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关于古巴革命历史领袖菲德尔 卡斯特罗的传记著作,于2012年底在古巴出版西班牙文版。菲德尔 卡斯特罗详尽讲述了他的家世、童年、青少年及大学的学习生活,个人思想发展轨迹、投身革命斗争的历程,组织攻打蒙卡达兵营、流亡墨西哥、 格拉玛号 登陆、在马埃斯特腊山的武装斗争,直至1959年取得全国胜利。除卡斯特罗本人口述外,作者还以提问、对话的方式,并辅以大量历史档案文献、同亲属和历史人物的访谈、实地考察等内容,以及17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多角度地丰富和充实了这部回忆录。 全书内容浩瀚,叙事具体生动,是目前了解和研究菲德尔 卡斯特罗生平思想和古巴革命历史的权威、*代表性的著作。
这是一部致力于 打破神话 的拿破仑小传。与市面上占主流的、将拿破仑刻画为 军事巨人 政治天才 欧洲之父 ,甚至 鸡汤式 励志人物的拿破仑圣徒传不同,这部出自英国历史学家保罗 约翰逊之手的拿破仑小传以怀疑和敏锐的态度,回顾了拿破仑波澜壮阔的职业生涯和富于多面性的一生。这部小传既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拿破仑的一生,又是一部以拿破仑人生经历为线索的欧洲史,还是一部兼具历史知识和故事性的纪实文学,可供读者从多角度品读。
“欧洲的热血青年恐怕找不出比拿破仑更好的榜样和更大的教训了。” 拿破仑是所有热血青年的榜样——理想远大、学识渊博、精力充沛、积极勤奋; 拿破仑是所有热血青年的教训——忘记初心、迷失自我、狂妄自大、不知敬畏。 每个热血青年都应该读读拿破仑,因为恐怕再没有比拿破仑更好的学习样本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z大、战斗z为惨烈、影响z为深远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较量中,参战双方都涌现出了数以万计的风云人物。他们或为法西斯卖命,成为了遗臭万年的战争罪犯;或为了人类自由而奋战,成为了名流千古的英雄。道格拉斯 麦克阿瑟,华语界常称其为 麦帅 ,是美国著名军事将领,1944年授衔五星上将,并且曾任菲律宾陆军元帅。20世纪30年代任美国陆军参谋长,是太平洋战争中盟军主要指挥官之一。他因在菲律宾战役中的表现获颁荣誉勋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红军在东线一路所向披靡,美英法盟军在西线的进攻也连奏凯歌,法西斯德国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艾森豪威尔将攻克柏林的重任历史性地让给了苏军,常胜将军朱可夫的百万大军重重包围了柏林,将红旗插上帝国大厦的楼顶。绝望之中的希特勒携红颜知己爱娃饮弹自尽,纳粹德国有效覆灭 杨隽创作的《法西斯的覆灭(攻克柏林)(精)》讲述了这一重要战事。
英国陆军元帅、军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杰出的将领之一。他以成功掩护敦刻尔克大撤退而一战成名,阿拉曼战役、西西里登陆、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生涯的三大杰作。一个半世纪以来,英国军队中还没有一个人能像蒙哥马利那样精通军事,战功卓著。蒙哥马利虽也有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但我们完全有理由承认,他不愧为世人皆知的英雄,威灵顿的继承人。在2002年BBC(英国广播公司)评选“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活动中,蒙哥马利被入选并排名第88位。本书在大量考证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不仅着重写讲述了他的军事和历史功绩,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恋爱婚姻,而且对他的弱点与不足,也给予了客观的评价。给读者展现了一位真实全面的蒙哥马利。希望本书能够为有志之士和广大的读者带来借鉴与启迪。
