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简牍合集(释文注释修订本)》是对秦代出土简牍进行整理的专著,为原来的《秦简牍合集》的修订本。本套数共有四个分册,一、二册为睡虎地秦墓简牍,第三册为龙岗秦墓简牍、周家台秦墓简牍、岳山秦墓木牍,第四册为放马滩秦墓简牍、郝家坪秦墓木牍。
《三代秦汉两宋金文著录表》主要内容包括《三代秦汉金文著录表》、《宋代金文著录表》两种。内容有器名、诸家著录情况、每种青铜器铭文字数和行款。一项为杂记,多指出历代著录之不确切或者失误,甚至辨别出每种青铜器的真伪。为青铜器的研究和收藏提供了相当的根据,为先秦历史的研究和考古发掘也提供了手的参考文献。
本书根据商承祚先生1937年写的《长沙古物闻见记》(1938年10月木雕版于成都行)和1941年写的《长沙古物闻见续记》影印而成,分类详细地介绍了在长沙见到的古器物,较系统地介绍了长沙地区的楚文化,推动了楚文化研究的开展,至今在考古学界仍有相当的影响。本书还《长沙发掘小记》和《跋中国长沙古物指南》,使得内容更加丰富。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甲骨文字考释概览;甲骨文考释方法的统计分析;甲骨文歧释字统计分析;余论等。
近日,程燕博士送来其《望山楚简文字编》书稿请我審定,并向我徵序。一九九九年,程燕始从我为师学习古文字。二00一年下学期,她就其硕士论文《望山楚简文字研究》一事,徵求我的意见。考虑到当时几批重要的楚简多有研究论著行世,而望山楚简少有问津者,况且资料数量適中,容易把握,于是就同意她的擬题。同时提出總体布局和要求:一、“字表”務必详尽。二、“集釋”应反映的研究成果。三、“文字研究”要有若士新意。另外,还叮嘱她:《望山楚简》的“釋文”出自名家之手,若有订正,必须要有十二分的把握。
《中国徽墨》由王毅编著。《中国徽墨》讲述了:墨的发明是华夏先民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中国徽墨源远流长,精彩纷呈。徽墨技艺独特,流派繁多,内涵丰富,列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华艺术的一朵奇葩。徽墨特点是:“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丰肌赋理,砥纸不胶,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衰。”徽墨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美学价值和欣赏研究价值。中国徽墨集知识性、鉴赏性、操作性于一体,是的收藏读物。
本书是作者十年来学习中国考古史的经验心得。收入本书的文章,有的是对中国史前考古学早期研究的讨论,有的是对中国史前文化研究心路历程的分析,还有的是对中国远古文化某些关键问题的述评,多少都反映了作者对20世纪中国考古学发展历史的认识。剩余的那些篇章,也多是根据档案(包括田野考察笔记、日记、通信等)撰写的。关于李济晚年在台大教书的故事、夏鼐和张光直交往的故事,均是根据张光直先生的夫人李卉师母惠示先生的手稿和通信写成;而有关夏鼐、尹达和安志敏的故事,则是根据安志敏先生保存下来的一封通信写成。
《杨树达文集:积微居金文说》是杨树达先生考释青铜器铭文的专辑。作者研究古代文法、汉字结构与声音训诂有年,据以考释金文辞,并与孤寂互相参证,反复推求。《杨树达文集:积微居金文说》共三百八十一篇,说解了三百十四器铭文,书中也阐述了作者治金文的方法与理论。可以作为研究青铜器铭文的工具书,也给考释古代文字提供了参考。
《敦煌佛教与石窟营建/敦煌与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按照敦煌石窟在不同历史时期营建年代的先后顺序,对各时期石窟的形制与营建、石窟特点和其蕴含的特定文化意涵等做了系统的梳理、归纳和研究,是一部对敦煌佛教与石窟营建进行专项研究的专业性和代表性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