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集口述历史理论、方法与实践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式手册,全书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准确回答了读者的疑问,并指导从业者避开陷阱和错误。口述历史项目如何筹划?如何行动?如何开辟经费资源?访谈时如何察言观色?如何保护受访者的?访谈者如何通过访谈技巧搜集有用的资料?如何保存访谈的记录?如何利用口述历史?等等,都能在书中找到细致入微和富有指导性和实践性的答案。 全新修订的第3版,引导读者把握数字技术时代给口述历史带来的机遇,也为迎接新的挑战提供了务实的解决方案。
《流亡——抗战时期东北流亡学生口述》是一部关于东北沦陷后知识分子流亡关内的口述历史。该书稿以“松花江上”“离家”“上前线”“我来自北兮回北方”四个部分将几十位抗战时期东北流亡学生的经历、情感、命运及时代变迁呈现给广大读者,是一部通过口述者的人生经历对当今社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读本。
《流亡——抗战时期东北流亡学生口述》是一部关于东北沦陷后知识分子流亡关内的口述历史。该书稿以“松花江上”“离家”“上前线”“我来自北兮回北方”四个部分将几十位抗战时期东北流亡学生的经历、情感、命运及时代变迁呈现给广大读者,是一部通过口述者的人生经历对当今社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读本。
《我的中国四十年:前N北京记者站站长吉米口述》属于“北京大学国际校友口述实录”,记录北京大学国际人才培养的历史,提升北京大学的国际地位和声誉。一百多年来,北京大学始终追求“为五洲万国所共观瞻”的国际地位,一直致力于为世界培养的人才。在国家发展各个阶段,北京大学完成了不同的使命和任务,培养了一大批的知华友华的国际人才。1952年9月,“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的 14名外国留学生成建制调整到北京大学,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大学来华留学工作的开始。60多年来共有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多名留学生在北京大学完成学业。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了解国家留学生教育的政策演变,记述北京大学留学生教育的历史,总结北京大学留学生教育的成就。所有这些也从一个重要侧面印证了北京大学对世界、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贡
???????????????????????一个深度参与中国当代历史进程的美国人以独特的视角、罕有的诚实与宽广的胸怀讲述他一生执着追求理想、跌宕起伏乃至惊心动魄的命运历程,并直白表达他深入的思考和见解。在无数真实可感的历史细节与碎片中折射出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真实历史境况和纹理李敦白1921年出生于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年轻时以一颗赤子之心,抱着改造旧世界,建立公平合理新世界的美好理想,秘密加入美国共产党。二战结束时来到中国,开始了他投身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动荡起伏的三十五年历程。他与我党许多领导人,包括宋庆龄、、江青、周恩来、刘少奇、陈毅、王光美、任弼时、邓小平、王震、李先念、等,都有私人交往;他与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并亲眼目睹很多高层发生的事情,叙述中他披露了人物在生活与工作中的大量细节,弥为珍贵。他以“一个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