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为我国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散文游记,死后由他人整理而成。该书以日记体的形式详尽记录了徐霞客毕生大部分行履所至、观察所得,包括《游天台山日记》《游雁宕山日记》《游白岳山日记》《游黄山日记》《游武彝山日记》《游庐山日记》《游九鲤湖日记》《游嵩山日记》《游太华山日记》《游太和山日记》《闽游日记》《游五台山日记》《游恒山日记》等十七篇名山游记,以及《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二十二篇地方游日记。该书内容十分丰富,既是一部科学著作,其所保存的关于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广泛、深入的考察记述,尤其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又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文学著作,周宁霞女士评它 不假矫饰,不事雕琢 , 气势雄放 ,钱谦益先生说 霞客先生游览
《人文地理学通识》因内容丰富全面、资料更新及时、文字平实生动、结构框架清晰而享誉全球,畅销30余年,是美国多所大学相关先修课程的教材。本书是其第12版,内容涵盖了人文地理学的方方面面:前半部分集中于人类生活的文化特征,解释人口、流行文化、语言、宗教和族群等的分布情况及迁移、改变之原因,并从地理学的视角分析了老龄化、贫困化、流行病、移民与种族冲突等与现代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议题;后半部分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探究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与变迁,以及城市的发展模式等,其中粮食安全、能源困境、气候变化等世界热点问题均有涉及。人地关系,全球化与地方多样性之间的张力,则作为两条隐形线索贯穿全书。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是内设多个独具特色的版块,旨在帮助读者从地理学的角度思考现实问题,其中既有对国际
一套用地图解读历史的可阅读性工具书。内容上以各朝代为脉络,涉及中国历史进程解读、朝代图说、朝代版图、古今地名对照、历代都城解读;中外史海对照、史海钩沉、历史之谜、寻找今天的历史等主体板块,以及风云人物、杂文趣事、奇珍异宝、历史比例尺、历史长河时间轴、朝代帝系表等辅助板块;形式上将中国文化在历史时间和地理空间上做深入浅出的可视化表达,对专业性的历史地图、图表进行大众化和可阅读化设计,以文字解说、地图、示意图、图表、文物和古画图片等形式呈现。 一套用地图解读历史的可阅读性工具书。内容上以各朝代为脉络,涉及中国历史进程解读、朝代图说、朝代版图、古今地名对照、历代都城解读;中外史海对照、史海钩沉、历史之谜、寻找今天的历史等主体板块,以及风云人物、杂文趣事、奇珍异宝、历史比例尺、历史
本书是谭其骧经典著作,在学术界产生过很大影响。本书分上、下、续三册。上册收有解放前的论著36篇,内容主要是对古地理的考证,对古籍中地理沿革的考证,对几种地理史籍的校补、评校、关于古代若干少数民族的论述和考证、对近代几种关于历史地理的史籍和工具书的评述、作者与师长、友人的通信等。 下册收有解放后论文31篇,内容侧重对历史地理的探讨:东汉黄河安流 局面出现的原因,西汉以前黄河 下游的河道,渤海湾西岸的海侵, 上海地区成陆年代的探讨,建镇时间、上海得名以及大陆部分的海陆变迁等问题,并对古代制图学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历史 文物上反映出的历史地理问题的研究等等内容。谭其城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地 理学家。正如他在本书序言中所说,他是“一辈子做学问的人。” 一生不追求个人著作,而把毕生精力放在教学和历史地理的研
尧风舜雨,代表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对太平盛世的向往,而古代中国的营建与规划,其思想正在于达致这一理想。 本书以中国古代典籍为理论基础,以中国天文考古学为研究方法,从元大都齐政楼溯源中国文明创制时期,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渊源与承续。全书分两篇,甲篇为《齐政楼名称方位考》,对齐政楼的名称、方位、中轴线制度加以考证,揭示了其取义《尚书 尧典》的意义,也折射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 继道统而新治统 的包容性与稳定性,其思想支撑了中国多元文化与民族的融合;乙篇为《元大都规划的阴阳法式》,结合古代天文律历数术之学,说明元大都作为古代中国营建制度的代表,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呈现了其作为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典型意义。 忽必烈的元大都,以一座城市的建造,证明了中国多元一体格局的思想渊源以及重大意义,以不朽
