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万荣稷王庙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年代金代),庙内仅存大殿、戏台,其中,大殿为早期木构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庑殿顶。自2007年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师生对万荣稷王庙进行了持续的考察、测绘和建筑考古研究。今其主要成果著作成书,呈研究、测绘和附录三部分。 研究部分包括:建筑形制年代学研究、建筑用材树种分析研究、碳十四测年研究、大木作尺度研究、庙宇历史格局研究等;测绘部分含近景摄影测量及三维点云成果示意图,万荣稷王庙大殿整体测绘图、斗拱、石作瓦作及木质构件详图;附录部分有相关文献史料汇编、访谈记录、考古探勘报告、稷王庙大殿2011年修缮替换构件表、实测数据统计表。 万荣稷王庙大殿建筑考古研究的主要学术意义如下: 1.凸显了建筑考古学研究在文物保护中的必要性与迫切
古代文献对战争记载和描述的失实,最主要的原因是作者靳生禾、谢鸿喜没有亲历征战……为此,历史上的战争,除了战争结果即最终的胜负记载属于可信外,关于战争的具体过程的手材料实属罕见……《山西古战场野外考察与研究》成功的关键,无疑就是作者打破了纸上谈兵的研究传统,而对范围广大的古战场进行了野外实地考察,对古战场上的全部战争过程进行了有科学依据的复原。
登封嵩山周围瓷窑遗址星罗棋布,核心区域包括曲河窑、神前窑、白坪窑等。李景洲先生编著的《中国登封窑》以翔实的资料,记录了登封地区从史前时期的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出土的陶器,到隋代登封窑的始烧、唐花瓷的斑斓夺目、宋代珍珠地划花与白釉剔刻划花的独树一帜、宋早期青瓷的纯净无华以及今天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博物馆珍藏的精品。全书揭示了登封地区瓷窑遗址的分布范围、文化内涵与重要价值,充分显示了登封地区陶瓷制造业在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也使得我们将登封地区的瓷窑遗存定名为“登封窑”。
本书通过对南越文王赵眜墓出土的文物资料,并结合文献记载,对南越国的多元文化因素进行探究、并藉以解密岭南文化得以形成的密码。括南越国的历史地位、世所罕见的出土文物、岭南文化的多元性和兼容性(上、下)、海外文化遗物五部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带领大众穿越千年,探寻南越文化与岭南文化同根同源的文化基因,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备,文化价值与文献价值并具,是一本研究西汉历史绕不过的学术专著,也是研究岭南文化不可不读的专业著作。 本书原是南越国遗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4个研究课题报告之一,由张荣芳、周永卫、吴凌云三位专家撰写而成,文字计有8万字,图片约100张;原为2011年出版的《南越国遗迹研究》的一个部分,该书出版后,读者对南越王墓的多元文化因素甚感兴趣,因此,本次特将此部分加以扩展,将配图换为高清彩
本书所收文章,是我在1977年至1992年间完成的,是我的早期著作。时间虽过去十三年,但书中的不少基本观点,已经受住时间的检验,是可以立足的。例如,关于“妇好”姓氏问题,文章指出,“妇好”非“子”姓,“妇好”乃“子方”之女;关于殷人姓氏问题,文章指出,殷人非“子”姓,而是“妃”姓。殷人姓氏问题,在1991年出土的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中,再次得到了证实,已成定案。”关于殷代金文中的“亚”形问题,文章指出“亚”是一种武职官名,担任这一职官的通常是诸侯。尽管目前学界对“亚”字仍有不同的看法,但对铭文族徽中的“亚”形,认为是代表武职官名,渐成共识。再如铭文族徽中的“戈”字,文章指出是代表夏部遣民后裔氏族,这也得到愈来愈多学者的认可。所有这些,都使笔者感到欣慰。
赵卿墓是一座大型东周贵族墓葬。1988年发掘,共出土随葬品3421件,其中颇多精品,如鸟尊和虎形铜灶都是国宝级的珍品。 本书通过对赵卿墓出土文物的介绍,展示了东周时期晋国高级贵族的生活风貌。
六月里的一个夜晚,狂风暴雨肆虐,天气很凉。五位年轻人聚在温暖的狄沃达蒂别墅里,这是一座临着日内瓦湖南岸的避暑山庄,颇为豪华。当中的一位,拜伦勋爵,翻开了一卷译成英文的德国恐怖故事,开始大声朗读起来。除了闪电的光芒偶尔照亮窗子外,给屋里带来亮光的,就是闪动的烛光和壁炉里燃烧的木头了。拜伦喜欢吓唬人,特别是当别人因为户外雷声隆隆狂风呼啸而惊悚万分的时候,他更是乐不可支。故事读完了,拜伦合上书,提议来一场比赛:每个人都来写一个鬼故事。他也许想像不到,他提出的这项挑战会催生一部注定比他自己的作品更有名的小说,也想像不到,玛丽·雪莱会是这部小说的作者……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汉长安城遗址的历史沿革、布局结构、保存现状,重点介绍了文物保护管理部门多年来在大型土遗址保护管理方面进行的一些探索和实践,以及部分经验和做法。书中提出汉长安城遗址的远景规划为完整保护汉长安城遗址的遗迹本体、整体格局和历史环境风貌,逐步将遗址规划建设成为具有“真实性、可读性和可持续性”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园区。
《青年学术文库:唐代墓志义例研究》内容包括:“义例”释义、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及使用资料的范围、首题研究、官宦墓志首题的职官书写、题尊与题终、题终趋尊倾向、夫妻合葬墓志首题的书写、夫妇合葬墓志的几种情形、合志题不书妻、题书妻的特例、首题中的郡望、唐中后期郡望入题的普遍、郡望入题的原因、唐代葬俗变化与题书郡望的增多等。
本书介绍了北京地区辽金墓葬壁画的概况,系统论述了北京地区辽金墓葬壁画的制作工艺、制作材料及结构,对壁画的颜料、病害机理、保护及修复工艺等方面也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本书可供考古工作者、文物保护工作者及文物爱好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