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长江,是历史的刻度、大地的史诗,是中华民族的又一条母亲河。 全书透过地理看历史,多维度、全景立体式介绍了横跨中国11个省级行政区,牵系中国40%以上人口的万里长江,以及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沅江、湘江、赣江等诸多支流。 在 什么是长江 的概述之后,分别讲述了长江上游、中游、下游三大流域范围内的名山大川,大江大湖,名城胜地的自然风光、人文地理、历史变迁。 近200张图片精美而大气磅礴,充分展示了长江作为华夏文明之根的源远流长,再现了长江近5000年来的历史地理变迁。
《洛阳伽蓝记》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地理和文学价值的中国古代佛教史籍。 其作者杨衒之以无畏的道德精神、巨细靡遗的观察力以及优美的文笔,让读者看到北魏鲜卑族不但将荒废已久的洛阳城,重新建造成一座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宏大的都城,并且在城里的各项活动中,展现着极为缤纷生动的人文色彩。 本书是一部解读《洛阳伽蓝记》的大众读本。编著者的讲解通俗有趣,再现北魏洛阳城的原貌,看尽历史变迁。
《房龙地理》打破了传统地理书罗列数据的写作方式,用生动感性的文学语言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融会贯通。房龙讲述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人类是如何去适应自然环境,又如何去尝试改变环境,进而获得幸福的过程。这是一本深入浅出的科普书,也是一本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发展史。 历史是地理学的第四维,它赋予地理学时间和意义 ,体现在这部著作中,那就是以历史为经、地理为纬的人类生存史。
蜀道究竟多重要? 维护着国家统一与长治久安,连接着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促进着民族融合与商贸互动,接合着南北丝绸之路,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流动! 蜀道留下多少历史印记? 绝壁栈道、奇险关隘、山城古堡、绝美石窟、摩崖碑刻 蜀道激发多少文学创作? 初唐四杰 的王勃赞 宇宙之绝观 ,天才李白呼 难于上青天 ,诗圣杜甫叹 剑门天下壮 ,更有历代无数文人墨客的吟咏喟叹! 蜀道蕴含了多少生态智慧? 万株参天柏,世代守护。满目青翠,感受与古人同此的行道阴凉! 蔡东洲教授主编的《蜀道十讲》是一本面向广大读者的蜀道普及社科图书。本书从蜀道的线路变迁、国家统一与长治久安、历史遗存、行道古树、摩崖石刻、文化交流、文学创作、书法艺术、域外旅人等十个专题讲述蜀道故事,传承蜀道文化,让蜀道不断发挥其du特的历史、文化和现实价值
洛阳凭什么成为十三朝古都? 为什么强盛的王朝一定要控制西域? 刘邦为什么要定都长安而不是洛阳? 为什么古代的名臣名将总是扎堆出现? 《地理中的中国史(人文篇)》以 人文地理 为出发点,通过5大主题,17个专题讲述了中国两千多年历史中核心的 人文现象 ,从氏族聚落、工事建筑、民风民俗等多个角度探究现象背后的人文底蕴和文化根脉,梳理其中的历史发展进程;结合城市分布、移民路线、位置示意等近二十幅地图解读一个个地理概念、区域文化的形成和影响;透过这本书,在朝代更迭中寻找共同的人文归属,看懂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为什么说看完了河西走廊就看完了全中国? 古代如何走海路从印度回到长安? 秦岭为什么又被称作 中华龙脊 ? 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原来不止一条? 《地理中的中国史(自然篇)》以 自然地理 为出发点,结合山地、高原、盆地等地形,南北方、边疆内陆等区位,共计19个地理单元专题,地形地貌、局势等近二十幅地图,讲述中国近三千年的历史演进;从空间角度解读地理条件制约与变化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偶然与B然。
一套用地图解读历史的可阅读性工具书。内容上以各朝代为脉络,涉及中国历史进程解读、朝代图说、朝代版图、古今地名对照、历代都城解读;中外史海对照、史海钩沉、历史之谜、寻找今天的历史等主体板块,以及风云人物、杂文趣事、奇珍异宝、历史比例尺、历史长河时间轴、朝代帝系表等辅助板块;形式上将中国文化在历史时间和地理空间上做深入浅出的可视化表达,对专业性的历史地图、图表进行大众化和可阅读化设计,以文字解说、地图、示意图、图表、文物和古画图片等形式呈现。 一套用地图解读历史的可阅读性工具书。内容上以各朝代为脉络,涉及中国历史进程解读、朝代图说、朝代版图、古今地名对照、历代都城解读;中外史海对照、史海钩沉、历史之谜、寻找今天的历史等主体板块,以及风云人物、杂文趣事、奇珍异宝、历史比例尺、历史
◎内容简介 《敦煌往事》的日版书名为《敦煌物语》,是日本知名作家、夏目漱石弟子松冈让致敬敦煌的心血之作,为日本 敦煌热 三大标志性作品之一。 全书围绕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中被发现的的经卷文物展开,以史实为基础,讲述了英、法、日三国探险队在敦煌盗宝的经过,如实记录了 文化侵略古战场 的敦煌往事。 作者笔下既有对斯坦因、伯希和以及华尔纳等盗贼行径的批判,也洋溢着对敦煌的挚爱与痴情。 对于出身佛门的松冈让来说,敦煌既是千年的传奇,更是熠熠生辉的佛教传承圣地,他一生都向往敦煌,却无缘踏足半步,因此生前说: 有生之年无法踏上敦煌的遗憾,我已尽数写于此书之中。 一份令人唏嘘的遗憾,一份令人动容的挚爱,凝聚成这本《敦煌往事》。
上至国家主权,下至百姓生活,无不与地名紧密相关。地名是写在大地上的历史,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一个地名就牵动着一根历史文脉,千千万万个地名便汇成了中华民族寻根的方向,是必须要传承的文化遗产。本书以地名为切入点,详细讲述了中国历代地句的发展及研究的清晰脉络,为读者揭示了地名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根基及人与自然的美妙融合。
