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黄汝亨撰。本书以宋费枢所作《廉吏传》自春秋迄五季止一百一十四人,尚为阙略。因搜采诸史,增入五季以前三十三人。又考《宋》《元》二史,续加六十四人。各以时代为序。又因为费枢所著不分优劣,于是定为三等,在传首姓名之上各署“上”“中”“下”字以为分别。《正编》之外又有《廉蠹》一编,所载为郅都、张汤等十人,亦有评语。姓名之上则署以“酷”“谲”“陋”“忍”“赃”“奸”诸字。体例颇为独特。
这本书是李宗仁先生不平凡的一生事业的最完备的记录,又是李氏一生各阶段心路历程的最忠实的写照。这本书也是我个人已出版的著作中,用功最深、费力、遭遇困难最多的一部有原始性的史书。李宗仁先生用了七十多年的岁月,始制造出本书中许多惊人的故事。我则用了将近六年的光阴——平生治学生产力最旺盛的六年光阴——才把它用中、英双记录下来。本书原只是一部中文“草稿”,借助翻译之用。按照李氏与原资助单位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中国口述历史学部所订的合约和撰述计划,是在本书英文版发行之后,始能加以整理、润色,然后以中文版面世的。总之,本书自动议磋商到付梓发行历时逾二十年的一系列过程中,它嵌在作者个人生命史上的痕迹,是苦是甜,也是终生不灭的。它今日之终能以现在形式出版,也可说是“执笔人”的一部“发愤之作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公元189年秋,曹操逃避董卓追杀,躲到老友吕伯奢家。吕家人磨刀杀猪款待曹操,曹操却疑心他们要谋害自己,断然砍杀吕氏全家;逃出门正好遇到吕伯奢打酒归来,问他猪杀好没?曹操惊愕中将热情的吕伯奢一刀捅死。公元194年,曹操攻打吕布,为激励士气,他火烧城门断绝后路,但一开战就中了埋伏,几乎全军覆没,赶紧仓皇回撤,穿过自己刚才点燃的熊熊大火,胡子烧焦了一半,正在残余人马垂头丧气的时候,满脸烟灰的曹操沉思半晌,突然下令夜袭吕布,因为他算到吕营刚刚得胜,此
《亲历拿破仑》是一本传记类图书,一位跟随拿破仑多年的亲信,回忆关于拿破仑的一生,从军事策略、个人生活、政治思想和对外战争等方面,描写了拿破仑不为人知的一面,呈现了拿破仑政治以外的个人生活。
本书是一本回忆司马文森的纪念文集。 司马文森(1916年—1968年)出生于泉州,原名何应泉,曾用名何章平,常用笔名:林娜、耶戈、林曦、林纳、文森、宋芝、宋桐、何文浩、何汉章、马霖等。是中国共产党 的文化工作者、统战工作者、作家和外交家。 1941年他创办了大型文艺期刊《文艺生活》,至1950年7月停刊延续9年,曾在东南亚一带,产生过很大影响。 而本书所录皆为司马文森亲朋故友撰写的回忆文章与司马文森本人的一些作品文章,翔实具体记述了司马文森的一生,对研究泉州历史、抗日战争史及中国现代文学史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大小战役。“剑锋磨砺出”,在战火中涌现出一批批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杰出人物。本书从中精选了各个朝代有代表性的将帅立传,他们中间有著书立说、运筹帷幄的将军,有横马立刀、席卷千军的勇士,有忧国忧民、至死不悔的英雄,有料事如神、雄才大略的菁英……他们的不朽功绩,激励了后人为民献身的精神。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英国陆军元帅、战略家、军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 的阿拉曼战役、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生涯的两大杰作。1887年11月17日,蒙哥马利出生于伦敦的一个牧师家庭,1901年14岁时正式入学,1907年考入桑德赫斯特英国皇家军官学校,1908年12月担任英国驻印度的皇家沃里克郡团少尉排长,之后参加一战和二战。、、 作者站在一个 可观的角度,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栩栩如生、鲜活的人物形象,既有功也有过,既有其取得的成就、战绩,也有其过失,既有对其性格果敢、坚毅的描写,也有其高傲自大、独断专横的叙述。
1911年春,蔡锷到云南负责新军训练工作。当时的“新军”,纪律废弛,风气败坏,蔡深感痛心。于是,他就从湘军统帅曾国藩、胡林翼的奏章、函牍和日记中,摘取曾国藩、胡林翼有关治军、用兵方面的大量有价值的内容,编成《曾胡治兵语录》一书,作为云南新军的“精神讲话”文稿。全书分将材、用人、诚实、勇毅、严明、公明、仁爱、勤劳、和辑、兵机、战守等共十二章,其中前十章论治军,后两章谈作战。全书系统地反映了曾国藩、胡林翼的军事思想。本书结合曾胡治兵实例,从领导和管理的角度对其思想进行了系统的展开解读。
