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2星以上
  • 5.9折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1折-3折3折-4.9折4.9折-5.9折5.9折以上
筛选:
    • 中国古代青铜器
    •   ( 2860 条评论 )
    • 马承源 /2016-04-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中国古代青铜器》是青铜器研究鉴定名家马承源先生撰写的一部综览性的学术著作,既适合作为对青铜器感兴趣的读者的入门读物,也是专业研究者应当备有的基本参考资料。本书部分对商周青铜器进行了整体性的介绍,从青铜的定义、青铜器的铸造方法、发展源流,到造型、纹饰、使用情况和内涵,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呈现了古代社会生活背景下青铜器的面貌。第二部分是本书的主体,对自二里头文化至东汉晚期、涵盖各种器型的近70件有代表性的著名青铜器分别作了介绍,每件器物均有图片和文字说明,特别是对铭文作了充分的解释,使读者对青铜器个体及其反映的历史事实形成具象的认识。后的附录部分是对常见的各类青铜器器型的简述,方便读者查阅和掌握基本器型概况。

    • ¥33.6 ¥48 折扣:7折
    • 中国铜器综述(陈梦家著作集·精装)
    •   ( 1066 条评论 )
    • 陈梦家 著,王睿曹菁菁田天孙莹莹 译 /2019-04-01/ 中华书局
    • 本书是作者于1947年与《美国所藏中国铜器集录》同时完成的一部关联著作。现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收藏的V一英文稿本,由王睿等四人译成中文,译稿经张长寿、王世民二先生审阅。全书共分十五章,根据当时掌握的资料,对中国青铜器研究的诸多方面,如研究方法与研究简史、地域分布与文化背景、铜器术语和器形分类、形制与纹饰、作伪与铸造、铭文、断代等,作了全面而深入的论述,其中某些章节颇为精彩。这是中国青铜器研究史上,由于历史原因湮没甚久的一部著作,有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 ¥114.1 ¥158 折扣:7.2折
    • 西周青铜器分期与断代研究(1.2)
    •   ( 657 条评论 )
    • 王世民 /2017-10-01/ 文物出版社
    • 夏商周断代工程 是国家第九个五年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 在独立起源的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历经五千年沧桑巨变而从未中断的,惟有中华文明,这是中华民族对人类进步的杰出贡献。不无遗憾的是,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由兴起走向昌盛的时期,而我国古史的确切纪年,只能上溯到《史记 十二诸侯年表》的始年 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再往前的历史纪年,或彼此歧异,或多有阙失,难以考索。自西汉末年的刘歆起,两千多年来,许多中外学者试图解决这一学术悬案。由于三代年代学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需要进行的研究非常繁多,使得任何个人的力量都难以取得突破。 夏商周断代工程 的总目标,是要将夏商周时期的年代学进一步科学化、量化,制定夏商周这一历史时期有科学依据的年代学年表,为深入研究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打

    • ¥142.6 ¥198 折扣:7.2折
    • 辽代金银器研究
    •   ( 179 条评论 )
    • 王春燕 /2023-12-01/ 科学出版社
    • 本书旨在全部收集已发表的辽代金银器资料、并利用内蒙古国有馆藏珍贵文物数据库资料、结合亲自测拍采集部分资料的基础上,对辽代金银器资料进行全面梳理。横向上通过严格意义上的类型学研究,构建起辽代金银器总的构成体系,纵向上向阶段性特征、社会属性、文化因素、艺术风格延伸,多角度揭示出辽代金银器的总体面貌。

    • ¥109.2 ¥168 折扣:6.5折
    •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铁器
    •   ( 216 条评论 )
    • 李映福马春燕 著 /2019-07-31/ 开明出版社
    •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十二五 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是一套基于考古发现和传世文物等物质实体而书写的中国古代文化史。包括通史和专史两个系列,通史系列按年代进行划分,共6卷。专史系列则是根据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遗存的分类,按 类 来叙述某类物质文化遗存的分述系列,包括古建筑等基于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研究的分卷,也包括玉器、铜器等基于各类可移动文物进行研究的分卷。两个系列从纵横两个维度,多层面地展示了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的煌煌篇章。本书是《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之铁器卷,讲述的是铁制品以及冶铁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图文并茂,为读者了解中国铁器发展史提供了丰富直观形象的视觉感受。

