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开放的,是中西文化的融合。武康大楼是上海的一座地标性百年建筑,具有浓厚的历史蕴含和强烈的艺术气息。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始建于1924 年,由万国储蓄会出资兴建,由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是上海座外廊式公寓大楼。1953年,诺曼底公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并更名为武康大楼,其后一些文化演艺界名流均入住此间,现今积极开展居民自治和弄管会自治,国际化程度高。 口述历史是一种起源于美国,并广为世界各国应用的公众记忆历史的记录方式。口述历史相较于大历史,是一种公众记忆的微观历史。口述历史在复原历史方面,有其他任何档案、文献资料无法替代的价值。口述史是为城市发展和历史保护留下鲜活资料的重要途径,是保存城市生活方式、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等记忆的重要载体。居民口述历史从平民的角度反映一个时代的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万里、曾培炎、陈锦华等改革开放重大决策亲历者真情讲述 本书精选我国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中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件,通过对万里、陈锦华、谷牧、龚育之、刘鸿儒、曾培炎、徐匡迪、龙新民等约60位老领导、老同志进行访谈,以口述史的形式,展现改革开放40年中诸多重大决策出台的过程,全面回顾改革开放进程中重大事件的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内容涉及审判 四人帮 台前幕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前前后后、中美建交始末、邓小平南方谈话细节、独生子女政策的由来等。书中所有文章均为亲历者第一人称讲述,他们多为重大事件亲历者、决策者,并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位。
口述历史的整理与研究目前在国内外方兴未艾,本书详尽介绍口述历史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作者唐纳德·里奇,现任美国参议院历史室特邀历史学家。他毕业于纽约城市学院,在马里兰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主编过“特威恩口述历史系列”丛书,出版了几部美国历史教科书及多部学术著作。他曾提作画美国口述历史协会会长,也曾在美国历史学会等研究机构任职,并以其20多年的访谈经验于美国各地主持各种口述历史计划及研修营。因对口述历史的特殊贡献,他曾获得代表美国口述历史界崇高荣誉的“理查德·利奥波尔德奖”和“福里斯特·波格奖”。
梅花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旨在表彰在表演艺术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戏剧演员。自1983年第一届至2015年第二十七届“梅花奖”评选中,川渝两地共有24人30次获得“梅花奖”。本书收录了24位获得“梅花奖”川剧表演艺术家的口述历史。全书采用现场采访的方法,将获奖川剧艺术家的学艺经历、代表剧目、流派传承等,用“实录”的方式记录保存下来,探讨川剧艺术发展创新的历史,总结戏曲表演艺术家成长成材的规律,汇集川剧表演艺术家的独特体验,为川剧基础理论建设提供鲜活生动的史料实证,为中国戏曲表演体系建设和戏曲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供川剧的历史经验和学理性分析。
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典型代表。本书作者团队历时5年多,采访了120多位红旗渠修渠劳模、普通民工及红旗渠精神传承人,整理出近120万字的访谈内容,形成117篇人物口述录,入书72篇。本书以抢救性的口述史,还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 一穷二白 的基础上建设美好家园的奋斗场景,弘扬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的红旗渠精神,展现新中国成立初期战天斗地的劳模风采。书中的人物故事展现的伟大精神,将激励新时代儿女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以口述历史、回忆录的形式,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二十多年间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件始末,以口述史的形式,让亲身经历和见证新中国历史的老领导、老同志追忆细节,目的是真实、生动、具体地再现历史,为党史国史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也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提供生动鲜活的新时期党史读本。本书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主编,收录了陈锦华、王立诚、阎明复、邓力群、苏维民、李雪峰、熊向晖等50余老领导、老同志的回忆录、口述历史,是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资料和宝贵财富。
本书主要是旗人妇女的口述。作者认为,只有从这些获自民间妇女的资料与通常带有权力意识的和民族中心主义的正统知识的比较中,我们才可以重新认识被边缘化了的一些人物和日常事件,并找到新的意义。 本书访谈主题集中于三点:一是相对汉族而言,这些有着旗人背景的妇女,对于自己出身的民族是否具有以及具有的是什么样的集体记忆;二是满族妇女的生活、婚姻、生育状况与族际通婚情况;三是辛亥革命以后这些妇女的家庭变迁和个人的生活经历。 丛书简介: 欧亚备要 丛书所谓 欧亚 指内陆欧亚(Central Eurasia)。这是一个地理范畴,大致包括东北亚、北亚、中亚和东中欧。这一广袤地区的中央是一片大草原。在古代,由于游牧部族的活动,内陆欧亚各部(包括其周边)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有了密切的联系。因此,内陆欧亚常常被研
本书系根据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对全山石先生的口述史采访整理而成。书中回顾了全山石先生90年的艺术人生,谈及其家庭环境、艺术启蒙、求学习画、留学苏联至回国任教后种种经历。他在长期的油画教学和创作实践中,辛勤耕耘,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成果丰硕。书中图文并茂,集中展示了全先生的24幅美术作品,书后还附有全先生重要著作目录和油画作品目录。全书内容充实,既是对画家不平凡生活历程的全面记录,又有大量鲜为人知又鲜活生动的创作故事,具有很强的学术指导和艺术实践参考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有许多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年轻校友,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才华都投入到对中华民族具有重大意义的伟大事业中,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本书收录了对27位校友的专访,讲述了他们在基层扶贫的难得经历,生动诠释了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精神风貌,反映了他们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和对人民的深厚情怀。全书试图从干部之重、群众之善、扶贫之艰、山区之变展现出校友们亲身经历、亲眼观察到的脱贫攻坚全过程,从微观角度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立足千年大计,奋力推进脱贫攻坚的伟大历程。
.
