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满怀景仰之情、涌入巴黎圣母院的旅人有数百万之多。2019年4月,当这座伟大的哥特式大教堂几乎被火情毁于一旦时,整个国际社会为之动容。 法国索邦大学历史学与考古学教授丹尼 桑德隆,重返巴黎圣母院建造的历史语境,以 工程与实施 大教堂的运作:一个等级森严的世界 城市中心的主教座堂与其教区 历任国王与圣母院 四大篇章为脉络,重新凝视这座古老的建筑,并配以大量精美插图,追溯这座举世闻名的法国古代建筑的修建过程,以及历史舞台上教会、信众、王室等势力的权力角逐。
本书是伟大的博物馆系列中一本亚洲博物馆方面的书,集中介绍了印度古代文化*辉煌的拉贾斯坦邦地区主要的博物馆中的有代表性的精美藏品。 拉贾斯坦是印度艺术的明珠,也是各国游客的热门打卡地,该地保存有大量富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本书即介绍了这个地区著名的展馆和代表性艺术作品,以期为读者呈现一场别开生面的视觉和艺术的盛宴。
作为丛书 博物馆 特色藏品 的组成之一,《王室至爱 格林尼治皇家博物馆百件藏品》从托勒密的《世界地图》到天文台钟,从英国格林尼治皇家博物馆的众多藏品中挑选了百件有独特意义的藏品,从伊丽莎白一世(敌舰队的画像)到纳尔逊勋爵(Lord Nelson)在特拉法尔加之战(Battle of Trafalgar)中所穿的军装,等等,配有近120幅精美的藏品图片,以时间顺序展示了格林尼治皇家博物馆标志性的艺术品,其中包括一些近年来新收购的物件,每件物品都伴随着一个生动迷人的故事。
本书是 四川大学博物馆藏品集萃 丛书之一种。铜镜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是用来祭祀的礼器,西汉末期慢慢的走向民间,既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又是工艺精湛的艺术品。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四川大学博物馆收藏有历代铜镜300余件,此次从中精选172面,附精美照片,详细介绍每件铜镜的名称、年代、造型、图案及铭文等信息,以满足铜镜收藏者、考古文物等研究者和爱好者的需要。
内容简介
为了能使人们全面了解陕西历史,为了给各级政府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工是提供依据,为了更好的宣传陕西扩大陕西对外开放,也为各级文物管理部门做好文物保护提供资料。组织编撰这本书。 本书通过文字表述形式,概要地介绍了陕西每一处国宝单位的情况,并附有照片。我省5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体分为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代有性建筑及其他几大类,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像蓝田猿人遗址、半坡史前聚落遗址,是研究人类起源及原始社会人类生活驰名中外的重要史迹。都城遗址及帝王陵墓都是中华民族历史重要发展阶段的佐证,石窟寺及重要石刻是中国封建社会各阶段经济、文化发达的标志。陕西不仅历史文物丰富,革命文物在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
《图绘宝鉴》(续编、续纂二种),本书属“中国书画史籍校注丛典”之一种。《图绘宝鉴》是元代夏文彦著 的一部绘画史传著作,全书共有五卷。各卷所辑小传,多取自《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画鉴》等书,并略作增补。书末附《补遗》一卷,对以上各卷之遗漏作了续补。明韩昂又有《图绘宝鉴续编》一卷,补收明洪武元年至正德十四年间画家一百余人。以上共收三国至明代画家一千五百余人。至明清之际,坊间又增补上述二书,成《增补图绘宝鉴》八卷。
本书是张文立教授博物馆学研究的专题文集,收录论文30余篇,包括博物馆学学术史、博物馆理论、人物思想、博物馆历史、人才培养等。内容涉及中外博物馆历史与理论, 以国外博物馆历史与理论为主。本书可供博物馆学研究者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1993年,国家文物局接收到香港政府移交的一批彩陶,当时考虑到南越王博物馆成立不久,文物数量不多,故决定将这批彩陶共485件就近调拔到该馆,以丰富馆藏品种。1993年6月4日,由国家文物局任杰女士带队,代表国家文物局正式将485件彩陶移交南越王博物馆。后经麦英豪、曾骐、赵自强、于兰四位专家鉴定,这批彩陶多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存,另有少量的辛店文化及四坝文化遗存。本书由三部分组成:*部分是对该批彩陶的综述;第二部分是本书的主体部分,对精选出的200件彩陶以图录形式一一呈现;第三部分是以表格形式列述以上200件彩陶的详细资料,包括其所属文化、尺寸、特征。 本书属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藏系列丛书之一,通过该书,读者可以了解该批彩陶的整体面貌以及北方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进而可以了解我
2011年、2012年 国博讲堂 讲座的结集,以讲座时间为序编次( 启蒙之对话 五讲因内容相关,编为一个单元)。除个别讲座因散谈等形式问题不便整理收录外,大部分讲座都根据演讲专家讲稿或现场录像、速记等整理成文,部分整理稿又经演讲专家后期审核加工,补充了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