在尼米兹的海军生涯中,曾经指挥舰艇、培训军官、制定战略;曾经在大小舰只上服役,在世界各大海洋上航行,是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海军指挥官。太平洋战争爆发,他临危受命,成为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兼太平洋战区司令。他具备成就大业者的一切素质,凭借高超的战争指挥艺术不仅扭转了战争初期的不利局面,而且把战争逐步引向于己有利的一面,直至击败了在太平洋海战中占有*优势的日军。永不言败的尼米兹,既挽救了太平洋战场美国海军的命运,又挽救了美国的命运。为表彰他在二战中的卓越功绩,美国政府把1945年10月5日定为“尼米兹日”;还将世界上吨位*、*的一级核动力航空母舰命名为“尼米兹号”。这些对一名军人而言,都是无比崇高的荣誉。
2015年,美国珀修斯集团基础书局首次出版英文版。 2017年,世界知识出版社首次出版中文版。 安德鲁?马歇尔(Andrew Marshall)是五角大楼的一个传奇。他任净评估办公室(五角大楼内部智库)主任一职逾40载,辅佐12任国防部长和8任总统,始终位居美国战略思想前沿。在兰德公司的黄金时代(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马歇尔帮助确定了美国核战略的基本理念,这些理念直到今天仍然适用。赴五角大楼任职后,他又率先提出了 净评估 的概念和方法,由此构建了分析美国与苏联之间长期军事竞争的新的理论框架。冷战结束后,马歇尔通过 净评估 成功预测了军事方面新兴的颠覆性转变,包括新军事革命和中国作为美国重大战略竞争对手的崛起。 马歇尔之前的两位部下安德鲁?克雷佩尼维奇(Andrew Krepinevich)和巴里?沃茨(Barry Watts)在写作过程中主要采访了马歇
埃尔温.隆美尔无疑是有名的纳粹将领,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陆军中*秀的将领,对他的褒奖著述甚多,战后,联邦德国用他的名字给战舰街道和兵营命名,美国还拍摄了吹捧他的影片《沙漠之狐》。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认为,构成出入隆美尔传奇色彩的因素,首先是他矮小的身材、狐狸般的狡诈和诡秘的微笑,而主要是他在北非沙漠中指挥装甲部队时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常使对手措手不及。他被塑造成超脱政治的军事天才人物,几乎忘记他纳粹将领的本质. 1891-1933 1891年11月15日隆美尔出生于德国布伦兹的海登海姆,他的父亲是一名中学校长,母亲是当地政府官员的女儿。尽管青年隆美尔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工程师,但是他还是在1910年7月从军,加入伍尔登堡当地的第124步兵团,三个月后,隆美尔升为下士,不久又升为中士。1911
本书记述了被称为“东方希特勒”的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的一生。在日本军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的教育下,东条英机从一个顽皮少年逐步成为一个疯狂的军民主义巨头。在日军关东军任职期间,他疯狂镇压东北人民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累累罪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法西斯与希特勒纳粹德国遥相呼应,在东方开辟侵略战场,横行亚洲、侵略中国、蹂躏东南亚各国人民、挑起太平洋战争,东条英机是罪魁祸首。他对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是个十恶不赦、死有余辜的历史罪人。
哪怕命归黄泉,世人对他的关注也丝毫未减。有人把他当做战神来崇拜,也有人指责他助纣为虐。在军事领域对他的评价,也渐起争议。他是20世纪的汉尼拔,还是只是一位成功的战术家,战略失败者? 本书系《二战风云人物》中的一本,是以二战时期德国将领隆美尔为主角的个人传记,全书围绕隆美尔在二战时期的战争经历,记述其戎马的一生以及永远无法被抹去的法西斯恶行。
