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称谓从何而来?为什么我们的国家叫做“中国”? 在古老而神秘的青铜器何尊上,出现了“中国”二字。这一重器于20世纪60年代出土于陕西宝鸡,长达122字的铭文讲述了周武王在灭商之后计划营建东都的重大决策,其中“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乂)民”,意思是想要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在这里统治人民。其实早在西周王朝建立之前很久远的时间——公元前2000年,在中原地区,早期的中国已经开始展开她广袤而悠长的画卷了。 “何以中国”是对早期的中国如何产生的追问,本书为读者展开了一个时间长线,打开了一个扇面,向大家一一讲述始于公元前2000年,中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通过陶寺的兴衰、嵩山地区文化的星罗棋布、新砦遗址的崛起等,辐辏到二里头遗址——中国早期广域王权国家的横空出世上来,进而解构中国王朝——夏王朝的
有人把古玩杂项收藏比作聚宝盆:聚集珠宝、珍宝、财宝之盆。古玩范畴里面,除陶瓷外,可供上手把玩的工艺藏品,包括青铜器、玉器、家具、绣品等,都可称为杂项。杂项收藏种类多、形制奇、工艺精、范围广,赏玩魅力无穷,增值潜力无限。本书以实用简明的图文形式,提供一个令人愉悦的阅读空间,让读者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品味古玩杂项之美。 《古玩图鉴:杂项篇》共列出12章内容,分别是鼻烟与鼻烟壶,珐琅、料器和琉璃,丝绣与毛毯,造像,扇,名石,焚香用具,蟋蟀盆,古玩琐碎,几乎囊括古玩杂项的方方面面,*后一张特为读者梳理了明清特殊艺术家小传。本书对每种器物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包含器物的诞生、发展、原料、制作、品种、鉴别等多种内容,搭配历史资料和市场信息,较好的还原了古玩杂项的历史和品质,为杂项鉴
《敦煌学概论/大家小书》是我国一本讲述敦煌学的简明教材。姜亮夫先生以自己走上研治敦煌学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入题,娓娓道来,饱含爱国主义的情感与对年轻一代的热切期望,推本溯源,深入浅出,从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评述敦煌学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价值,又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敦煌文献与艺术品的丰富内容,讲授了如何研究敦煌写卷的方法。
“中国”的称谓从何而来?为什么我们的国家叫做“中国”?在古老而神秘的青铜器何尊上,最早出现了“中国”二字。这一重器于上世纪60年代出土于陕西宝鸡,长达122字的铭文讲述了周武王在灭商之后计划营建东都的重大决策,其中“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乂)民”,意思是想要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在这里统治人民。然而这已经是西周的事情了,其实早在西周王朝建立之前很久远的时间——公元前2000年,在中原地区,最早的中国已经开始展开她广袤而悠长的画卷了。“何以中国”是对最早的中国如何产生的追问,《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为读者展开了一个时间长线,打开了一个扇面,向大家一一讲述始于公元前2000年,中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通过陶寺的兴衰、嵩山地区文化的星罗棋布、新砦遗址的崛起等,最后辐辏到二里头遗址——中国最早
河南旷世文物商店,是一家从事文物、艺术品和文物复(仿)制品经营和综合性的专营店。该店经河南省文物局批准,于2013年正式挂牌成立。河南旷世文物商店,藏品丰富多彩,陈列别具匠心,使人赏心悦目。它不仅是理想的购物场所,更是文化艺术品的殿堂。商店现拥有一支以邝有勋和韩建先生为首的具有实践经验的文物鉴定和经营的管理队伍。《旷世文物》收入河南旷世文物商店所收藏的陶瓷作品40多件,书画作品近30幅,这些收藏陶瓷和书画作品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科研价值。
部 沈阳故宫 努尔哈赤建都沈阳后,就开始大规模地修建他的宫殿,但可惜的是,宫殿还没有建成他就撒手人寰。皇太极继位后,花费了了六年的时间重建沈阳都城,从城垣到城市布局,从皇宫到城内建筑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增建,改建和扩建工程,而沈阳,也在皇太极的入关野心中更名为“盛京”。 第二部 北京故宫 紫禁城是世界上规模,保存最完好的木结构的宫殿建筑群。 顺治元年,顺治皇帝和一千皇室成员进入了明代统治者们的居住地——紫禁城。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历经十四年,于明永乐十八年建成,是明朝统治者给自己建造的宫城。紫禁城经过明清两代统治者的不断改建,修缮与扩建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辉煌面貌。 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离开紫禁城,清代的10位皇帝在这里生活了200多年后,这里成为了“故”宫。现在,我们在这里
