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三卷本《欧洲历史地理》的缩写精华版,围绕环境、技术水平、人类的观念和组织三个因素,选取欧洲历史上七个关键时期,来呈现欧洲在过去的2500年历史中不断变化的人类活动空间模式。环境、技术水平、人类的观念和组织三者始终互相作用:环境一方面促进或约束人类的活动,另一方面也被人类所改变,以符合人类的需求;人类的观念和组织是一个不可预知的因素;而在整个历史中,人和环境的关系已被人们掌握的技术所改变。本书运用大量地图、表格,直观体现历史变化,具有极强的实证性。
本书是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 中的一种。本书通过在长城史研究领域引入区域社会史研究方法,首次提出 长城社会史 研究模式,在细致地梳理各种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广泛借鉴了其他学科的相关视角与方法,并结合多次实地考察的成果,对榆林长城修筑的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项因素进行全方位考察,在对榆林明长城修筑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分析了明长城修筑的原因和作用。不仅是一项史料丰富、论证翔实的实证研究,而且对于当前长城史研究具有方法论意义。
本书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作品。作者以扎实的资料、独特的视角和优美的文字,对国学、 西藏问题 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讨。
《真腊风土记》为周达观于13世纪末奉使真腊(今柬埔寨),归国后写成的。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柬埔寨各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对辉煌的吴哥文化有详细记载。校注者在过去中外学者研究该书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校注,是研究柬埔寨历史和中柬关系史的读物。《西游录》记述了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西征至中亚的各地见闻,为13世纪初中国与中亚交通的重要史料。《异域志》是周致中根据元以前资料著录了210个国家和民族的地理、风俗、物产情况,文字虽然简略,但其中有不少已佚书的材料。
《山海经》是一部包含神话传说的上古地理著作,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巫术、宗教的知识,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等方面的内容,并保存了大量的神话资料。书中所描述山、水、国、民族、动植物、矿物、药物等,大部分都带有浓重的传奇色彩,也有一部分是后世常见的。不论是传奇的还是常见的,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上古历史、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情况。阅读《山海经》,可以对古代的山川地理、民俗风物、奇兽怪鸟、神仙魔鬼、金玉珍宝、自然矿物、神话故事有一个全面地了解。
书稿为作者延续《寻找香格里拉》一书的新著,为关于历史、藏学研究、史学方法等方面的学术散文,是一本轻学术型的 大家小书 。作者以扎实的资料、独特的视角和优美的文字,对国学、 西藏问题 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讨。
《西北史地丛书 冯承钧西北史地著译集:蒙哥》是冯承钧先生翻译的伯希和和闵宣化关于中亚语言、种族及史地研究的文章合集,包括伯希和著《蒙哥》《荨麻林》《莎儿合黑塔泥》《四天子说》等,从语言学的角度对蒙占的历史,地理、宗教、人名、种族等进行了梳理和考证,解释了诸多历史悬疑问题。闵宣化著《东蒙古辽代旧城探考记》是关于东蒙古一带辽代都城上京的探察考古文集。
五陵原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西汉王朝的帝王陵墓区,目前保存有封土堆的帝陵及其陪葬墓二百五十七座,各种礼制建筑遗存星罗棋布,又有秦都宫殿建筑遗址、唐顺陵等重要文化遗存分布,号称中国式金字塔群及天然历史博物馆。利用五陵原丰厚的文物资源及其考古发掘的资料,研究西汉帝陵昭穆制度、宗庙制度、陵邑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研究五陵原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于文物保护和开发建设五陵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实地考察了五陵原的地形地貌及其社会环境状况,对五陵原的自然及人文社会环境变迁情况、西汉帝陵制度、五陵原的文物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研究。
