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汉代壁画现有研究的全面梳理与系统总结,主要包括地上壁画文献的梳理、地下壁画的类型学研究以及壁画题材的类别、壁画的制作与工艺、壁画的功能等内容,并着重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汉代壁画深入、系统的艺术考古学研究:从学理上界定汉代壁画概念,科学地划分汉代壁画的类型,有效地解读汉代壁画的题材与类别,以及梳理汉代壁画的制作工艺和图像处理手法在壁画绘制、观念传达方面的影响等,并对研究者相对忽略的汉代地上壁画、墓葬中的浮雕和纹饰以及壁画的修补和改动问题做了探究,后对汉代壁画在墓葬中所具有的深层次功能做了全新的诠释。
本书在夏塔图棺板画图像志研究基础上,进行了彩棺结构复原的尝试,还对它所反映的族群、宗教问题展开探讨,并从物质文化层面对棺板画中人物所着服饰、使用酒具和骑射武器等进行了选择性研究。这些棺板画提供了解读吐蕃时期当地政治、宗教与文化艺术的诸多重要信息。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历时千年兴灭,在中华大地留下了大量的石窟寺、佛寺等遗迹,创造出为数众多的精美造像、壁画等文物,成为历史时期考古学的一项专门分支,成果显著。除了敦煌莫高窟、法门寺地宫等的考古发现,云冈、龙门、炳灵寺、麦积山等闻名于世的石窟群,近些年在山东青州,河北曲阳、邺城等地出土的造像窖藏亦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西藏阿里地区,九十年代以来也陆续清理出多处重要的藏传佛教寺院遗迹,更新了世人对于佛教传播历史的认识。凡此种种,于普通读者可能缺乏一个清晰系统的认知。本书通过石窟寺、窟前建筑、佛教寺院、地下窖藏、佛塔舍利几项专题,提纲挈领地呈现出我国佛教考古事业的全貌,使读者对于中国佛教美术遗迹的时空分布了然于胸。
明代杰出的书画艺术家董其昌集前人之大成,融会贯通,洞察画坛时弊,明智地提出画分 南北宗 的画学审美观,并以创作实践充分印证其理论所达到的文化高度,足以与 元四家 及唐宋各大家相媲美,无可争议地被载入中国杰出文人画家的史册,同时也是文人画理论史上的又一个高峰。尤其是董其昌 笔墨论 的提出,翻开了文人画史的新篇章,清四高僧、四王吴恽、金陵画派、新安画派,乃至晚清近三百年的画坛,大都在其理论影响下,形成了一个群体性的文人画创作高潮。 《董其昌和他的江南》以 董其昌和他所处的江南社会 为切入点,邀请来自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博物馆与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撰文,内容主要涉及时代背景、地域环境到董其昌的交游、鉴赏、艺术理论与
敦煌工匠是敦煌历史的创造者,同时,敦煌工匠又是敦煌历史的缩影。敦煌历代工匠的研究体现着历史多元化的特点,展示着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敦煌古代工匠研究》将敦煌工匠置于巾国古代社会的大背景下,就敦煌工匠的特色等问题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同时,通过对敦煌历代工匠艺术活动、社会地位等一系列的考察和对他们的作品分析,探讨了普通工匠与艺术大师的关系!通过研究敦煌古代工匠,向世人介绍敦煌历史文化的创造者的情况,展示中华民旅的创造与奉献精神。
永乐宫壁画《朝元图》绘于永乐宫三清殿内壁上。壁画创作完成距今已有近七百年,其结构宏伟,气势磅礴,笔法生动传神,设色富丽堂皇,是永乐宫壁画的精华,堪称元代壁画的 ,在中国绘画史特别是壁画 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朝元图》总长101米,本书选取其位于三清殿北壁东段的部分,利用中国传统宣纸印刷, 地展现了壁画的风貌, 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
基本信息 书名: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 定价:56.00元 作者:刘涛,王素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978750101908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kg
主体部分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考证孔子见老子的意涵,偏文献思想观念方面;下编“过眼录”是作者的调查日志,资料价值颇大,亦能体现出作者的观察视角,和田野考察之过程,以及研究细节,可供读者学习揣摩。另附与之主题相关的两篇考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