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纳德 劳 蒙哥马利,英国陆军元帅、战略家、军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著名的阿拉曼战役、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生涯的两大杰作。1887年11月17日,蒙哥马利出生于伦敦的一个牧师家庭,1901年14岁时正式入学,1907年考入桑德赫斯特英国皇家军官学校,1908年12月担任英国驻印度的皇家沃里克郡团少尉排长,之后参加一战和二战。、、作者站在一个非常可观的角度,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栩栩如生、鲜活的人物形象,既有功也有过,既有其取得的成就、战绩,也有其过失,既有对其性格果敢、坚毅的描写,也有其高傲自大、独断专横的叙述。
《开国将军故事丛书:皮定均故事》内容是提起皮定均中将,你肯定会想起名震天下的“皮旅”,惊叹中原千里突围这一杰作,从一个放牛娃到身经百战的将军,皮定均可谓是中国二十世纪典型的战将:九死一生,足智多谋;提起皮定均,你不会不想知道他丰富的情感世界,他和张烽在战火中锻造的爱情故事,一直成为人们的美谈;提起皮定均,你肯定想知道毛泽东主席曾特批的六个大字:皮有功,少晋中,你还会想起将军带病去前线督阵,因飞机失事,魂归天宇。令人扼腕叹息之余,赞叹将军的戎马一生。
这是一个奇特的人。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军,他又是江西省莲花县的农民一一两个反差鲜明的身份重叠在身上,使他成为一个传奇式的人物。这个真正的“大官儿”——参加过井冈山斗争、五次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出生入死,劳苦功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位居大军区的后勤部长。但两年后他毅然解甲归田,回到家乡种田当农民,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人们尊敬他、爱戴他,可是无数人却对他的行为百思不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充满戏剧色彩的真实故事中有着什么样的情节和细节?答案尽在本书中……
他是二战期间备受争议的美国将军:军事上,他战功卓著、英勇无畏,却又藐视;政治上,他是直言坦率的守旧派。二战结束后,他担负着德国重建的重任。其间,他固执地认为苏联有侵占欧洲的图谋,并屡次向美国当局敲响警钟。他在媒体面前口无遮拦的言论,不仅使他自己成为众矢之的,而且不断让他的上级陷入尴尬境地。他就是赫赫有名的美国四星上将——“铁血将军”乔治·S·巴顿。1945年12月9日,在功成名就准备凯旋时,他却遭遇了一场离奇的车祸,导致身体局部瘫痪。车祸事发两周后,医生认为他恢复得非常好,允许他返美继续进行康复治疗,他的身体状况却突然急转直下,甚至来不及抢救,就客死他乡。出人意料的是,军方对这场车祸没有进行任何深入调查,就匆忙地认定为意外事故;巴顿也被视为正常死亡,连尸体解剖都没有进行,就草草地盖棺论
《新中国第一任公安部长——罗瑞卿》一书,是公安部党委为缅怀罗瑞卿同志创建、发展新中国公安工作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罗瑞卿同志优良的思想和作风而决定编写的。在编写此书的过程中,陶驷驹部长给予了巨大的关心并多次给予具体指示。原部长王芳、副部长俞雷、部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罗锋先后代表部党委组织领导了这项工作。安全部原副部长胡绍普代表安全部参与领导工作。公安部党委还聘请了刘复之(原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凌云(原安全部部长)、李广祥(原公安部副部长)和王仲方(原中国法学会会长)四位领导同志为编写此书的顾问。这四位领导同志曾经是罗瑞卿部长的部属,也是为捍卫年轻的人民民主政权而与罗瑞卿同志共同战斗了近10个春秋的亲密战友。他们对罗瑞卿同志怀有深厚的革命感情,对罗瑞卿同志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