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洞国将军,毕业于黄埔军校*期。在东征、北伐战争中,受到血与火的洗礼。1933年春参加了著名的长城抗战,成为*早参加对日作战的中国军队将领之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又先后身经保定战役、漳河战役、徐州会战、豫西会战、武汉会战、广西昆仑关战役、鄂西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等大小百十战。特别是1943年,身为中国驻印军新1军军长和副总指挥的郑洞国将军,与盟军将领史迪威、索尔登等一起,率部反攻缅甸,横刀国门,大振国威。十四年抗战,郑洞国金戈铁马,纵横驰骋,以赫赫战功跻身为一代中国抗日名将。 郑洞国将军是一位具有朴素爱国思想的正直军人。大革命失败后,由于思想局限,他在痛苦和彷徨中,与曾在东征、北伐战场上并肩战斗过的共产党人分道扬镳;1948年秋,在辽沈战役的关键时刻,他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这次重要抉择,使
在中共历史上,林彪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少华、游湖所著《林彪的这一生》(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以翔实的史料、优美的文字和独到的评述,全景式地反映了林彪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一生,堪称史学园地一株引人注目的新葩。这本书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有质有文,毫无沉闷之感。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文史不分家的传统,许多著名的史学论著,如《史记》等,本身就是优美的文字。但不知从什么时起,史学渐渐远离了文学,只剩下一幅无血无肉的骨架,也就渐渐远离了喜爱它的人们。 《林彪的这一生》,作为一部史学人物传记,大胆采用纪实体裁,以平实的叙述、白描的勾勒、洗练的文字,实现了史学与文学的有机结合。在这里,人们完全看不到一般人物传记那样的沉闷之感,凸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鲜活的、丰满的、独特的人物形象。这样既满
《砥柱中流周恩来(1966-1976)》是 周恩来生平系列 的第三本,由中央文献研究室杨明伟、陈扬勇两位周恩来研究专家主编。全书以历史的眼光,综合大量研究成果,真实记录了在1966年至1976年这个共和国极为特殊的岁月里,周恩来忍辱负重、苦撑危局,殚精竭虑保护干部,千方百计维持经济运转,果断处置林彪事件;在病魔缠身的晚年岁月,周恩来同江青一伙较量,把邓小平重新推上前台等等这些历史的内情或迷局,生动再现了一代伟人的真情与风采,还原了一个动乱岁月里堪称中流砥柱的周恩来形象。全书图文并茂,形象生动。
近现代史中,关于西安事变,关于张学良,相关的回忆录、口述史料不可谓少,但其中一个重要人物——张学良的夫人于风至却一直淡出人们的视野。其实,早往1989年,于风至临终前的一年就留下了一份口述回忆录,并交代在她与张学良等人百年之后公诸于世。这份回忆录由于凤至女士的义子萧朝智记录整理而成,保存于美国张学良历史研究中心。 这是一份向历史负责的证言,是为丈夫争取自由奋斗到最后一息的悲情绝唱,首次披露了与少帅结合和“离婚”等家族及政坛的内幕秘闻。于凤至夫人在晚年病重感到来日无多的情况下,遵照当年离别时张学良的嘱托,将西安事变等内幕实情公诸于世,同时回顾自己与张学良共同经历的大起大落的人生之路。书中一些珍贵历史照片为首次大陆公开出版。
本书作者回忆她和周总理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的往事。 从常人的角度看周恩来,看到的是一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总理标准像; 从家人的视角再看周恩来,会发现他更为深邃复杂的人格魅力; 这幅真实展现周总理的全景图,对很多细节的记录,读来莫不令人感动、伤怀…… 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德女士自幼在总理身边长大,亲眼目睹、亲耳聆听了他老人家许多鲜为人知、感人至深的事,通过深刻的思考、饱蘸深情的笔触,她将这一切传达出来,成为部亲人回忆总理的作品。
嫖娼被抓后变节的中共第三任总书记向忠发真是传统史家所说的“理论水平低、工作能力差”“贪污”“吃喝嫖赌”的挂名总书记吗? 两三周时间里,中央宣传部干事王明靠什么火箭般上升,成为中国举足轻重的领袖人物江南省委书记、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 西安事变究竟为什么张学良冒险扣蒋,又为何转而决定放蒋? 留学苏联的蒋经国为何因一句玩笑差点“被枪毙”? 在这本既有学术论文,也有读史札记,既有演讲整理,又有演绎历史的书里,学者杨奎松拨开历史迷雾,廓清事件、人物的本来面貌,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历史。
《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是胡耀邦同志的女儿满怀思念撰就的纪念父亲的感人文字。作者以女儿的视角,翔实地记述了父亲的一生和最后的日子,多侧面地回顾了父亲的革命生涯与精神风采。该书对人们了解我们党的卓越领导人胡耀邦同志,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之初那段百废待兴、艰辛备尝的岁月,对于学习发扬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特别是研究十年“文革”史、拨乱反正史、改革开放史等具有独特、珍贵的价值。 海报:
本书是丘吉尔八卷本的官方传记的单卷本。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必须了解温斯顿·丘吉尔。这部长篇传记是耗时25年撰写的八卷本丘吉尔传记的单卷本。马丁·吉尔伯特为我们生动描述了丘吉尔的一生,探究了我们这个时代激烈而又引人入胜的政治事件背后的故事。本书突出体现了丘吉尔在二战期间的功绩,在英国最黑暗的时刻,丘吉尔展现出了无以伦比的勇气,领导英国走出黑暗。 作者马丁·吉尔伯特是温斯顿·丘吉尔的助手之一,撰写了丘吉尔官方传记的前两卷。1965年,丘吉尔去世,吉尔伯特
......
《开国总理周恩来(1949-1965)》是 周恩来生平系列 的第二本,由中央文献研究室杨明伟、陈扬勇两位周恩来研究专家主编。全书以历史的眼光,综合大量研究成果,真实记录了周恩来在担任共和国总理时期殚精竭虑,为四化建设和共和国复兴呕心沥血,勤奋工作的历史。全书图文并茂,形象生动。
刘少奇冤案,现在已经成为历史。作为一个政治事件,它已经得到了公正的完满的解决;但作为一个历史现象,它还会继续成为史学家研究的对象,特别是为关心和研究“文化大革命”的人士所重视。 《刘少奇冤案始末》“文化大革命”中的刘少奇一案,是这场动乱中牵涉面最广、受害人职务最高、后果最为严重的案件,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刘少奇被打成“反革命修 正主义分子”、“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他的冤案为世人所重视,本书从准确的史实、可靠的资料中合理分析,给读者以清楚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