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面前这部《甲骨文中的殷前古史》一书,是旅顺博物馆市地级离休干部、研究员,今年90岁的李元星同志,历尽坎坷,由50年研究成果结集而成的毕生力作。本书的内容和基本特点,正如本书书名所示,作者用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系统文献商代甲骨文作为手的材料来研究殷前古史——盘古、王母、三皇、夏王朝。书中之论“持之有据、言之成理”,以继承前人成果为基础,有新的独立见解和对前人的大胆突破,读起来令人耳目一新。我信服作者的才、学、识,也欣赏其不拘一格的文风。
《简帛》是由武汉简帛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计划围绕以战国文字为主的古文字研究,以简帛为主的先秦、秦汉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以简帛资料为主要着眼点的先秦、秦汉史研究等几个方面,发表论文和动态、评介、资料性文字,以作为简帛研究的一个重要学术阵地。本辑《简帛》为2007年简帛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共收录四十余篇外学者的论文,从多种维度对上博、郭店、包山、里耶、张家山、马王堆、孔家坡、走马楼等出土的简帛资料进行探讨,其中既有像裘锡圭、夏含夷等这样的学者的重要论文,同时对于中青年学者的学术成果,采用匿名评审的方式,也著意刊发。对于简帛的学术研究而言,无疑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出土文献是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的系列学术集刊,主要收录出土文献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论文,内容包括甲骨金文简帛玺印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张家山汉简文字编》主要内容包括:文字编单字、合文、张家山汉简释文校勘表、检字表等。
《阳城汤庙碑拓文选(繁体版)》所记内容涉及乡村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自十二世纪以来阳城人民生活的真实记录。
甲骨文例研究是甲骨学的一个分支,甲骨文例包括卜辞文例和记事刻辞文例。作者总结前人对甲骨文例的看法,认为甲骨文例的研究内容应包括两个方面:一、卜辞和记事刻辞的行款走向、书契位置、先后次序、字体写刻习惯等;二、卜辞的结构形式(即叙辞、命辞、占辞、验辞、用辞、孚辞、兆序、兆辞)、同版或异版甲骨上的卜辞形式(即正反对贞、选贞、同文例、成套卜辞、成批卜辞等)。1991年殷墟花园庄东地发现了一个完整的甲骨坑,出土了刻辞甲骨689片(卜甲684片,卜骨5片),2003年收录该批甲骨文全部材料的《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出版,此书共著录了529版甲骨(511版腹甲、13版背甲、5版牛骨,529是689片缀合后的数字),其中多数是完整或较完整的龟腹甲,为研究龟腹甲文例提供了非常好的材料,学界也非常重视花东甲骨文例研究,但都只侧重某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