    • ¥100 ¥150 折扣:6.7折
    • 镇江出土吴国青铜器(精)
    •   ( 122 条评论 )
    • 杨正宏肖梦龙 编著 /2008-11-01/ 文物出版社
    • 《镇江出土吴国青铜器》是一部具有坚实科学基础的、具有内在紧密联系的、足以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吴文化的特征和其发展历程及发展高度的重要著作。该书的出版,展现了具有创造性的吴国青铜器的风彩,标志着吴国青铜器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读到它的读者,不仅会得到艺术享受,也将由此而扩大嘹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如果你是一位吴国青铜器爱好者、研究者,你也将由此受到启迪,促使你在研究上向更深层次迈进。

    • ¥158.4 ¥220 折扣:7.2折
    • 贸易网络中的黄土丘陵(BC1300-1050)
    •   ( 252 条评论 )
    • 曹大志 /2021-12-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世纪以来,贫瘠的黄土丘陵地区陆续出土了几百件晚商时期精美的青铜器。本书从这一问题入手,以手资料深入剖析了黄土丘陵的本地社会;研究了青铜器的产地;分析了黄土丘陵与华北平原、关中盆地、蒙古草原的跨地区互动关系。黄土丘陵与发达的中原文明相比是较简单的边地社会,但是凭借有利的地理位置,它充当了跨地区联系的枢纽。 本书从社会 经济和古代贸易的角度观察社会变迁,为理解中原文明的成长、黄土丘陵等北方边地社会的发展,以及青铜时代中国与蒙古的远距离交流提出了系统解释。

    • ¥67.5 ¥98 折扣:6.9折
    • 中国古代青铜器整理与研究·特殊鼎类卷
    •   ( 57 条评论 )
    • 张懋?F;黄薇 /2019-05-01/ 科学出版社
    • 本书是一本关于青铜鼎类别里的特殊类别,比如青铜分裆鼎、青铜方鼎、青铜扁足鼎的书。运用综合研究的方法,从定名、类型学分析、起源与消亡的原因、地域特点、纹饰、铭文、组合关系等方向,梳理分析出土与传世的特殊鼎类资料,得出器物发展的脉络,以供研究者参考。

    • ¥150.5 ¥209 折扣:7.2折
    • 晋国青铜艺术图鉴 (全1册) 平装 文物出版社出版
    •   ( 15 条评论 )
    • 李夏廷 等编著 /2009-04-01/ 文物出版社
    • 此商品实际书非全新塑封 介意的小主请勿拍 《晋国青铜艺术图鉴》是李夏廷先生和著名考古摄影艺术家梁子明先生共同编著《侯马陶范艺术》之后,完成的又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晋国青铜器艺术的专著。在书中,作者把晋国青铜艺术放在中国青铜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中,勾画了晋国青铜艺术的发展过程;并从横的方面,分出神化动物类、写实动物类、几何形类和图像人物类,概括了各时期不同类别的特征,每类都选择大量由他亲手画出的图像作为典型代表予以介绍;最后并作出总结,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见解。

    • ¥93.6 ¥120 折扣:7.8折
    • 中国古代青铜器整理与研究·晋南地区卷
    •   ( 49 条评论 )
    • 张懋?F;刘树满 /2017-06-01/ 科学出版社
    • 目前已收集晋南地区出土和传世的青铜器,共计约500件。通过西周晋国青铜器的研究,我们或许能够对西周时期诸侯国青铜器的研究提过一些资料和方向。众所周知,西周封国众多,任伟先生所著的《西周封国考疑》中,整理并分析了西周时期的诸侯国,按姓氏分,有姬姓和非姬姓之别;按地域分,有南方、北方和中原之异;按流域分,又有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之不同。不同种姓、不同地域的文化、社会风俗难免会有差异,反映到青铜器上也应该是明显的,那么他们的异同、交流与融合也就成为我们必须研究的对象。

    • ¥150.5 ¥209 折扣:7.2折
    • 吉金萃影——贾氏珍藏青铜器老照片
    •   ( 45 条评论 )
    • 贾文忠贾树 /2016-09-01/ 文物出版社
    • 贾文忠、贾树编的《吉金萃影》收录了贾氏文物修复之家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玻璃板老照片,记载了贾玉波及其师父王德山修复过的青铜器,其中不乏珍贵重器。在全面展示老照片的基础上,作者又对其中与当今各大博物馆所藏青铜器形近者进行了细致的对比研究,不仅述说了青铜器老照片的前世,还力求给出了它们的今生。

