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透过地理看历史:大航海时代》是一本以地理为视角,以将各大文明联结一体的大航海时代为切入点,解读世界历史的通俗读物。本书以15世纪中后叶至17世纪末欧洲人航海线路的开拓为行文脉络,通过地形图和航海图,对航线经由地区的地理、气候、季风、洋流作了简练介绍,对它们和航线走向及人类历史进程的关系作了得当分析。本书也梳理了大航海时代的推动者与波及者的文明形态,分析了各个文明的特性及其背后的地理因素,解读了面对外来文明冲击时,各个文明所做的不同选择,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同命运。颠覆了一些习以为常的社会发展认知,为理解人类历史提供了独特视角。 《透过地理看历史》中国的史书卷帙浩繁,对于历史爱好者而言,要读通几千年的史书,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而本书使我们认识到,不管朝代如何更迭, 风云如何
《透过地理看历史:大航海时代》是一本以地理为视角,以将各大文明联结一体的大航海时代为切入点,解读世界历史的通俗读物。本书以15世纪中后叶至17世纪末欧洲人航海线路的开拓为行文脉络,通过地形图和航海图,对航线经由地区的地理、气候、季风、洋流作了简练介绍,对它们和航线走向及人类历史进程的关系作了得当分析。本书也梳理了大航海时代的推动者与波及者的文明形态,分析了各个文明的特性及其背后的地理因素,解读了面对外来文明冲击时,各个文明所做的不同选择,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同命运。颠覆了一些习以为常的社会发展认知,为理解人类历史提供了独特视角。 《透过地理看历史》中国的史书卷帙浩繁,对于历史爱好者而言,要读通几千年的史书,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而本书使我们认识到,不管朝代如何更迭, 风云如何变幻,地理因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名胜古迹图集》(原书名《支那文化史迹》)由东京大学教授关野贞和常盘大定合著,于 1941年出版发行。原书为日文版,按民国时期的行政省区进行分类编辑,全书共计图版2531幅,分12卷,每一卷附有10万字左右的解说。 这是一部全面系统介绍中国古迹建筑等的大型著录,作者从 1906年开始,历时三十余载,先后数十次来华实地勘察,搜集、拍摄的照片、拓片几乎囊括当时保存尚好的名胜古迹,堪称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上的一大图鉴。从取材范围之广、收录内容之丰富、附加解说之详细等方面看,时至今日无有出其右者。 梁思成等专家学者都把此书作为重要的参考文献,在讲义、著作中多有引用,书中涉及的名胜古迹几经战乱、天灾等,能保存完整者已经很少,其图版资料更显珍贵,这对于宗教、建筑、书画、造型等传统文化研究,古迹修
本书的*卷写北京城建筑的“象天法地”,以古城建筑、天神地祇坛庙遗迹为主,配以相关的天文、星象实拍图片,以为“天”卷;第二至四卷,写京畿地理山川的前世今生,配以实拍地理景观图片,以为“地”卷;第五卷主要写北京地区古人类文化遗址与历史上的民族构成,配以历史遗迹实拍图片,以为“人”卷;自第六卷开始,则按历史年代划分,以京畿内地理、历史人文遗迹景观为索引,发掘背后的历史事件、人物、民俗、神话、传说、故事等文化内涵。书中的篇什都各自成章,是为一套碎片化的历史读物。
本地图集是以反映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和政区疆域为主的综合性参考地图集。编图的目的是为大专院校师生、中学教师、世界史和外事工作者及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提供一本学习和研究世界历史的工具书。参加编绘这部地图集工作的同仁,都是在大学长期从事世界历史教学的学者,他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感需要一部能配合大专院校世界历史教学、具有中国特色、简明适用的世界历史地图集。我国自古就有“左图右史”的传统。如果我们能把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国度人们的活动纳入地图,并对照中国的历史事件,就能使我们获得比较全面、准确的地域概念,从而加深我们对世界历史的具体理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趋频繁,形势需要我们更多地了解世界各国的国情,从历史到现实,从政治、经济到国际关系等。将这
本书是对海内外现存清代京杭大运河舆图的较系统深入的调查、整理和研究。“调查、整理”体现为:弄清运河图藏图机构、收藏路径、图幅保存状况,并进行分类和编目。“研究”则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研究单幅运河图图幅内容、表现年代、图幅价值、版本源流等问题;二是探讨不同类型运河图的特征、背景等,并归纳总结运河图绘制内容的时空差异及成因;三是发掘运河图图像史料的价值,进行图史互证、以图证史的研究尝试。总之,这本“图书”是对中国古地图中类型图研究的新探索,也力图为京杭大运河史研究提供新史料和新思路。
《中国抗日战争地图集》以时间为序,以地图为平台,系统反映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约14年中各阶段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政区等方面内容。全书共编辑设计了81幅地图,收录照片288幅,精炼史料文字7万余字。通过精心设计,从时间和空间上展现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历程,让广大读者直观了解中华民族经历的这段从抗争至最后取得全面胜利、由陷入深重危机走向复兴的历史,具有很强现实意义和创新性。作者简介
《地图的作者及其阅读:以宋明为核心的知识史考察》尝试从知识史的角度,以地图的作者与阅读为对象,对中国古代地图学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做了新的考察。如宋代以前知识世界对地图与绘画相互关系的认识、宋代的测绘官僚体系、地形图绘制方法、八景图的源流、明清方志地图的作者与地图编绘,以及不同地图在历史背景中所希望表达的思想旨趣与读者的阅读旨趣等,书中都作了专题讨论。
这是一部蘸着心血和泪水,翔实记述顾准特立独行的一生的传记。作者用近十年的时间,寻觅、走访了与顾准生前工作生活过的人们,他们是顾准的同志、朋友和亲人。搜集、查阅了大量有关顾准的资料,那是曾被尘封已久的日记、书信和档案。其中很多资料属首次公开。 鲁迅说过:真正的勇士总是敢于直面惨淡的生命,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中国风雨如晦、万马齐喑的非常岁月中,顾准担承起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使命,以其思想之光划破浓重的黑暗和沉寂,让无望者透过裂隙,看到了光明同在的希望,听到了与真理共鸣的呼声。 自反而不缩,虽千万人,吾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