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一家》主要研究康熙帝与其家庭成员的关系,也涉及他的婚姻、生育、对子女的教育和他的某些活动(巡幸、谒陵、秋猕等)以及部分重大历史事件。除去官修史书、清人文集、笔记及野史外,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充分利用满文档案史料以及西方传教士的著作、书信、日记等部分材料,共分九章。、二、三章为康熙帝的尊长,第四、五、六章为他的妻妾儿女,第七、八、九章为其兄弟、外戚和苏麻喇姑。因史料多寡不一,各章详略不尽相同。本书关于帝王家庭史的研究,注重政治色彩与世俗情感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同时代社会史、文化史等学科的研究。
明朝,充满了太多的传奇或荒诞:奇丑无比又雄才大略的明太祖朱元璋,下落不明的明惠帝朱允炆,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明成祖朱棣,离奇死去的明仁宗朱高炽,蟋蟀天子明宣宗朱瞻基,俘虏皇帝明英宗朱祁镇,行贿大臣的明代宗朱祁钰,有恋母情结的明宪宗朱见深,只有一个老婆的明孝宗朱佑樘,与猪较劲的明武宗朱厚照,被宫女谋杀的明世宗朱厚熄,被女色掏空身子的明穆宗朱载厘,坚持25年不上朝的明神宗朱翊钧,熬了39年却只当了一个月皇帝的明光宗朱常洛,热衷木匠活的文盲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吊死在一个歪脖子树下的明思宗朱由检——16个皇帝,16张脸谱,16种传奇,在历史的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共同谱写了中国一个汉人王朝的曲折离奇。
汉武帝刘彻,是我国古代最有作为的君王之一。他执政54年,在思想上终结了“子学时代”,而造就了“经学时代”;在政治上,他建立起将权力集中于一人的政治体制,并以其武功,开辟了广大的疆域,奠立了其后两千余年的中华版图的基础。 本书以贾谊《治安策》提出的九大问题开篇,分析了至武帝由“无为之治”转变为“有为政治”的必然性;其后各章,叙述和分析了刘彻复兴儒学,建立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实行“利出一孔”的经济政策,以及征战匈奴和西域等方面的历史功绩;同时也指出了“权力集于君主”于一人而无法保障政权的稳定性,而最终不能不导向神秘主义,神秘主义更加破坏政权稳定的历史必然性。汉武帝的一生实际上是人们认识中国古代君主制度的典型案例。
抗战爆发后,高宗武接受蒋介石的指派,辞去外交部职务,在香港以日本问题研究所为掩护,负责对日情报工作。但是在这段时间,他一度背离蒋介石,为江精卫“和平运动”从事秘密外交活动,并追随汪精卫去上海,参与“汪日密约”的谈判。后来又与陶希圣一起逃离上海,制造了轰动一时的“高陶事件”。“高陶事件”发生后,外界一直希望从高宗武口中,了解到汪精卫“和平运动”的真相,虽只言片语,亦必弥足珍贵。但是他始终守口如瓶,对当时的经历避而不谈。这本《高宗武回忆录》是他离开香港赴美国定居后,在1944年8月完成的英文手稿。但是书稿完成后,他很快放弃了出版意愿,以致许多与他有过密切接触的人,都不知道有这部书稿存在。直到2005年6月底,这本回忆录的手稿才被意外发现,由陶恒生先生译成中文,并对相关史实做了详细的考订和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