    • ¥360 ¥500 折扣:7.2折
    • 青铜散
    •   ( 98 条评论 )
    • 吴克敬 著 /2009-04-01/ 紫禁城出版社
    • 《文物的故事》系列丛书是紫禁城出版社策划的一套大众收藏类图书。其所叙述的文物主题大众常见,其语言文字大众易懂。 本书作者吴克敬先生以极富功底的文字和翔实周密的文物信息给读者以宽广的感悟空间。他们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撰写出了让我们爱不释手的好文章。深入文字内容,读者会为其所牵引,随喜随悲,随怒随爱,流连于作者复述和创制的古今意境;从而手不释卷,想一气呵成读通整个故事、整本图书。

    • ¥20.9 ¥29 折扣:7.2折
    • 汉中出土商代青铜器的科学分析与制作技术研究【可开发票】
    •   ( 1 条评论 )
    • 陈坤龙梅建军 /2022-11-01/ 科学出版社
    • 本书对汉中地区出土商代铜器进行了系统的科学分析和铸造工艺考察,揭示了其材质和制作技术特征,指出汉中地区在商代存在本土的青铜冶铸生产,并探讨了汉中与其他地区同时期青铜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汉中铜器材质复杂、制作水平参差不齐,这样的技术差异既可能是铜器群整体年代跨度较大的反映,也可能是其制作地来源复杂多样的体现。

    • ¥87 ¥128 折扣:6.8折
    • 大盂鼎拓本评析(兼及前期青铜器全形拓)/金石拓片细读丛书
    •   ( 8 条评论 )
    • 唐友波|责编:邹西礼 /2020-01-01/ 上海大学
    • 大盂鼎是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自清代道光年间(公元1849年)出土之后,历经坎坷,颇多传奇,为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该鼎内壁铸有铭文19行,为研究西周奴隶制度、分封制度的重要史料,向为史学家所重视。其书法体势严谨,结字、章法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端严凝重,雄壮而不失秀美,布局整饬中又见灵动,十分精美,是西周前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加之器形巨大,造型端庄堂皇、浑厚雄伟, 呈现出一种磅礴气势和恢弘的格局,从而为世人所瞩目。本书分前篇与再篇一部分:前篇详细介绍并辨析了上海博物馆所藏的五种大盂鼎旧拓本以及早期大盂鼎拓本的流传与”二白”本,同时考稽梳理了”全形拓”的相关知识、大盂鼎的出土和归藏历史以及有关”小盂鼎”的知识。再篇从清仪阁铜器拓本着眼,考稽了早期”全形拓”的

    • ¥81.28 ¥128 折扣:6.4折
    • 淮南市博物馆藏镜(精)
    •   ( 18 条评论 )
    • 淮南市博物馆 编著 /2011-06-01/ 文物出版社
    • 这本《淮南市博物馆藏镜(精)》由淮南市物馆编著,经过认真筛选、反复斟酌,本书收录了150面铜镜。考虑到时代延续性,也兼顾了早期铜镜的珍贵性,对重复较多、品相不佳者没有收录。为了把一些残缺的铜镜能够完整地展现出来,编者们邀请了国内著名的青铜器修复专家金学刚、金春刚两位先生予以修复。本书在内容和形式上力求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对重要的铜镜做到既有照片,也有拓本,目的是将文物所包含的信息量*限度地传达给广大研究者和社会各界读者。

    • ¥230.4 ¥320 折扣:7.2折
    • 抚壶论道——造物史视野中的先秦青铜“壶”形器
    •   ( 30 条评论 )
    • 李嘉 著 /2016-04-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从造物史的发展历程来看, 壶 形器的使用几乎贯穿了中国造物史的每个时期,它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线性发展轨迹,而先秦时期的青铜 壶 形器又具备上下承和的典型特征。李嘉所*的《抚壶论道(造物史视野中的先秦青铜壶形器)》以先秦青铜 壶 形器为线索,从一个新的角度阐释了先秦造物史的发展历程,青铜 壶 形器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设计智慧,同时也折射出中国早期造物艺术历史的发展脉络,其中所蕴含的自然生态观、伦理观、价值观,以及情感特征、功能特征和造物观念等都可以成为为中国当代设计提供良好借鉴的蓝本。

