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地理》是享誉国际的地理学家陈正祥先生的代表作,兼具现代地理科学的专业视角和宏阔的历史视野。作者学识广博,研究角度独特,重视从正史、方志、游记等各类传统典籍中汲取素材,纵论中国大地上的大江大河、名城古迹,展现了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时代变迁及相互影响,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精神特质的塑造。作者见识深邃,论证细密,并且非常重视数据的力量,不遗余力地制作了大量精致图表,化繁为简,堪称妙品。
全书共分五部分:《扬子风景》《北京美观》《中国风景画》《中国南与北》,以及《中国庭院中的女人》一书中的插图。 《扬子风景》 初版于 1926年, 收录了 50张长江三峡风景照,包括12张手工上色照片。堪称中国摄影艺术的精品,作者因此被提名入选英国皇家地理学会。 《北京美观》 初版于 1920年,收录了66张北洋时期北京的照片,记录下了风云变幻时期北京*后的辉煌。2008年9月,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大英图书馆联合主办了 1860-1930:英国藏中国老照片 图片展,《北京美观》中的30张照片作为压轴展品*后登场。 《中国风景画》与《中国南与北》 均初版于 20世纪20年代,各 收录 30张北京、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等地的风景民俗照片。 《中国庭院中的女人》 初版于 1914年,收录了12张反映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的照片。
《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丛书以当今中国省级行政单位为基准共分为34卷;从近代中国人文地理角度出发,精选10000多张历史影像;由地理学、历史学及影像学、翻译学等方面专家协同,科学严谨地对这些影像资料进行研究考证。本卷为山西卷,从山西地域特色出发,优选反映了该区域的地理、历史及社会生活状态。内文细分为“风光·名胜”“城市·乡村”“民俗·宗教”“生活·百业”四个大的章节板块。从时代、地域、专题三个维度进行历史影像的呈现,既各成体系,又便于对照异同。纵向可以体现同一地区不同时代的地理、人文风貌变迁;横向可以对比同一时代中国不同地区间的异同。
《长江与莱茵河》为2017年10月举办的“长江与莱茵河历史文化比较研讨会”之论文结集,共收录论文25篇。论文作者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国内高校,以及荷兰莱顿大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英国华威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等国外研究机构。所收论文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河流文化研究的历史回顾,河流与社会文化,河流、港口与城镇文化,河流、交通与商业,河流、技术与人地关系,河流、环境以及产业文化,等等。本书的内容有助于学界进一步认识因地理关系而形成的社会、经济、文化关系,将其结集出版,旨在鼓励学者拓宽研究视野、开展国际交流,并在此基础上推动跨文化研究。
全书由《燕京胜迹》《美哉中国》与附录三部分组成。 《燕京胜迹》初版于 1927年,由胡适作序、慈禧太后御前女官德龄公主参与撰文。共收录北京建筑风景照片70张,其中手工上色照片12张,首次展出中国宫殿庙宇华丽的色彩。在2009年的华辰影像拍卖中,本书以10万元的高价成交,堪称20世纪20年代*精美的摄影集之一。 《美哉中国》初版于 1930年,共收录中国各地*艺术性的照片42张。其中一张天空映衬下的竹叶照片,显示出摄影师的功力完全不亚于欧洲任何一位大师。 附录部分包含《天坛》和《常见之华人容貌》两本相册。《天坛》共收录 27张天坛主题照片,其中袁世凯祭天的数张照片十分珍贵。作者约翰 詹布鲁恩为袁世凯祭天大典的官方摄影师。《常见之华人容貌》初版于20世纪20年代,收录了摄影师卡特的24张中国人肖像照,记录了当时底层人民的生
《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丛书以当今中国省级行政单位为基准共分为数十卷;从近代中国人文地理角度出发,精选10000多张历史影像;由地理学、历史学及影像学、翻译学等方面专家协同,科学严谨地对这些影像资料进行研究考证。本卷为河南卷,从河南地域特色出发,优选反映了该区域的地理、历史及社会生活状态。
本书以中国古代传统学术体系为背景,在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观念、体系和知识兴趣三个方面勾勒宋代地理学发展的基本面貌。部分,通过对书目和类书的系统梳理,认为宋代地理学观念在总体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地理学学科意识。第二部分,从文献撰述性质、技术传统等角度考察了宋代王朝地理学体系的演变。第三部分,站在宋代学术的基础上,对地理学知识兴趣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