本书是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科经典著作中的一卷,汇集了著名历史地理学者周振鹤教授的经典著作和论著。周振鹤师从谭其骧院士,1983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为我国首批两名文科博士之一。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在历史地理学科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书将其一生中在历史地理学科中的重要研究成果汇集成册,从他的两本经典专著《西汉政区地理》《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和他重要的学术论文三个部分展示了周振鹤教授的学术成果和在史地研究中的贡献。
本书是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科经典著作中的一卷,汇集了著名历史地理学者邹逸麟教授的经典论著。邹逸麟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历史地理研究所创始人之一,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在历史地理学科的创建中起重要作用。本书精选了邹逸麟教授一生中在历史地理学科中的重要研究成果,并汇集成册,从 黄运史研究 历史经济地理研究 环境变迁研究 历史政治地理研究及综论 四个领域展示了邹先生一生在历史地理学科的学术成果和在史地研究中的贡献。
本套书主要从中国的环境文献、天文历法与气候(气候特征、气候波动、气候状况)、水环境(黄河、淮河、济水、长江等及湖泊的变迁,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海岸变迁,水利工程建设,各地的水系,黄河的水患、危害及治理,运河治理,对海洋海潮海岛海疆的认识,对滨海的开垦与保护等)、植被环境(森林分布、森林状况、植被分布、植被隐忧、文化用品对植被的消耗、造船业对植被的消耗、建筑对植被的消耗、对植物的认识、种植的风气种类、引进的植物、植被破坏、植被保护、各地的植被概况)、动物环境(有关动物的文献、动物的种类、动物的饲养、对动物的保护、动物的分布与变迁)、土壤与地貌(对中国地理大环境的认识、农业生态环境、土壤分类、从地质和农业角度认识土壤和地貌等)、矿产分布与利用(金矿、银矿、铜矿、铁矿、瓷器、
青海地处祖国的西北,青藏高原的东北。三山高耸于此,三江发源于此,一湖碧水,无穷旷野。它东接中原甚至远跨长江流域,西达新疆南道,北通河西走廊,南临西藏雪域,道路畅通,盘踞要津。 丝绸之路青海道开拓甚早,但其繁盛则在吐谷浑时期。公元4 世纪初,鲜卑族慕容吐谷浑率部西迁青海,约于313 年建吐谷浑国,至663 年被吐蕃所灭,历时约350年。 西海长云:6 8世纪的丝绸之路青海道 展览简述吐谷浑国历史,并以近40年来海西地区吐谷浑 吐蕃相关考古发现为依据,通过一批具有极高学术价值和精美观赏效果的文物,展示6 8世纪(包括吐蕃时期)吐谷浑人的生活、文化和艺术史,揭示青海道在沟通东西文化交流中的重大贡献,在中华民族多元融合历史过程的重要地位。 西海万里路,长云暗雪山。让我们来倾听青海更西的众多珍贵文物讲述的丝绸之路青
本书是作者花了10多年时间撰写的一部有关上海历史地理的著作,他在阅读上海史地方志图书时发现许多疑问,并通过收集大量历史资料,加以分析对比,乃至实地考察遗址遣迹,对这些疑问加以考证研究,提出一已之见,一己之论。在多次学术论坛和专业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得到专家学者的认可和引用。这是一部学术探索性图书,实为抛砖引玉,让上海历史的探讨研究中,有些看法希望学术界再商讨,有些立论还需用更充实的历史资料作进一步证实。初衷是还原更多历史本来面目,更加多地接近历史的原貌。
《外国所绘近代中国城市地图总目提要(彩图版)》主要收录由外国人测制、描绘今中国范围内城市或城镇的近代地图。同时,为了完整展现外国所绘中国城市地图演进的历史全貌,本书编者也收录了部分创作于前近代或近代早期、但未运用近代实测技术的外国人所绘中国城市地图,以及一些由荷兰、英国、日本等国人士或机构绘制的内容表现较为细致的城市鸟瞰地图或绘画地图,以便于比较研究。 本书为迄今为详细的外国所绘近代中国城市地图联合目录。书中编制的相关地图条目总数达2336条,涉及城市地图近2500幅,测绘者来自英、法、美、日、俄、德等20余国,地图涵盖我国各大城市及众多中小城镇,合计约700余座,基本囊括了目前所能见到的测绘质量较高的各种外国所绘近代中国城市地图,其中不乏测绘年代较早,尚未公开或传存稀少且具文物价值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名胜古迹图集》(原书名《支那文化史迹》)由东京大学教授关野贞和常盘大定合著,于 1941年出版发行。原书为日文版,按民国时期的行政省区进行分类编辑,全书共计图版2531幅,分12卷,每一卷附有10万字左右的解说。 这是一部全面系统介绍中国古迹建筑等的大型著录,作者从 1906年开始,历时三十余载,先后数十次来华实地勘察,搜集、拍摄的照片、拓片几乎囊括当时保存尚好的名胜古迹,堪称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上的一大图鉴。从取材范围之广、收录内容之丰富、附加解说之详细等方面看,时至今日无有出其右者。 梁思成等专家学者都把此书作为重要的参考文献,在讲义、著作中多有引用,书中涉及的名胜古迹几经战乱、天灾等,能保存完整者已经很少,其图版资料更显珍贵,这对于宗教、建筑、书画、造型等传统文化研究,古迹修
《四川通史》上自先秦,下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书共7卷,400余万字,千余幅插图。经过四川省社科院等科研机构和院校的数十位史学专家四年多的艰苦努力,于2010年3月出版。本套书是迄今为止*全面、*系统、*准确、*科学地反映四川历史的权威性著作。 本书深入地探讨了四川从古蜀至民国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状况及其纵横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考古的*发掘资料和史学界*研究成果对四川历史的演变有深入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采取历史学与经济学、社会学、民族学、考古学、人类学、文化学、民俗学乃至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从而使书稿更加历史地辩证地展现四川历史的兴衰发展。统观全书,指导思想正确,资料丰富,内容全面,观点平实,史论结合,分析深入,图文并茂,创新性强,特色突出,是一部有极