《不断裂的文明史:对中国国家认同的五千年考古学解读》是由考古学家刘庆柱先生创作的考古学、史学读物。就世界史范围而言,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不断裂文明史”的民族。作者以考古遗迹、文物为切口,通过对文明的几大要素——都城、陵墓、礼制建筑与礼器、文字的耙梳,以及对国宝、遗迹的展示,全景式展现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以及不同时期、不同族属建立的不同王朝,对中华民族一致的国家认同。 《不断裂的文明史:对中国国家认同的五千年考古学解读》采用回溯式写法,由近及远、从已知到未知地讲解,从身边常见的四合院、可游览参观的故宫等,一一探寻其历史源头,回望中华文明之根。近500幅插图、通俗易懂的行文,“全息”呈现5000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
《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名师讲堂》以著名学者彭林曾开设于清华大学的同名国家精品课程讲稿整理而成。 《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名师讲堂》内容涉及古代农业、天文、音乐、纺织、器物、营造、医疗等诸多领域,力图将专业精深的考古和文物研究成果以晓畅的语言和清晰的结构传递给学生与大众读者,将具体的文物遗产与悠久宏大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建立更加直观、鲜活的文明古国形象。
本书为故宫博物院主办的“百圾冰纹裂·色佳称粉青——宋代官窑瓷器展”的展览普及读物。由故宫博物院宣教部和古器物部提供稿件。 根据展览主线和展览宣介的需求,《宋代官窑导读》从四个方面向读者呈现了宋代官窑面貌:“宋代官窑觅踪”梳理了北宋到南宋官窑的发展和变迁。“宋代官窑窑址与瓷器制作”直观地展示了宋代官窑瓷器生产的基本情况。“宋代官窑瓷器的特征”结合典型文物图片,介绍了宋代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最后的“宋代官窑瓷器精品欣赏”向读者展现了宋代官窑瓷器的釉色莹润和器型之美,尤其是清宫旧藏官窑瓷器和清宫仿烧官窑瓷器,更突显了历代对宋代官窑瓷器的珍视和宋代官窑瓷器的价值。
张骞,一个两千年来一直被追忆的英雄,他用自己的勇气和毅力开通了举世闻名、影响深远的丝绸之路,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人。因丝绸之路的开通,世界古代文明中心被联系起来,东西方文化直接相遇、碰撞、融合,绵延千余年。直到今天,位于汉中城固的张骞墓依然是人们缅怀张骞功绩、重温丝路历史的圣地。
《讲解麦积山/中国石窟系列丛书》是一部讲解被誉为“东方雕塑馆”之称的天水麦积山石窟的普及性读本。作品以轻松的笔调结合优美的配图,将麦积山石窟的历史渊源、佛教文化传承、石窟艺术以及雕塑、绘画艺术娓娓道来,同时记述了有关麦积山石窟的历代人文典故,让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中深切了解麦积山石窟悠久的传承历史,感悟其深厚的文化艺术内涵。
本书先介绍与悬棺有关的丧葬知识;再介绍各地的悬棺,在此基础上分析悬棺的源流;然后从理论上介绍悬棺的升置技术与方法;最后一章记述1989年的仿古吊装实况及吊装地的今日面貌,包括大量手资料、文件及不少珍贵的照片,呼吁对有限的悬棺资源进行保护与开发。 龙虎山仙水岩的悬棺仿古吊装用事实告诉人们,一直被许多人认为的谜中之谜,原是古代的一项起重工程问题。它依靠的是人力,并非是神力。本书的编写目的,是衷心希望凡有条件的地方,尤其是武夷山市、珙县等悬棺集中、风景秀丽之地,都可以努力开发这一宝贵的资源,既可以进行科普宣传教育,又可造福一方,让这些古代的宝贝,重新发挥作用,为国家、为人民再立新功。
故宫首先是世界上现存规模大、保存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我们选取烫样、建筑构件、宫殿室内装修类文物来呈现建筑的设计、成型和细部装修等,展现古建之美。选取西洋楼铜版画来展现皇家园林的奇巧之美。器物方面,选取家具、瓷器、服饰、首饰等清官日用品,展现匠人为皇家生活带来的美感和精致。技艺方面,选取包装类文物来展现古人超出时代水平的技艺和审美;选取钟表及其修复来展现今人在传承古人技艺基础上的与时俱进和创新。 一叶落知天下秋,《故宫匠心手记(2019)多少匠心成一器》选取的文物虽不过故宫博物院藏品的万分之一,但均是各门类专家选取的代表性作品。愿雅俗共赏,各有所得。
《寻宝手册》包括寻宝步,地图与地形图的正确使用,宝藏还是“小珍宝”,寻宝计划,地点搜寻,在崇山峻岭中寻宝等内容。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新石器时代考古》综述了20世纪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展示了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丰富内涵,并探讨了一些前沿性的学术问题。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新石器时代考古》配有彩图7幅,插图44幅,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