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琏是国民党军中最会打仗的将军,毛泽东说他“狡如狐,勇如虎”。开国大将杨勇说:“我们宁愿俘虏一个胡琏,不愿俘虏十个黄维。” 他有张灵甫的“悍”,但无张灵甫的“骄”;其“忠”不比黄百韬少,其“谋”绝比黄百韬多。环球时报说:胡琏指挥的石牌保卫战,粉碎了日军进军我大西南的企图,歼灭日军7000多人,是抗战的重大军事转折点,西方军事家誉之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解放战争中,在中原同二野刘伯承交手,由于十一师全是美械装备,略占便宜;在山东南麻,粟裕用5个纵队围住了他,由于天降7天7夜暴雨,武器潮湿,粟裕损失了数千人,加上敌援军已到,只好撤围,事后粟裕要求辞职。在金门战役中,利用解放军28军的轻敌,守住了金门,成为“金门王”。
本书所记述的历史事实,绝大部分是是我个人亲身经历,我认为内容是真实可靠的。个别属非亲身经历或是亲身经历的事件中记忆不准确的情况,我亲自到中央档案馆、解放军档案馆等有关单位做过核实查证,有的情况还通过走访当时的老战友、老同志加以印证。我个人对本书的内容负完全责任。
胡琏是国民党军中最会打仗的将军,毛泽东说他“狡如狐,勇如虎”。开国大将杨勇说:“我们宁愿俘虏一个胡琏,不愿俘虏十个黄维。” 他有张灵甫的“悍”,但无张灵甫的“骄”;其“忠”不比黄百韬少,其“谋”绝比黄百韬多。环球时报说:胡琏指挥的石牌保卫战,粉碎了日军进军我大西南的企图,歼灭日军7000多人,是抗战的重大军事转折点,西方军事家誉之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解放战争中,在中原同二野刘伯承交手,由于十一师全是美械装备,略占便宜;在山东南麻,粟裕用5个纵队围住了他,由于天降7天7夜暴雨,武器潮湿,粟裕损失了数千人,加上敌援军已到,只好撤围,事后粟裕要求辞职。在金门战役中,利用解放军28军的轻敌,守住了金门,成为“金门王”。
本书所记述的历史事实,绝大部分是是我个人亲身经历,我认为内容是真实可靠的。个别属非亲身经历或是亲身经历的事件中记忆不准确的情况,我亲自到中央档案馆、解放军档案馆等有关单位做过核实查证,有的情况还通过走访当时的老战友、老同志加以印证。我个人对本书的内容负完全责任。
本书所记述的历史事实,绝大部分是是我个人亲身经历,我认为内容是真实可靠的。个别属非亲身经历或是亲身经历的事件中记忆不准确的情况,我亲自到中央档案馆、解放军档案馆等有关单位做过核实查证,有的情况还通过走访当时的老战友、老同志加以印证。我个人对本书的内容负完全责任。
本书所记述的历史事实,绝大部分是是我个人亲身经历,我认为内容是真实可靠的。个别属非亲身经历或是亲身经历的事件中记忆不准确的情况,我亲自到中央档案馆、解放军档案馆等有关单位做过核实查证,有的情况还通过走访当时的老战友、老同志加以印证。我个人对本书的内容负完全责任。
本书所记述的历史事实,绝大部分是是我个人亲身经历,我认为内容是真实可靠的。个别属非亲身经历或是亲身经历的事件中记忆不准确的情况,我亲自到中央档案馆、解放军档案馆等有关单位做过核实查证,有的情况还通过走访当时的老战友、老同志加以印证。我个人对本书的内容负完全责任。
本书所记述的历史事实,绝大部分是是我个人亲身经历,我认为内容是真实可靠的。个别属非亲身经历或是亲身经历的事件中记忆不准确的情况,我亲自到中央档案馆、解放军档案馆等有关单位做过核实查证,有的情况还通过走访当时的老战友、老同志加以印证。我个人对本书的内容负完全责任。
王震同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早在1980年,叶剑英就曾让人转告当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主任的邓力群:“王胡子是我党我军的有功之臣。要找几个人,把他的一生写出来,以教育、激励后人。”本书是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中的一册,全书以大量的珍贵史料及照片,记述了我国的军事家,王震上将的戎马一生,详细地记述了他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名战功卓著的将军的过程,全书真实感人,向读者展示了一代名将的光辉一生。本书为王震的传记,全书分为两部分。上卷包括至十六章,按时间是1908—1955年。其时王震47岁。这一卷记述了自他出生后包括他在我军中工作的全部战斗经历,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创建社会主义新中国立下的不朽功勋。下卷包括第十七至二十七章以及生平大事年表,按时间是1956—1
本书所记述的25名国民党战犯个性鲜明,或忠烈、或跋扈、或谨慎、或顽固、或多谋善断、或权倾一时……《国民党被俘高级将领特赦令》中他们的人生轨迹虽然各不相同,但最后却殊途同归。他们每个人的历史都是一个传奇,他们每个人的传奇又都是中国政府成功改造战犯的一部历史。
杜平,1929年秋参加革命,1930年4月参加工农红军,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政治部主任,于1950年10月首批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临危受命,勇敢地挑起领导志愿军政治工作的艰巨任务。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首任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抗美援朝的全过程。1954年4月回国后,他担任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高度重视部队政治思想工作,善于发现、培养和宣传先进典型,推动部队建设。他最早提出在部队中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并为雷锋事迹向全国宣传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1963年3月他到南京军区任政治委员后,十分关心“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建设,多次到该连视察和蹲点,手把手的传帮带。他还组织总结推广了“军民联防模范连”、“勤俭创业修理连”、“硬骨头六连”、“角斜红旗民兵团”和郭兴福教学
本书是关于两代军人的对话,下面是儿子(即本书作者)给父亲写的简历:张爱萍,1910年生人。15岁投身第一次大革命的洪流,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国上将。他是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者;新中国第一支海军部队的创建者;我军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登陆作战的前线司令员;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总指挥。“文革”中被关押五年,复出后因抵制“文革”错误第二次被打倒。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成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和两弹一星事业的领军人物。官至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他的座右铭是:“勿逐名利自蒙耻,要辨真伪羞奴颜!”说他:“好犯上!”叶剑英说他:“浑身带刺!”邓小平说他:“军队中有几个人惹不起,你张爱萍,就是一个!”我评价他是:“一个天真的共产主义者。”1987年退隐。他自己说:“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周围的人称他
杜聿明将军是我国著名的爱国人士。一九二四年六月,他考入孙中山先生创办的黄埔军校,是第一期学员。参加过东征和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长城抗战、昆仑关战役到远征赴缅抗日,他都屡立战功,为国家民族作出了贡献。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由于历史的原因,杜聿明将军也曾一度与人民为敌。在淮海战役以后,他经过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帮助,走上了新生的道路。他通过长期的观察、思考与实践,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从而转变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拥护者。为了使人民更全面地认识杜聿明,全国政协常委郑洞国、侯镜如、覃异之,委员文强、郑庭笈、杨伯涛将他们自己几十年与杜聿明共同生活、学习和战斗中对他的了解,由杨伯涛同志执笔,写成了这本《杜聿明将军》,这也是对杜聿明同志的最好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