本书共收录广东全省254处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史迹,这些史迹涵盖海港设施、文化交流、外销品生产基地、海神信仰建筑、航线遗存五大类,五大类之下又细分为十三小类。这些史迹基本可以代表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各类史迹的精华。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文古旧地图收藏首屈一指,本书在对国家图书馆所藏中文古代地图进行整理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材料,对中国古代各专题地图的发展脉络进行深入探讨,并以此为基石,从国家图书馆藏中文古地图中拣选出可以代表各专题地图发展脉络的地图加以专门介绍,由此更为全面、综合地展现中国古代地图的发展脉络。本书共收录国家图书馆舆图组组员论文59篇,从国图的业务工作、古旧舆图的全面俯瞰、专题舆图的源流考辨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传统舆图的面貌,也介绍了国家图书馆长期以来在舆图方面的工作情况。
本书展示了从文艺复兴时期到现代社会,世界名城和历史古都的珍稀地图,图片均来自珍稀地图收藏行。介绍了世界制图技术的演变。本书推荐跳跃式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关注同一城市的地图在不同时期或不同制图风格下的变化,前后比照城市景观和地图在风格规范、社会风俗以及经济价值的变化。通过地图洞察城市和社会的变化,将对人类这一社会群体的演进获得意想不到的视角。当然Z重要的一点,是欣赏地图之美,它们是人类科学、文化和美学的结晶。
内容简介: 本书《丝绸之路:连通伊斯坦布尔和中国西安的历史之路》,是以图文的方式对丝绸之路西方名城伊斯坦布尔至东方古都西安路段进行的全景展示,通过图片将遥远的丝绸之路呈现于纸上,通过文字科普丝绸之路沿线的久远历史和灿烂文明。本书从丝绸之路西段的伊斯坦布尔出发,分为北线、南线,然后进入丝绸之路中段,从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开始,经哈萨克斯坦进入中国的喀什,从而走进了丝绸之路东段,后途经我国新疆、甘肃、陕西而行至丝绸之路的终点西安。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公元前202年 公元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上,世界遗产云集,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 丝绸之路:长安-天
《中国抗日战争地图集》以时间为序,以地图为平台,系统反映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约14年中各阶段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政区等方面内容。全书共编辑设计了81幅地图,收录照片288幅,精炼史料文字7万余字。通过精心设计,从时间和空间上展现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历程,让广大读者直观了解中华民族经历的这段从抗争至最后取得全面胜利、由陷入深重危机走向复兴的历史,具有很强现实意义和创新性。作者简介
《葛剑雄文集》是广东人民出版社 学人文库 之一,七卷精装本,囊括葛剑雄先生迄今*重要的研究成果及作品,是我国历史地理学、 中国 人口史领域的研究丰碑。文集由葛剑雄重新编订,其中有很多为市面上已经绝版的书目,如第三卷《悠悠长水:谭其骧传》修订版增补了不少人物史料,第四卷《南北西东》首次发表了《北极日记》等。
本书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和历史的有关思想和理论,以地理学思想史研究为基础,在《地理学思想史 通论和年表》之年表基础上,完成《地理学思想史 以中国为中心的地理学大事年表》。包括:地理学年表:前25世纪之前、地理学年表:前25世纪至前11 世纪、地理学年表:前10世纪至前1世纪、地理学年表:1世纪至18世纪末、地理学年表:1800年至1899年、地理学年表:1900年至1959年、地理学年表:1960年至今。
《顺风相送》包括127则,《指南正法》包括87则。两书内容大致可分为三部分:di一部分是关于气象方面的观察方法,如太阳太阴出入时刻、逐月恶风、潮水消长、雷电、观看星辰,以及定罗经下针、定舡行更数,和其他一些禁忌;第二部分是各州府山形水势的记载,每一路程沿途各地作简单说明;第三部分是各处往回针路、日清,与往还各地的罗经方向、路程远近、礁石隐显、打水深浅、能否停泊,都有详载。 《顺风相送》中 福建往琉球 一则记载了福建到琉球的海路,首次出现了 钓鱼屿 (即钓鱼岛)、 赤坎屿 (即赤尾屿)的名称。原文如下: 福建往琉球 太武放洋,用甲寅针七更船取乌坵。用甲寅並甲卯针正南东墙开洋,用乙辰取小琉球頭,又用乙辰取木山。北风东湧开洋, 用甲卯取彭家山。用甲卯及单卯取钓鱼屿。南风东湧放洋,用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