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个皇帝,乾隆时期正处于清朝的鼎盛时期,国家强盛,财力雄厚,再加上乾隆皇帝博学多才,追求完美,所以乾隆皇帝给自己修建的裕陵规模宏大,制度完备,工艺精美,多有创新,在清陵中堪为上乘,裕陵以后的清陵没有能望其项背的。裕陵是清朝皇帝陵中的杰出代表。本书从选址、规制、创新、内葬人物、有关的故事、地宫的开启、清理情况等多方面对裕陵进行了全面解读,融进了许多新内容、新观点、新成果,是迄今为止研究裕陵的之作。
今天的人们对宋朝的往事耳熟能详,但宋朝帝陵则不在人们的视线里。到底它们经历了什么?宋太祖陵及宋皇陵墓葬群的相关故事在这里浮出水面。作为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终结唐末五代十国混战局面,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死后所在的永昌陵是北宋王朝一座由皇帝亲自选定的陵墓,天宝九年(976)的一天清晨,一支响箭刺破云霄,宋太祖赵匡胤对着群臣兴奋地说: 箭落之地便为朕之皇堂也,朕自名曰永昌! 一代开国之君,就这样草率地选择了自己的陵墓所在地,此后,北宋历代君王均葬于此。然而,厄运从此降临,经过后世千年的无数劫难,宋太祖的陵墓成为了乡野间的皇陵。这其中有怎样的故事?答案尽在本书之中。
西夏皇陵是历代西夏帝王陵墓的所在处,素有 东方金字塔 之称,是中国目前遗迹保存完整的陵墓群之一。它不光是中国 西夏文化遗址 ,也是一处神秘的文化景观。现今陵墓虽已遭到了破坏,但好在骨架尚存,其规模的宏大,布局的严谨,令人惊叹。残存陵丘矗立在戈壁荒漠之中,领略之后依旧让人想见当年西夏的独特地理风貌与人文景观。本书从西夏皇陵入手,选取李元昊、李谅祚等九座西夏特色皇陵,从西夏皇陵的位置、外观着手,探究当时西夏帝王选址背后的故事,并通过陵墓现存的样子,反推历史,进而回顾皇帝生前的故事,为读者还原了一幅壮丽的西夏王朝图景。
山西万荣稷王庙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年代金代),庙内仅存大殿、戏台,其中,大殿为早期木构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庑殿顶。自2007年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师生对万荣稷王庙进行了持续的考察、测绘和建筑考古研究。今其主要成果著作成书,呈研究、测绘和附录三部分。 研究部分包括:建筑形制年代学研究、建筑用材树种分析研究、碳十四测年研究、大木作尺度研究、庙宇历史格局研究等;测绘部分含近景摄影测量及三维点云成果示意图,万荣稷王庙大殿整体测绘图、斗拱、石作瓦作及木质构件详图;附录部分有相关文献史料汇编、访谈记录、考古探勘报告、稷王庙大殿2011年修缮替换构件表、实测数据统计表。 万荣稷王庙大殿建筑考古研究的主要学术意义如下: 1.凸显了建筑考古学研究在文物保护中的必要性与迫切
《中国抚仙湖水下遗址》主要总结了2001年、2006年、2007年三次抚仙湖水下探索的经验、主要集中介绍了2014年作为云南省文化事业项目的开展情况,集中对2014年科学考察发现的水下证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共同体已经出现了集权制,有证明王权,神权存在的水下证据,有文字,符号等组成的浮雕记录,特别是对该遗址的年代,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探索,并且提出了建立中华抚仙学的构想,具有、定的启示作用。这是对抚仙湖水下遗址真相的次深入探揭示,也是一次有理有据的学术探索。
《殷墟:一个王朝的背影》系殷墟考古工作队队长唐际根博士全面介绍世界文化遗产殷墟的通俗读物,内容包括殷墟为什么能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埋藏在地下的商王朝、跨时空回溯、家在洹上、经济史上的海贝时代、、斧钺下的生灵、岁月无法尘封的美丽等内容。
本书汇总了2008—2010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铁岭市境内青铜时代遗址发现情况,基本内容是对在这些遗址中采集的陶石器标本所做的线图清绘,在序言部分中,作者对这些标本反映的考古学文化性质、来源及铁岭市青铜文化发展脉络也做了相应的分析和探讨。 本书有利于对辽北与辽东、吉南乃至朝鲜半岛相关青铜文化关系的了解,可供专业学者及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作为田野资料检索参考。
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曾侯乙的墓葬。 1978年,曾侯乙墓被考古发掘队开启,编钟等古乐器的出土,是中国音乐史和世界音乐 的 大发现。 本书作者谭维四是当年曾侯乙墓考古发掘队队长,自始至终主持并参与了田野考古发掘与室内整理研究的全过程,他以动人的文字,讲述了发掘过程中的趣闻与秘辛,将出土文物千年不灭的魅力娓娓道来。
本书讲述了清朝皇帝康熙及其陵墓的相关故事。康熙帝死后葬在了清东陵的景陵,与他合葬的有四位皇后和一位皇贵妃。作者在清东陵工作了十多年,以正史和清宫档案为依据,通过实地考察和社会调查,以讲述的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介绍清景陵,包括营建、改革和创新,以及发现的相关谜团、对后世建筑规制的影响、内葬人物的传闻逸事等。同时还介绍了景陵的附属建筑,景陵皇贵妃园寝和景陵妃园寝的基本情况。
《宋雅(杭州南宋皇城探秘)》从杭州在南宋时期如何改县为州的历史开始讲起,通过十个章节的内容讲述了南宋时期杭州城市的发展壮大和繁华。
清西陵是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及多位后妃、阿哥、王公的陵寝所在地。自雍正八年(1730年)首建泰陵,至1915年光绪的崇陵建成,共建有14座陵寝,包括4座帝陵,3座皇后陵墓,7座王公、公主、妃嫔园寝。宣统皇帝溥仪于1967年去世,最初安葬在八宝山,于1995年迁葬到清西陵的华龙皇家陵园。共有宫殿1000多间,石雕刻和石建筑100多座,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古建筑群。本书作者将带您走进这些古建筑群中,去解密中国皇陵的最后绝唱,窥探千古帝王的命运沉浮。