曾国藩被称为晚清“名臣”,在中国近代史和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地位,是晚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政治、军事、文化方面极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他所著的《曾国藩家书》内容广博,从处理人际关系到从政为官之道,从持家劝学到养生之道,从战胜绝境的胆略到培养与众不同的气质,从克眼人性的弱点到掌握成功的步骤……应有尽有,而且思想深远,意义深刻,读来令人深思。由清朝曾国藩所著的《曾国藩家书全鉴(全新升级典藏版)》收集了曾同藩从踏上仕途之路一直到去世为止所写的近三百封家书,全程记录了曾国藩前后三十多年的翰苑经历和从武生涯,堪称一部案头枕边的智慧宝典,为我们的人生和事业提供了宝贵的成功经验。
本书有三个特点:一、考虑到读者对象文化程度相当于大专学生,文字上力求通俗晓畅,可读性更强。二、在写作形式上,本书注多于文,其目的是尽量做到“论从史出”、“言必有据”,将史实考证透析。为说明问题,个别注达万余言(如第三章注)。本书参阅农民运动史料及明清档案馆藏书籍、原始资料千余种,即便是一手资料,也细加考证甄别。三、采纳别人意见,书中一律明确说明是某人所持某观点;凡与他人观点相左者,则均说明自己的观点所在,及为什么与人不同。 郭沫若先生在60多年前,著《甲申三百年祭》,揭示了明朝末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在其鼎盛之期迅速归于失败的历史教训。本书提供了进一布的注解。 尽管这是一部人物传记,但书中注多于文,其目的是尽量做到“论从史出”、“言必有据”,将史实考证透析。书本参阅了农民运动史
《历史的智慧:中国历代十大帅才》主要以中国历史上的武将为主,入选的人物既有兵法先贤,也有民族英雄;既有开国之君,也有乱世枭雄;有孙子、白起、韩信、霍去病、曹操、李世民、成吉思汗、岳飞、戚继光、努尔哈赤。本书从不同的侧面,讲述他们在乱世中、在战场上的战争经历、兵法韬略、成败得失。章都分为三个部分,部分集中叙述历史事件,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历史。第二部分,深入分析和点评,分为谋略篇和处世篇。谋略篇,分析兵法战策和智谋韬略,相信会给你思路和方法上的启迪。处世篇,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为人处世的得失,希望能使你在人情练达上有所感悟。第三部分为相关链接,介绍一些有意思的小故事和相关人物,轻松地读吧!
本书是一本回忆司马文森的纪念文集。 司马文森(1916年—1968年)出生于泉州,原名何应泉,曾用名何章平,常用笔名:林娜、耶戈、林曦、林纳、文森、宋芝、宋桐、何文浩、何汉章、马霖等。是中国共产党 的文化工作者、统战工作者、作家和外交家。1941年他创办了大型文艺期刊《文艺生活》,至1950年7月停刊延续9年,曾在东南亚一带,产生过很大影响。 而本书所录皆为司马文森亲朋故友撰写的回忆文章与司马文森本人的一些作品文章,翔实具体记述了司马文森的一生,对研究泉州历史、抗日战争史及中国现代文学史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为李鸿章逝世后的部传记,梁启超先生的这本书的价值自不待言。为使此书更生动,被更多的人阅读,特将其编译为现代文,并在书中增加了历史图片和相应的注释。此外,还增加了“李鸿章家族世系简表”为附录,使读者通过此书能更深入了解李鸿章及其人。
成吉思汗,蒙古帝国可汗,名孛儿只斤,铁木真。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元王朝的奠基者。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这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元朝建立后,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为元朝皇帝,庙号太祖,追尊谥号“圣武皇帝”。后来,元武宗海山,又加谥“法天启运圣武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