中国的史书卷帙浩繁,对于历史爱好者而言,要读通几千年的史书,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而本书使我们认识到,不管朝代如何 迭,风云如何变幻,地理因素的作用始终至关重要。本书以地理单元为轴心,通过纵向讲史的方式,对各个地理单元的形成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还穿插了许多历史事件和典故。通读本书,读者可轻松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以地理为视角,以将各大文明联结一体的大航海时代为切入点,解读世界历史的通俗读物。本书以15世纪中后叶至17世纪末欧洲人航海线路的开拓为行文脉络,通过地形图和航海图,对航线经由地区的地理、气候、季风、洋流作了简练介绍,对它们和航线走向及人类历史进程的关系作了得当分析。本书也梳理了大航海时代的推动者与波及者的文明形态,分析了各个文明的特性及其背后的地
本书是一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青海道历史功能与变迁的专史。丝绸之路青海道初创于史前,约形成于东周时期,在不同历史时期,曾先后被称为 羌中道 、 河南道 ( 吐谷浑道 )、 青唐道 等。南北朝至唐朝时期,青海道因 吐谷浑道 唐蕃古道 的兴起而进入鼎盛期,特别是因丝路主干道河西走廊通道阻塞时,一度发挥了中西陆路交通主干道的作用。南宋以后,作为中西陆路交通有机组成部分的青海道虽然总体上处在衰落期,但此道作为 茶马互市 的局部区域通道并没有衰落不振。作者以扎实的文字史料梳理和考辨,佐以重要历史遗迹和遗物为证,充分说明了丝绸之路青海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中华民族内部和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伟大贡献,乃是一部了解青海道、复兴青海道和丰富对丝绸之路文化认识的重要参考著作。
三山五园地区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两大重点区域之一,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和大运河文化带交汇的重要文化资源富集地,是传统历史文化与新兴文化交融的复合型地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功能相叠加的重点地区。 本书以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为主,挖掘整理起于明代、讫于1949年,以清代和民国时期为主的传世的单幅绘本、刻本、碑刻地图,或是专项地图集中的北京三山五园地区古旧地图(包括中、外文地图),共计66幅。在系统地梳理三山五园地区的自然地理形态演变、历史文化发展变化、重大事件文化蕴含的基础上,采用精巧的装帧设计,优质环保的材料印装呈现,使其在极具学术价值的基础上兼具艺术收藏价值。
本书是一部西方古典时期的城市史,也是一部简要的古典文明史。作者追溯了120个古城的建城历史,着重厘清它们在古典时期的发展历程,也交代了它们或是被废弃或是幸存至今的命运。在分析城市的选址与地形时,作者采用统一的比例尺绘制城市平面图,直观地呈现了不同城市之间的布局与规模差异。对于每个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口规模,作者旁征博引,论断有理有据,逻辑严密。除政治史、军事史、宗教史和文化史,本书还涉及交通史、人口统计学、考古学、文化遗产等领域,将城市放在一个立体、动态的古典世界来研究,可增进读者对西方古代城市和古典时期历史的全面了解。
本书上起周幽王攻打褒国(前779年),下讫三家分晋(前453年),以其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战争战役为主线,讲述三百多年的春秋历史。作者基于 的历史素材,结合全书的政治形势图、战争战役图以及地形地貌图等108幅地图,以地理与历史相结合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春秋历史主要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以地形地貌、自然条件等地理因素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以及这些地理因素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还原历史场景面貌,带来身临其境的历史阅读体验。
自 18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的今天,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南极洲――那片遥远神秘的冰雪大陆的征服与探索,探险家、科学家、政府官员、环保人士、商人纷纷登场,上演着一幕幕惊心动魄、曲折跌宕、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本书讲述了南极洲从英雄时代到科学时代的探险、科考及地缘政治史。作者遍查欧洲、美洲和澳洲的图书馆、博物馆,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梳理史实,细致考证,使得南极洲两百余年的历史*次全方位展现在世人面前。
史念海先生是我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历史地理学十讲》汇聚了其学术成果的精粹,以十个专题分别从我国的古今气候、人口迁徙、版图规模、交通运输、城市演变、经济重心等方面厘清历史地理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作者治学严谨,用详实的史料、严密的论证再现了我国古代历史时期地理的发展与沿革,为历史地理学的创建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这是一本关于岛屿的图书。 岛屿为什么有吸引力?岛屿为什么能成为人的精神支柱? 从金银岛到罗本岛,从托马斯 莫斯的 乌托邦 到拿破仑被囚的圣赫勒拿岛,岛屿自古以来就被证明是与人类的想象力密切相关的。巴里 史密斯探索了为什么岛屿深深吸引着我们,并探讨了与岛屿相关的人类经历和神奇故事。 本书考虑到了岛上独特的地理、政治和经济以及文化,探索了全球五十多万个岛屿中迷人的故事。作者在文学、历史和哲学中探寻不同岛屿的独特之处,并且将神话和事实分离开来,揭示了众多岛屿的迷人魅力。
许多古诗词艺术地蕴藏了杭州著名景点和人文故事,该书把解读有关杭州的古诗词和挖掘诗词背后的人文故事结合起来,多角度反映杭州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讲好杭州故事和钱塘江文化故事。本书含有大量配图,语言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既具有历史文化普及的作用,又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图文并茂地讲述中国古代先进的导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