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155-220),东汉末年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魏的实际建立者。他倥偬军旅数十年,挟天子以令诸假,终于打下北方一片天下。本书取材丰富,对曹操的事功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其诸多重要思想及其实践,以及中国历史上对曹操的诸多评议都作了论述,为人谲作的一面也如实作出了反映和评论。一个对中国历史作出了贡献、既智且诈的历史人物跃然纸上。
《北魏元钦墓志》全称“大魏故侍中特进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司州牧司空公、钜平县开国侯元君之神铭”。志记墓主元钦至永安元年一公元五二八年一十一月迁葬于西陵。墓志之书刻当于此时。 公元一九二八年夏出土于河南洛阳城北张羊村。旋归江苏武进董康、陶湘一兰泉一。 拓片纵八一·五厘米,横八十四厘米。 楷书三十七行,行三十五字。此志石出土后的近百年间,虽罗振玉《六朝墓志菁英二编》、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有正书局《六朝墓志精华》已收辑发表、但未引起广大书家学者的重视研究。原石不明所在。
赵孟頫(二一五四-一三二二),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官道人、鸥波,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以书法和绘画成就,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故画史又称『赵吴兴』。赵孟頫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的作品;篆书学《石鼓文》《诅楚文》;隶书学梁鹄、钟繇;行草书学羲献。能在继承传统上下苦工夫,各体兼擅,集诸家之大成。楷书与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齐名,四人合称『楷书家』。 《三门记》全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元代牟谳撰文,大德六年(二二○二)赵孟頻书并篆额,楷书,纸本,纵三十五点八厘米,
《经典碑帖导学教程·篆:李阳冰三坟记》的最主要特点是“学以致用”、“随学随用”、“未学不用”、“不断巩固”,即学会了一个具体技法之后,既可解决此后的问题,也可以理解成一个具体的“形”;总是可以在前一个单元训练中清晰地找到训练有素的痕迹,而没有学过的技法不会在前一个单元中出现。这样,一个一个熟练的技法单元就组成了一个非常严密的技法链。这是该套教程有别于目前诸多技法类丛书的最主要特点,也是笔者近年来“书法教育教学的模式研究”课题中关于技法教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观点。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做到学科性、科学性、系统性、连续性、针对性相结合,所以,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在学习一个新的技法时,要做到严密,熟练到位。经过一个又一个技法单元的学习,一个一个坚实的技法链就拉起来了,读者们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魏武帝曹操,文武双全的魏文帝曹丕,一代枭雄蜀汉昭烈帝刘备,雄略之主东吴大帝孙权,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宋武帝刘裕,驰骋沙场的齐高帝萧道成,文治武功的和尚皇帝萧衍…… 正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权力交替太快,这个时期的皇帝也像走马灯一样频频更换,出了不少短命而昏庸的主儿:扶不起的蜀汉后主阿斗,堪称蠢的皇帝司马衷,被叛军俘虏的晋成帝司马衍,生得离奇死得窝囊的晋孝武帝司马曜,一上台就赶尽杀绝的齐明帝萧鸾…… 俱往矣,无论是否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晋王羲之传世墨迹选》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也让广大书法爱好者领略到中国古典书法的一种理想境界,以柔寓刚、外柔内刚。初学者可根据每个字的用笔、结构、布势等去临摩。《晋王羲之传世墨迹选》当为罕世珍品,可以说是初学者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