迄今为止,徽州文书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已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徽州文书的再度大规模发现,使其已由一般人难以企及的珍稀文献,一变而为明清史学工作者案头常备的一般史料。不过,就目前徽州文书资料的整理与出版来看,仍然存在着两个方面的不足:其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公藏机构还是私人收藏家,都积累了相当多的徽州文书。而迄今为止出版的徽州文书,则以公藏机构的土地契约占绝大多数。其二,徽州文书的数量极为庞大,但因其分散于各类公藏机构以及私人收藏家手头,迄今得以披露者仍然只占极少部分。有鉴于此,《徽州民间珍稀文献集成》以民间收藏家收集的文献为主,化私为公,让祖先传下的故纸化身千百,永世流传。丛书在更为广阔的历史文献学视野中收录徽州日记、商书(商业书和商人书)、书信尺牍
本书系统梳理了南海诸岛从古至今较为重要的各类文献,以图配文的形式,较为全面的呈现了文献所记载的南海诸岛情况。全书按内容分为三卷:古代卷、近现代卷和外国卷。三卷共收录南海诸岛文献313种,图片876张。其中每卷按照文献成书年代或事件发生时间加以排列,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著录文献成书背景、版本、作者情况及所涉南海诸岛问题,力图准确、客观的展示文献中的南海诸岛概貌,以期为维护国家主权提供具体的文献依据。
苏州园林发源于何时?为什么能在这片土地上延续数千年,且每个历史时期都有惊艳众生的代表作?沧浪亭、网师园、狮子林、留园、耦园……这些在咫尺之地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都承载着怎样的历史?凝聚了中国人怎样的择居智慧?寄托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怎样的隐逸情怀?那些曾经生活在此的文人雅士们,都曾怀着怎样的心情精心打造着自己的家? 作者从事园林多年,对园林史、园林建筑都颇有研究心得。本书从苏州人文历史、地理环境入手,介绍苏州园林的环境背景,然后逐一推荐苏州代表性的园林,狮子林、沧浪亭、网师园、留园等,每一座园林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特点,都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经典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呈现。
本书是三卷本《欧洲历史地理》的缩写精华版,围绕环境、技术水平、人类的观念和组织三个因素,选取欧洲历史上七个关键时期,来呈现欧洲在过去的2500年历史中不断变化的人类活动空间模式。环境、技术水平、人类的观念和组织三者始终互相作用:环境一方面促进或约束人类的活动,另一方面也被人类所改变,以符合人类的需求;人类的观念和组织是一个不可预知的因素;而在整个历史中,人和环境的关系已被人们掌握的技术所改变。本书运用大量地图、表格,直观体现历史变化,具有极强的实证性。
本书系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曹禺研究专家田本相先生个人回忆录。 全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的生命轨迹、学术生涯以及学术成就,化入了作者对生命的体验、对生活的感悟、对祖国的情思、尤其对学术的不懈追索和探求,折射了中国当代戏剧潮流的发展印迹。贯穿全书的主体精神是积极向上的,既生动感人又具有励志意义,给人一种奋进的激励和身处逆境仍然坚持学术追求和理想信念的正能量。作者丰富的治学经验和人生智慧,对读者有较强的启迪作用。
《山海经》是一部想象力非凡的上古百科全书。它深刻并鲜活地反映了上古时代的生活图景,以丰富离奇的幻想和浪漫诡异的笔调,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广而久远的影响。 《山海经》不仅是社会科学工作者重要的研究对象,也是广大读者获得古代知识的宝库。要了解古代的山川风物、奇兽怪鸟、神仙魔怪、金玉珍宝、神话故事,不可不读《山海经》。但是,由于这部书年代久远,文字艰深难解,许多读者因为文字的障碍,不能饱览其全部风采。鉴于此,我们推出了这本《山海经全解》,对其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诠释。
《山海经存(套装共4册)》共分九卷,卷六、卷七原阙,是汪绂根据全书体例所补。汪绂于文字训诂、山川地理考证、神怪内容疏解等方面有很多独到见解,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工于刻绘,曾因家贫,以在景德镇画甆维持生计,《山海经存(套装共4册)》中所录的四百二十余张图片,除卷六、卷七外,均可确定是作者亲手所绘。这些图片,生动传神,线条流畅,加上作者对《山海经》有精湛研究,可保证这些图片能准确传递文字内容,从而有助於读者理解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