朱晓丽,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画人物画方向硕士生导师。重庆市中国画艺委会委员,重庆市中国画学会理事。先后于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获学士学位,于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于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博士学位(计算机学院与艺术学院联合培养的交叉学科)。在《文艺研究》《计算机科学》《西南大学学报》《重庆大学学报》《同济大学学报》等发表论文多篇,外文论文1篇。在《美术》《美术观察》《江苏画刊》《国画家》《中国书画报》《文艺报》等发表美术作品30余幅。美术作品参展及获奖:作品《岷山千里雪》获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四川省美术作品展览 二等奖,并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参加 97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 ,获奖;作品《瑭璜号》获 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暨澳门回归祖国全国诗书画大展 奖;作品《步行街系列》
海昏侯墓虽然发掘工作尚未完成,但已出土的珍贵文物品级之高已经令人们震惊,相关发现或可为我们考察当时历史开启一扇新的视窗。2016年2月27日,首都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将在首都博物馆举办《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并召开新闻发布会,作为展览的一部分,本书将在展览期间正式与读者见面。本书分为墓园、主墓、出土文物等几部分,权威公布了一系列关于西汉海昏侯墓的珍贵图片,不少现场及文物图片都是首次公开,具有极佳的研究价值。
德寿宫是南宋前期皇城之外的另一个政治中枢。 尽管其存在仅45年,但却有特殊的文化价值。它是一座构建精致、极富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皇家园林,集中反映了宋韵文化的部分精髓。本书稿以德寿宫的兴建始未为线索,串联起德寿宫时期的历史时代背景、皇位 迭、帝王生平与逸事、宫廷生活、园林艺术、德寿宫遗址的考古开发等各个方面的历史、知识、故事,展现了南宋的士大夫生活美学、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奠定后世审美范式的文化艺术,以及德寿宫遗址保护开发取得的成果。
对中先生是一位知名学者,他对日中文化的渊源关系有深入的研究。接触他的人无不被他那种对中国文化的炽热情怀所感动!先生发起并领导了“在日本中国历史文物保护协会”,对流寓到日本的中国文物非常关注,《至宝·千年之旅》一书就是他研究中国瓷器的重要成果。这是以雨过天青觚为标本研究柴窑的一本专著,也许会给人以石破惊天的感觉! 柴窑,相传为五代后周世宗柴荣的御窑,其器皿“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由于窑址没有发现,所以世人对于柴窑及其制品的存在便产生了疑问,其命运就像秘色瓷在法门寺地宫出土以前一样,成了一个历史之谜。谜总是需要破解的,“金百有声,不动不鸣;管萧有音,不吹无声。”对中先生便是破解这历史之谜的学者。
本书汇集的民国年间出版的研究南京和周边地区六朝陵墓及其神道石刻的两种专著,不仅对当时所知六朝陵墓及神道石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考证,而且书中保存有若干珍贵的石刻图片、地图和手绘线图,代表着那个时代这一领域的 学术研究水平,是今人研究六朝陵墓的 参考资料。
如墓中出土的65件完美的青铜编钟,总重2.5吨多,出土时仍悬挂在木质彩绘的梁架上。编钟件件都能发音,而且同一件钟能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互不干扰,音质纯正,音色优美,全套编钟音域宽达五个半八度,至今仍然能演奏古今中外多种乐曲,被誉为世界古代奇迹。 在曾侯乙墓发掘之时,全国各大电台、电视台、报刊就纷纷报导,一时在国内外引起轰动。文物出土后,又先后在随州、武汉、北京、香港、日本、美国等地展出过。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还以曾侯乙编钟为主,结合其他地方出土的一些古钟,录制了一部《古钟之声》,在全国播放。湖北省歌舞团也以这套编钟为主题,创作了《编钟乐舞》,除国内以外,出国演出过的地方更多,可以说,曾侯乙的钟声已经响遍世界! 现在,一些中、小学的历史、音乐和美术等课本,都有曾侯乙编钟的内容,不
古代文献对战争记载和描述的失实,主要的原因是作者靳生禾、谢鸿喜没有亲历征战……为此,历史上的战争,除了战争结果即终的胜负记载属于可信外,关于战争的具体过程的手材料实属罕见……《山西古战场野外考察与研究》成功的关键,无疑就是作者打破了纸上谈兵的研究传统,而对范围广大的古战场进行了野外实地考察,对古战场上的全部战争过程进行了有科学依据的复原。
专制主义时代,权力是魔椅,禄位是染缸,贪欲是腐蚀剂。人一旦爬上魔椅,进入染缸,与贪欲结缘,就会见利忘义。随着时间流逝,无论什么盖世英雄、治世能臣,都可能入魔变态,人格缺失,丧失良知。
蔡元培、居里夫人、德彪西、西贝柳斯、托斯卡尼尼、达芬奇、德拉克洛瓦、莫奈、黑格尔、密茨凯维奇、大仲马、乔治·桑、涅克拉索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凡尔纳……《世界文化名人故居巡礼》将带领读者认识25位已故世界文化名人,并参观他们的故居,以便帮助读者熟悉了解他们的生平及思想艺术。《世界文化名人故居巡礼》由胡志翔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