《沙漠跳鼠(蒙哥马利1887-1976)》由鸿儒文轩编著: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战斗为惨烈、影响为深远的 一场战争。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童年的生活在他的 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造就了他孤僻的性格,但他仍然凭着真才实学和埋 头 苦干的作风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伟大将领。在二战中,蒙哥马利指挥过许多重大战役,尤其是著名的阿拉曼战役、 诺 曼底登陆是其军事生涯中的两大杰作。《沙漠跳鼠(蒙哥马利1887-1976)》适合军事文学爱好者阅读。
出生于尾张那古野城的天才儿童,自小就具有远大抱负和超凡才华的他,敢于蔑视世俗礼法,行事乖张,由此被凡人看作是缺乏才智难当大任的“尾张大傻瓜”。 初登历史舞台的信长,除了城主的名分和狭小的地盘之外,就是无数的内忧外患。在这样严峻的局势下,信长临危不乱,机变百出,平伏内乱,奇袭强敌,一举成名于天下。更抓住难得机遇,重立将军义昭,控制京畿,展开“天下布武”的历程,将朝仓、浅井、武田等群雄一并击溃,成为敌国以来个有实力统一全境的英雄。 虽然在接近终点的地方因为叛乱而身亡,但他所开创的事业并未中辍,终,他一手提拔并为钟爱的部将丰臣秀吉完成了他未竟的事业。
我耳闻目睹并且保存了大量札记,因而自信知道得很透彻的一切。非我亲身耳闻目睹的以及没有正式文件可资佐证的事情我都不讲。——布里昂 新闻记者、史学家和诗人历来加于拿破仑的一切光轮和幻影,在本书的令人敬畏的写实面前,都将大为失色;但主人公并未因此缩小,反倒成长了。我们由此可知,凡是鼓足勇气道出的真相是多么壮观。——歌德 本书是拿破仑的私人秘书布里昂对拿破仑的回忆,时间跨度从拿破仑的童年直到去世,完整呈现了拿破仑波澜壮阔的一生。书中披露了许多详实而离奇的情况,作者在书稿中声称:对拿破仑许多流传已久的故事,作者进行了辨伪,例如拿破仑指挥军校同学打雪仗的轶事,布里昂指出其实当时指挥者另有其人。 大量的细节描写构成了本书独特的魅力,例如拿破仑对自己四十岁之后发胖的深深担忧;
本书系《二战风云人物》中的一本,以二战时期美国将领艾森豪威尔为主角的个人传记。 他少年贫寒,通过勤奋和努力考进了美国将星的摇篮——西点军校;他渴望建功立业,早年却难以得偿所愿;他组织人类军事史上*的诺曼底登陆作战,敲响了埋葬纳粹德国的丧钟……本书将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争经历和所建立的丰功伟绩一一呈现。
编撰一部准确、科学、生动的著名将帅传记是一项繁重的工作,我们力求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尊重历史事实,吸收现代研究成果,使科学性、丰富性和可读性相统一。科学性,就是对军事将领的选取和评介持严肃的科学态度,注意以近、现代为主,注意选取部分军事成就卓著的国家元首,注意选取不同政治主张的将帅,注意关照不同国家、地区的军事史实和人物,尽可能做到客观和全面;在具体编写中,注意将人物的军事业绩与人生经历结合起来,通过对其所处时代历史背景及其军事生涯中重大事件、主要业绩的描述,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人物性格与行为的发展轨迹。丰富性,就是以将帅一生中重大的、有代表性的事件为基础,兼顾家庭生活、轶闻趣事,较多层面地展示其人生历程和心路历程。可读性,就是追求描述的生动活泼,追求尊重历史事实基础上
本书为英国鱼鹰社《Albert Kesselring》的译作,以客观视角介绍了二战德国空军元帅阿尔贝特 凯塞林的生平和从军经历。凯塞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26名元帅之一,曾在德国军队长期服役,对德国空军的建立和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参加过一战、二战,特别是在二战的波兰、苏联、北非和意大利战场,曾经策划、指挥许多重大战役,并和隆美尔等多位著名德国将领有过密切接触。1945年他作为德军西线总司令向盟军投降,见证了纳粹德国军事力量后的结局。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够全面地了解凯塞林的传奇经历,对二战历史进程有进一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