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书信集,起自1840年初,终于1871年底,主要记录了其官宦生涯、身体状况,平定太平军、捻军的经过,治军方法、治学态度、为人处世,以及家族事务处理、经济开支、健康养生,等等,共计近1500封。本书收录了近1000封。其写信对象有祖父母、父母、叔父母、四个弟弟、两个儿子,本书据此分了五篇;不过,各自所占篇幅不等。其中,写给四个弟弟的约占七成,写给两个儿子的则近乎两成。 《曾国藩家书》虽然是家书,但其中提及的人物众多。除了家庭成员以外,还有亲家陈源兖、郭嵩焘、罗泽南、刘蓉、郭沛霖、贺长龄、袁芳瑛等, 晚晴八大名臣 中的骆秉章、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沈葆桢、李鸿章(另外两位是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也悉数出场;此外,还有湘军、淮军重要将领王錱、塔齐布、李续宾、李续宜、乔松年
毛泽东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在日理万机的和平建设时期,阅读过大量文学、历史方面的古籍,并且写了不少批语。毛泽东批读过的书,有些已经散失。编进这个集子的,是保存下来的毛泽东三十九部文史古籍的批语。毛泽东批语据中央档案馆收藏的原件刊印,保持原貌,只对有些没有标点的批语加以标点,对批语中的讹误衍漏径作订正。毛泽东对中国历史和古典文学有精湛的理解。他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在日理万机的和平建设时期,阅读过大量文学、历史方面的古籍,并且写了大量批语,编进这个集子的,是保存下来的毛泽东读三十九部文史古籍近300条批读。简者数语、繁者数千言。批语根据中央档案馆收藏的原件刊印,为首次公布的珍藏文献。
复旦大学历史悠久,在自然科学、医学、经济金融、政治外交、思想文化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享誉中外。百年来,对中国现代化的进展,贡献卓著。复旦大学在近代中国人物和档案文献研究方面,也有相当的积累和成果,并积极与海内外学术机构交流合作。 史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是世界的智库,除了杰出的学者之外,还有享誉全球的图书及档案蒐藏。自1919年创办以来,胡佛研究院档案馆一直注重近代人物档案文献的征集、整理和开放,最近更扩大近代中国档案的蒐藏及研究。新
毛泽东一生都与莫斯科有着不解之缘。 30岁的毛泽东入选中央局,得益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赏识;然而从莫斯科回来的政治局领导人之一张闻天到苏区一年竟然从没想到要了解一下毛泽东有什么本领;俄国人把毛泽东视为“亚洲的铁托”,斯大林、莫洛托夫竟然当面批评毛泽东,毛泽东气愤地回忆说:“我在鼻子里笑他们,一声不吭……”;赫鲁晓夫秘密报告披露惊人内幕,斯大林一夜之间威信扫地,毛泽东表示中国不能摘斯大林的像;赫鲁晓夫传过话来:“如果你们要斯大林,我们可以把他的尸体搬到你们北京去”;毛泽东决定转入反攻,不怕分裂,来一个“大闹天宫”;边界冲突忍无可忍,大战来临,林彪差点下令炸掉密云水库……
毛泽东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在日理万机的和平建设时期,阅读过大量文学、历史方面的古籍,并且写了不少批语。毛泽东批读过的书,有些已经散失。编进这个集子的,是保存下来的毛泽东三十九部文史古籍的批语。 毛泽东批语据中央档案馆收藏的原件刊印,保持原貌,只对有些没有标点的批语加以标点,对批语中的讹误衍漏径作订正。 毛泽东对中国历史和古典文学有精湛的理解。他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在日理万机的和平建设时期,阅读过大量文学、历史方面的古籍,并且写了大量批语,编进这个集子的,是保存下来的毛泽东读三十九部文史古籍近300条批读。简者数语、繁者数千言。批语根据中央档案馆收藏的原件刊印,为首次公布的珍藏文献。
习仲勋为党为人民奋斗一生的光辉业绩已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史册,载入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他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至爱齐天,宠辱不惊,大道于怀,九死不悔的理想、信念、情操,成为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习仲勋,无论是作为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还是革故鼎新的探索者,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理政的楷模,还是胸怀天下,情系苍生的思想者,他身上凝聚的奋斗精神和高尚品格,已通过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血火淬炼,通过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成为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财富和精神力量,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乘着十八大的东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今天,有着特殊的意义。成就伟大的事业,不容缺失崇高的信仰。如果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探寻我们前行的
