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记》是著名学者何兆武先生的个人口述史。何先生生于1921年,在北平读小学和中学,在西南联大读大学和研究生,共七年,读过四个系,之后在清华大学任教。《上学记》写的就是何先生1949年的求学生涯,其中西南联大的七年是主要篇幅。何先生以治哲学史和思想史的思想底蕴,以谦和率真的学者姿态,以历史亲历者的回忆和感受,讲述在特殊的年代,尤其是抗战烽火中,一代人的青春和理想、知识和风雅。书出版后,好评如潮,当然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但何先生说: 为尊者讳、为贤者讳,并不是真正对人的尊重。一个人的思想本来是活泼的、与时俱进的,又何必一定要把它弄成一种思想上的木乃伊,让人去顶礼膜拜呢? 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上学记》不止是一本口述史,更是一本打开历史之门、知识之门,乃至真理之门和思想之门的启蒙之书。当然
这是一部历史普及读物,由《华西都市报》人文副刊《宽窄巷》关于百家姓的栏目文章结集而成,分为移民有谱、宗祠宅院、名门望族、蜀地名贤四编。*编 移民有谱 讲述明清时期不为人知的四川移民事迹;第二编 宗祠宅院 讲述七个大家族的宗祠文化;第三编 名门望族 讲述四川较有代表性的六个大家族的显赫历史;第四编 蜀地名贤 选取十三位四川历史上有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贡献的名人,讲述了他们独特的人生经历。
......
本书为 澳门口述历史丛书 之一,主要由对十一位澳门士多店主的访谈整理而成。他们饱含情感的讲述,展现了 士多 (store)这一便利社区居民、联络邻里感情的载体从兴起到繁盛,再至逐渐衰落的历程。这些士多曾给社区居民带来诸多美好回忆,见证了澳门街区几十年来的邻里关系、街坊情谊,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澳门近几十年的历史变迁和经济发展。
《中国,我的第二故乡:巴勒斯坦前驻华大使穆斯塔法 萨法日尼口述》受访者穆斯塔法 萨法日尼,1971年至1976年在北京大学学习中文与历史,1978年至1984年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攻读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0年在该系攻读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外交工作,1992年至2002年担任巴勒斯坦国驻华大使。现任阿拉伯信息交流中心主任,并在北京大学外语学院阿拉伯语系任教。本书详细介绍了穆斯塔法50年来与中国、与北大延绵至今的密切关系。同时,也以 视角 讲述了巴中外交,以及阿拉法特与中国领导人之间的友好往来。
......
本书是台湾统一企业董事长、“台南帮”领袖吴修齐先生的口述历史,讲述了其出身贫苦农家而后外出谋职、经商的经历,其对自己人生历程和工商活动之回忆,映射出台湾八十年个人、家庭、社会生活史,七十载商业、工业、经济演进史。
介于新闻传播与历史传播之间的报人口述史,是在抢救历史还是挽救新闻?亲历者的口述史实,如何与当时的语境与报道交互印证?共时历史与平行历史的交织,如何打捞与修复、平衡与制衡?旧闻史、口述史、专业史、民间史,其间有什么样的微妙区别?随着《南方报业社长总编辑口述史》第三辑《报人报国'范以锦》的出版,终于从缠绕近8年的口述史中解脱出来,摆脱历史与新闻的无尽纠缠。也许这里面有太多的偶然和随意,也许没有报出来的新闻就不是新闻,没有写出来的历史就不是历史,没有讲出来的故事就不是故事。
夏禹龙同志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毕生从事理沦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研究方面,均有突出性贡献,曾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建立了全国*旱的邓小平理论中心之一。此外,他还与汪道涵等领导同志熟识,参与了浦东开发开放、上海世博会举办等重大活动的咨询决策工作。夏禹龙同志解放前即于南洋模范中学加入中共地下党,建国后长期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及著述,饱经沧桑,经历极富传奇色彩,是目前上海宣传系统屈指可数的前辈。由葛涛、夏禹龙编著的《思想之自由乃我毕生不渝之追求--夏禹龙先生口述历史(精)/上海社会科学院院庆60周年口述系列丛书》为夏禹龙同志对其一生的口述回忆记录,糅合了他的人生经历与治学道路,包含着他对历史的总结与匠用。
陈墨著的《口述史学研究——多学科视角》从档案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语言学、教育学等多重视角,讨论口述史学问题。指出口述历史须从上述诸学科学习方法与经验,接受多学科检测鉴定,进而又能为上述学科研究提供新资源和新路径。
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首次披露了大千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 《世界未解之谜系列》这套百万字的传奇读本,精选了有关国宝、密码、海盗、大谋杀、诡异事件、离奇事件的未解经典内容,选配了数千幅珍贵图片,带给读者一场视觉饕餮盛宴。 唐伟编著的《谋杀之谜》为《世界未解之谜系列》之一。 《谋杀之谜》通过详尽的事件回放、诡异隐秘的背景调查以及众说纷纭的死亡原因,为您展现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那些惊心动魄、错综复杂、谜团种种的谋杀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超过2万的犹太人为躲避希特勒的屠杀,历尽千辛万苦从欧洲辗转来到上海避难,这些登上 诺亚方舟 的犹太难民在上海开启了一段令他们终生难忘的新生活 本书收录了诸多经历了那段难忘岁月的犹太人所写的回忆文章,生动地讲述了他们在上海的生活与经历。
克俚福先生一生经历丰富多彩,出身于马耳他的一个普通的修船工人家庭,叔叔是马耳他工党创始人之一。1977年 次来到中国,1978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修习本科。曾两次担任马耳他驻华大使,在任期间,积极促进中马的经贸文化往来。现久居香港,为律师事务所 顾问。 本书是访谈录,通过克俚福先生亲口讲述的从童年至今的生活学习经历,描述了一位外国留学生眼中的中国、北大的巨大变革,反映了时代予以中国人民的深刻影响,以及世界对于中国的期待与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