    • ¥57.6 ¥75 折扣:7.7折
    • 早期中国青铜戈·戟研究
    •   ( 18 条评论 )
    • 井中伟 著 /2011-06-01/ 科学出版社
    • 井中伟的这本《早期中国青铜戈·戟研究》首先建立起中原地区铜戈的分期与编年序列,初步揭示出铜戈的发展演变规律及其动因,然后再按大的时代和区域分别考察了中原地区以外铜戈的区域化风格的形成过程。 通过整合研究,区分出铜戈所经历的夏至早商、商代中晚期、西周早中期、西周晚期至春秋早中期、春秋晚期至战国晚期五个大的历史阶段,从纵横两方面,构建了先秦时期铜戈的时空框架和谱系关系。铜戟是由铜戈派生出来的复合型兵器,通过对它进行全面分析,勾画了先秦铜戟由形成、发展到兴盛的演进过程,并提出东周戟与戈形制辨识的基本原则。青铜戈戟作为先秦时期战争主要的物化表现形式,其形制演进的根本动因就是*限度地增强自身杀伤功能使之适应战争形式的需要。本书分别从形制、自铭内容与文献记载三方面,较为深入地解析了

    • ¥80 ¥98 折扣:8.2折
    • 青铜器与金文 第2辑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7 条评论 )
    • 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 编,朱凤瀚 主编,韩巍 整理 /2018-12-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朱凤瀚主编的《青铜器与金文(第2辑)》收录了26位学者的30多篇论文,26位作者多为长期从事青铜器与金文研究的学者,其中不乏如朱凤瀚、李零、李学勤、冯时、夏含夷、周亚、张昌平等以研究青铜器和金文而享誉学界的学者。该书涉及青铜器与金文研究的方方面面,可以让读者了解到很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同时该书承续《青铜器与金文》靠前辑,作为一个连续性的辑刊,将在商周考古学界产生较大的影响。

    • ¥103.7 ¥148 折扣:7折
    • 壮侗语族先民青铜文化艺术研究
    •   ( 16 条评论 )
    • 谢崇安 著 /2007-10-01/ 民族出版社
    • 本书笔者将今壮侗语族原生发祥地的先秦两汉时期之青铜文化考古发现,即把桂、滇、黔地区许多具有鲜明地方民族风格特点的上古青铜文化遗存界定为“壮侗语族先民青铜文化艺术”,应似无大碍。 本书是立足于现代的中国西南民族地区的考古发现而撰写的一部有关壮侗语族先民的上古青铜文化艺术史和文明史(约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1世纪)。其中叙述的内容实有部分的年代与铁器时代相重合,原因在于:当中原内地已经进入铁器时代的蓬勃发展期,但铁器时代文明对西南边区的影响还是微弱的,后者却伴随着铁器及冶铁术的输入而步入了其青铜文化发展的高峰鼎盛期,此后才逐步走向衰落。

    • ¥18 ¥25 折扣:7.2折
    • 西清古鉴疏 第六册
    •   ( 19 条评论 )
    • 孟繁放 编译 /2011-01-01/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 中国青铜器源远流长,不仅文化内涵丰富,历史价值极高,而且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自迄今发现早的,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东塬乡林家村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把青铜刀开始,绵延五千余年的青铜器历史从来没有中断过。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青铜器无处不在;鼎、鬲、甗、瓿、簋、爵、觚、斝、罍、壶、瓠、卣、盘、弩、机等各种形式的器物造型难以类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动植物到人文社会,从具象到抽象,包罗万象的图纹,都清楚地记录着中国文字的起源。总之,青铜器已成为无可替代的文化载体,青铜器器型和纹饰已成为无可替代的文化现象。

    • ¥38.6 ¥48 折扣:8折
    • 金文引得(殷商西周卷)
    •   ( 2 条评论 )
    •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编 /2001-10-01/ 广西教育出版社
    • 青铜器铭文是殷周时代主要实物文字资料,具有多方面的重大学术研究价值。汉代以降,特别是清代以来,众多学者对青铜器铭文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考释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但是这些考释成果迄今尚未有全面汇集,尤其是由于古文字构形特点给传统检字手段造成难以逾越的障碍,青铜器铭文至今还无法像传世文献那样全面实现以字为单位的语境检索。本书作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介入金文研究的基础上,借助《金文语料库》和《金文字库》所提供的便利条件,终于编纂完成了这部《金文引得》,同时也保证了该书具有如下特点: 一, 所收资料集大成。全书所收青铜器铭文释文对应的青铜器囊括2001年上半年以前所传世及出土并发表者共13271器(殷商西周9916器,春秋战国3255器)。这是以往

    • ¥112.5 ¥150 折扣:7.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