本书所收集的老照片,真实地反映了上个世纪初以来,作者的外公外婆各个历史时期的家庭生活风貌,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百余年历史,百余张照片,岁月年轮不着点墨即跃然纸上。岁月沧桑,真情鉴证。虽时光流逝,儒雅老人慈爱音容犹在心中。
《口述史研究》是由温州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组织编写的、关于口述史的连续性出版物,计划每年出版2期,此为第四辑。本辑共收入专题学术论文12篇,来自英国、澳大利亚、捷克与中国的14位学者围绕口述历史与环境研究,口述历史、记忆与认同,口述历史与女性研究,口述历史教学,以及口述历史经验总结与思考等专题展开跨学科与跨领域探讨。此外,还收入书评书介5篇,这些作品反映了近年来国内外口述史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的*成果。
口述史学(oral history)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为数不多的兼具学术研究意义、社会行动议程与公共历史价值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经过60多年的发展,口述史学不仅有助于历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化与革新,同时也被广泛地应用于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在推动跨学科应用与交叉研究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现代口述史学的发源地,杨祥银*的《美国现代口述史学研究》对美国现代口述史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国际背景、基本特征、理论研究、跨学科应用、口述历史教育与面临的主要挑战等问题做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梳理与研究,并希望为方兴未艾的中国口述史学的发展与建设提供某些借鉴与参考。
《口述史研究》第三辑将继续秉持 回顾性、前瞻性、多元性与跨学科性 原则,围绕口述历史的理论、方法与跨学科应用等问题展开讨论。本辑共收入专题学术论文13篇,来自英国、美国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16位学者围绕口述历史、叙事与医学、口述历史与女性研究、口述历史与企业(商业)研究、口述历史、社区规划与历史建筑等专题展开跨学科和跨区域讨论。
北大考古的历史是北大所有师生共同书写的,是所有关心支持北大考古的各界人士共同书写的。这段历史的每位参与者都为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把自己人生的喜怒哀乐与之紧紧联系起来。这是一部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历史,也是有着各种各样评价的历史,但绝不是一部生硬呆板、晦涩枯燥的官修史。
本书为口述历史国际周2017 第三届 口述历史在中国 国际研讨会征文集。论文作者来自中国、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既有普通从业者也有学术研究者,既有资深教授也有青年学者、学生。 本书一方面呈现多学科视角阐释下的口述历史理论,从计量语言学、人类情感研究、女性研究、华侨华人研究等领域探究口述历史;另一方面呈现社会传承与记忆构建中的口述历史应用,既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少数民族濒危传统技艺等传统文化方面的进展,也有构建历史事件亲历者的个体记忆,以及个人文本记录等方面的成果。
本书作者团队邀约、征集和精选70位亲历新中国建设历程的农民工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以纪实讲述的方式再现众多历史细节及其深刻意义。70位农民工来自中国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生活背景,遍及北上广深等改革开放前沿地带,及东北、西南、西北的偏远地区,上至历经沧桑的耄耋老人,下至打拼在新兴产业的创业青年,从企业家、艺术家、收藏家,到普通职员、教师、工人、农民、医生等,真实、立体、全面地反映中国社会发展的伟大历程和深远意义。
本书为马来西亚籍华裔商人许廷炎回忆录。传主许廷炎先生原籍广东普宁,为马来西亚成功闻商,现为金锋公共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槟州华人大会堂主席,霹雳州拿督。本书以人称口吻回忆了许先生的家族史及创业史。许先生的生活经历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马来西亚第二代华裔商人,这对于了解和把握马来西亚华商二代三代的生活动态,维系他们和祖国之间的联系非常有意义。另外,本书文笔流畅、情感真挚,很具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