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至1975年发掘的大葆台西汉墓(M1、M2),反映了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从墓主人为广阳顷王刘建及其王后来看,它是我们探讨西汉时期幽燕文化的重要物质资料;二是从其所属地区来看,它又是北京地区汉代重大考古成果,为我们考察北京地区汉代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物质资料;三是从其墓葬形制来看,它是我们研究汉代黄肠题凑墓葬形制的重要实例。《北京市文物局青年科研丛书:大葆台西汉墓研究》主要是对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做专题性研究,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墓葬形制与结构、墓葬选址、出土文物、墓葬年代及墓主人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些思考与认识。
百年考古大发现系列丛书在“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基础之上,又挑选了数十项,原则是每个项目为一本书。这些项目除了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意义、在国内外产生过重大社会影响、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之外,项目的选择上也兼顾到考古文物学术内容的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作为考古文物的普及读物,这些项目还必须有一定的可读性、社会的认知性。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
明代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晚期的王朝,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制度之大成,在许多方面多所创新,这种创新在帝王陵墓制度上也有突出的体现。中国古代帝王陵寝制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的重要载体,包括地面陵园建筑、地下玄宫建筑以及附属的石像生、碑刻等物质的内容。 十三陵·裕陵、十三陵·茂陵、十三陵·泰陵、十三陵·康陵、十三陵·永陵、十三陵·昭陵、十三陵·定陵、十三陵·庆陵……《明朝十九陵》的推出,让明代帝陵丰厚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得到形象生动的展示,让我们有机会对明代十九帝陵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这是值得庆贺的!
“夫子庙”是南京的景区,也是南京地方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人们了解南京,品读南京的窗口,也是外地游客的必游之地。《解读夫子庙》紧扣夫子庙的文化、建筑、人物、事件等重要体裁,伴以历史时间为脉络,结合新的发现及研究成果,用解读的形式,讲述夫子庙的人文历史、匾额对联。
《阎锡山故居》内容分为“百年风雨话阎府”、“豪奢富丽耀古今”、“风格独具成大观”、“要人踪迹透沧桑”四个部分,图文并茂地描绘了阎锡山故居的特点和风格,并对阎锡山的生平事迹作了简要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