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长江,是历史的刻度、大地的史诗,是中华民族的又一条母亲河。 全书透过地理看历史,多维度、全景立体式介绍了横跨中国11个省级行政区,牵系中国40%以上人口的万里长江,以及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沅江、湘江、赣江等诸多支流。 在 什么是长江 的概述之后,分别讲述了长江上游、中游、下游三大流域范围内的名山大川,大江大湖,名城胜地的自然风光、人文地理、历史变迁。 近200张图片精美而大气磅礴,充分展示了长江作为华夏文明之根的源远流长,再现了长江近5000年来的历史地理变迁。
《枢纽:300 的 》核 是要回答 个问题:究 何谓 。 施展在这本书中以问题为导向, 越具体学科的,调用地理、 、哲学、经济、财政、货币、军事、人口、社会、法律、国际政治等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对 几千年的复杂 ,以及百年来的成败兴衰给出了 个统 的解释框架。在古代史的阐述当中,施展突破了常见的中原本位视角,也突破了 原本位视角,在中原、 原、西域、高原、海洋等多个亚区域彼此互动、相互依赖、相互塑造的过程中,发现了 越于各个亚区域之上的 个统 的 进程,从而将 史还原为 体系的演化史。施展克制了任何方向的 值偏好,用 的 大规模性这 线索,连贯地解释了 能够维持 个大 统帝国的原因、 在 代陷入落后的原因,20世纪伟大的 革命史也因此获得了全新的意义。在 与西方 的遭遇过程当中, 的 些内在动能被激活出来,在这个背景下, 的
本书以我国仅有的4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之一的武夷山中受自然和人类综合生态过程作用不错烈和很频繁的区域――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群落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生态旅游学、生态经济学、环境科学、社会科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对其群落生态特征、景观生态分类、景观格局演变、干扰与尺度效应、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评价、遗产地保护与发展的博弈关系、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等进行多方面、多尺度系统且深入的研究,旨在为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也为我国乃至靠前上具有相似特征的世界遗产地保护提供参考。 本书可供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农林科学、旅游学、生态经济学、自然保护区学、世界遗产保护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高校师生
本书是作者带队到国家重点扶贫县——黑水实地采访以及对这次活动研讨的结晶。鲜活的人与事,初显了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学子们“找故事的艺术”。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循着历史留下的文化踪迹,走进了这个城市的深处,用手中的镜头同寻常巷陌进行的亲近。我希望自己摁下的每一个瞬间,都能为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留下一份“永恒”;而曾经在小巷窄弄里居住过的人们,面对这些照片和文字,也许会真切地听到悠悠岁月低吟浅唱的回响,还有悄然远去的历史的足音……
全书共分五部分:《扬子风景》《北京美观》《中国风景画》《中国南与北》,以及《中国庭院中的女人》一书中的插图。 《扬子风景》 初版于 1926年, 收录了 50张长江三峡风景照,包括12张手工上色照片。堪称中国摄影艺术的精品,作者因此被提名入选英国皇家地理学会。 《北京美观》 初版于 1920年,收录了66张北洋时期北京的照片,记录下了风云变幻时期北京*后的辉煌。2008年9月,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大英图书馆联合主办了 1860-1930:英国藏中国老照片 图片展,《北京美观》中的30张照片作为压轴展品*后登场。 《中国风景画》与《中国南与北》 均初版于 20世纪20年代,各 收录 30张北京、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等地的风景民俗照片。 《中国庭院中的女人》 初版于 1914年,收录了12张反映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的照片。
本书是作者对隋唐北部边疆历史地理多个问题的研究成果的集结。主要对隋唐长城,唐代安北都护府,唐代北疆军事驻防城的建造与分布、历史演变、空间结构等,唐代后期沙陀突厥东迁的历程,唐代“丝路”沿线羁縻府州的配置及其担负的东西方贸易纽带作用,以及唐代“河曲”地域都督府与工商经济问题等展开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