成,以及光圀与中国文人交流鲜为人知的重要文献文物。对于想要了解德川光圀的学问、思想,以及东亚文明发展历史的读者来说,本书无疑是一处蕴藏丰富的矿山。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收录俞伟超先生的近 70 种论述访谈录 3 篇,收录论述内容全面、分类合理,比较充分地反映了俞先生的学术成就、 学术贡献和学术人生。
该书收录的墓志系首次公开刊布,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收录2007年至2012年间西安碑林博物馆新入藏的墓志231方,时代涉及西魏、北周、隋、唐、后梁、后唐、宋、元,其中唐代墓志占绝大多数,如《萧璿墓志》,字数多达二千余字。志载萧璿为南朝齐开国皇帝萧道成之后裔,历经唐高宗、中宗、睿宗、玄宗四朝,官至京兆尹、河南尹,而未见两《唐书》记载,可补史阙。 此外,如唐代功臣郭子仪第三子郭晞墓志及郭晞妻长孙璀墓志,唐代诗人韦应物家族墓志,包括韦应物墓志、韦应物妻元蘋墓志、韦应物子韦庆復墓志、韦庆復妻裴棣墓志等也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