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由一个不识不知的贫寒小子,艰苦奋斗,屡著勋劳,而成为功业煊赫、权势重大、拥数十万大兵之军事领袖,其中年为国民革命努力以完成北伐之殊功伟迹,与晚年团结戮力以达到抗战胜利之苦心孤诣,耿耿精忠,自无可非议。但也因其间及晚年与国民党中央时合时分,屡有不协之言论与行动,不免受人指摘。 作者简又文曾任冯玉祥军中政治部主任,与冯半生结患难之交,以第一手资料,站在客观的历史立场作此传记,再现冯玉祥沉浮一生。
《黄克诚自述》自1994年10月出版,重印三次,在社会各界产生较大影响。书中部分内容被收入中央军委审定的《黄克诚军事文选》。 本次再版,我们在原“自述”的基础上,增补了三篇谈话和一些历史图片。三篇谈话均出自黄克诚口述。一篇是他1959年在庐山会议的发言,另外两篇是他20世纪80年代关于毛泽东和林彪评价问题的两次谈话。三篇谈话均选自《黄克诚军事文选》,我们对文字进行了校订。历史图片均由黄克诚子女提供。 再版后的《黄克诚自述》,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了解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不平凡经历和为党做出的伟大贡献,更深刻体味他那博大胸怀和一贯坚持的求真务实精神。
吴相湘先生是台湾民国史人家,他在本书中所写五十位人物的传记,既是研究著作,也是通俗读物,较大传为小,较小传为大,一编在手,可以尽览民国史上叱咤风云的主要文武角色,既可知史,又可知人。
雷保生老人现已97岁,他1938年7月参加革命,在抗大一分校学习,先后担任何长工、滕代远的警卫员,后又任刘邓司令部警卫参谋兼警卫排长。从太行山到西南局,他跟随刘邓首长千里跃进大别山,南北转战,后又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公安部保卫科副科长、侦查队队长,负责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党领导的保卫工作。 《从太行山到西南局:雷保生革命生涯纪实》根据雷保生老人口述整理,通过大量独特的视角和生活细节,再现了何长工、滕代远等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太行山抗战的斗争生活,再现了刘伯承、邓小平两位第二野战军首长在三年解放战争中的历史风采与战斗友谊,还有陈毅同志战争年代的若干精彩生活细节。
胡宗南,这个从浙北山区走出来的小矮个,最终成为蒋介石手下统帅数十万大军的赫赫上将军,成为节制中国西北数省的一代“西北王”。有道是:状貌无奇伟,谁能信其才?本书以丰富的史料、流畅的文字记叙了胡宗南“黄埔为先进,‘剿共’成其名,抗日为第一,反共大兵败”的悲喜交集的一生。本书学术性、可读性俱佳,其中一些观点引起不少专家的重视。
本书汇集了我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百七十余年间的96位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领袖、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有一种历史,用鲜血写就,几多慷慨,几多悲壮; 有一种胜利,用生命铸成,几多豪迈,几多辉煌。 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运筹帷幄、叱咤风云;他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戎马倥偬,满身征尘;他们在群雄四起、局势动荡的年代里,始终为了维护共同的信念,坚毅卓绝,倾尽全力……《开国元帅的故事》丛书中收录的人物,都是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和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立下了丰功伟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物中的出类拔萃者。有着不同的身世背景,有着不同的征战经历,有着不同的性格喜好。
陈赓和周逸群、卢冬生同船离开汕头,历尽千难万险到达上海。这时已是一九二七年十月中旬。他们在上海找到党,是经过陈赓的爱人王根英的帮助。王根英于一九零六年出生在上海郊区的一个贫农家里,十一岁就到日商恒丰纱厂当童工(以后又转到英商怡和纱厂)。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五卅”运动积极参加者。她在厂里长期领导女工进行斗争,成为厂内外女工热爱的群众领袖。一九二六年十月至一九二七年三月间上海工人举行的三次武装起义,她都积极参加了。一九二七年三月,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宣告成立,她当选为市人民委员。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王根英遭到国民党警探、租界巡捕的追捕,被迫转入地下。这年四月,她作为上海党的代表,前往武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她在上海就与陈赓
本书讲了在日寇入侵、民国政府腐败、汉奸猖獗、民不聊生的背景下,毛人凤用了十三年的时间,从一个无名小卒成为保密局局长的官场升迁之道。揭示毛人凤巧妙运用潜伏、刺探、暗杀等手段,展现他足智多谋、阴险狡诈的一面。邂逅美人特工向影心,将心爱女人献给顶头上司戴笠,这样的逸事背后承接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戴笠死后,与保密局局长之位差之千里的毛人凤,最后又是如何取得蒋介石的信任而占据局长之位?本书不侧重毛人凤在抗战时期的战功,也不侧重他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系列负面做法,而是以还原历史为目的,把两者地结合起来,全面真实地还原那段特定时期的历史真相。
本书稿为煤炭勘查地质专业野外作业的指导用书,书稿中详细介绍了地质填图、坑探工程、钻探工程、煤样与煤质评价、综合地质编录等内容,专业性强,配有较多图表,具有很强的指导实践的作用。
......
贠占军著的这本《抗联铁骨(赵尚志)》以生动而翔实的笔触,展现了在抗日战争中赵尚志的英雄形象。赵尚志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 之一。在极其艰难困苦的险恶环境中,赵尚志率领抗联部队对日伪军进行了英勇无比的战斗。他们冒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远征松嫩平原,爬冰卧雪,风餐露宿,用歌声抵御着饥饿和寒冷,战胜了数不清的难以想象的困难,纵横数千里,作战百余次,打破了日伪军一次次的重兵“讨伐”和“清剿”。 本书只是选取赵尚志将军短暂人生历程中的部分精彩内容,篇幅所限,未能尽显将军全貌,特别是将军两次被 出党的心路历程,基本没做详细描述。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80周年。本书重点描写了担任红军总司令的朱德在长征期间的人生经历,展现了他对中国革命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从 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整整两年时间,朱德经历了红军长征艰难曲折的全过程,是长征领导人中走的路又多、经历的磨难更多的一位。从一方面军突围转移,到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再到二、四方面军甘孜会师,最后在西北实现三大主力的大会师,他作为红军总司令,始终挺立在这支钢铁队伍的前列。在革命濒于绝境的危急关头,他坚定不移地拥护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在张国焘分裂红军后,他身陷逆境,却能如中流砥柱,稳若泰山,维护革命队伍的团结,化险为夷,完成把红军三大主力会合在一起的历史使命。 本书结构合理,语言简练,细节曲折生动,较好地刻画了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形象,有较强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