本书以蒋介石的启蒙老师毛思诚所撰《蒋公介石年谱初稿》秘本为脚本,并参照《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的有关记载而编成。原文照录了蒋介石在秘本中亲笔删改的文字。具有极重要的史料价值。 毛思诚编的《蒋介石年谱初稿》(1887-1926年),在史事记述上,采用的是掩恶虚美的“春秋笔法”,对蒋介石歌功颂德,而有些重大史事(如中山舰事件等)的真情却被隐去或加以歪曲。因此,为了把此《年谱》作为研究蒋介石的一种名料,我们还有必要简略地介绍一下蒋介石半生的重要史事。
奥托·冯·俾斯麦(1815-1898)是19世纪普鲁士-德意志著名的国务活动家。在他当政时期,德意志从分裂割据的邦联转变成统一的帝国,从遭受强邻欺压的从属地位转变为跻身于欧洲强国之林。在这期间,俾斯麦起了重要的作用。在这部回忆录里,俾斯麦忠实地复述了他所经历的历史事件和他个人的见解,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的德国史和俾斯麦的生平事业是有重要参考价值的。 《思考与回忆》是俾斯麦1890去职后倾全力撰写的回忆录,不仅述往忆旧,亦是他的政治遗言。他纵横捭阖、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的政治思想与外交战略及19世纪德国乃至欧洲复杂多变的历史均于正焉毕现。这不仅是一个“年代的英雄”的人个传记,也是“德意志民族的珍贵遗产” 。在这本回忆录中,俾斯麦用极少的篇幅回顾自己的功业,而把大量篇幅献给了自己所参与和制定的第二
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的领导人,也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党的建设等领域,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卓越功勋。刘少奇同志光辉战斗的一生,同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紧密相连。金冲及主编的《刘少奇传(上下)》主要是依据历史文献档案编写的,包括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大量刘少奇同志的文稿、电报、书信、讲话记录和有关会议记录,以及王光美同志提供的一批手稿、信件、笔记。同时,也参考了与刘少奇同志有过直接交往和接触的同志的访问记录、回忆录、录音录像,当时报纸、杂志(包括内部报刊)及有关资料。《刘少奇传(上下)》编写时力求全面客观、翔实准确。
约翰 菲茨杰拉德 肯尼迪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小立志投身政治,他的爱尔兰裔家族通过奋斗跻身波士顿地区最富有的望族之列,而他则迅速崛起为史上最年轻的美国总统之一,由此铸就了其作为美国神秘人物的历史地位。自他英年早逝以来,弹指数十年,世间充斥着关于他个人魅力的描述、他多次婚外情的报告、对他政治遗产的争议,但过往的所有记述均未能神形兼备地塑造出完整而真实的肯尼迪。 正是这种历史认知上的分裂促使弗雷德里克 罗格瓦尔采用最新解密档案,创作了一部篇幅浩大的两卷本传记,恰到好处地将肯尼迪置于激荡的 美国世纪 中。第一卷跨越肯尼迪出生到决定参选总统的前39年,记录了他早年的人际交往,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成长经历,他的想法、文字作品及政治抱负。罗格瓦尔仔细审视了肯尼迪入主白宫前的岁月,展现了一个
毛泽东一生都与莫斯科有着不解之缘。 30岁的毛泽东入选中央局,得益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赏识;然而从莫斯科回来的政治局领导人之一张闻天到苏区一年竟然从没想到要了解一下毛泽东有什么本领;俄国人把毛泽东视为“亚洲的铁托”,斯大林、莫洛托夫竟然当面批评毛泽东,毛泽东气愤地回忆说:“我在鼻子里笑他们,一声不吭……”;赫鲁晓夫秘密报告披露惊人内幕,斯大林一夜之间威信扫地,毛泽东表示中国不能摘斯大林的像;赫鲁晓夫传过话来:“如果你们要斯大林,我们可以把他的尸体搬到你们北京去”;毛泽东决定转入反攻,不怕分裂,来一个“大闹天宫”;边界冲突忍无可忍,大战来临,林彪差点下令炸掉密云水库……
本书放眼人类文明进程,遴选出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几百位名人分为十二大类,他们是世界大帝、政坛首要、政坛枭雄、女主沉浮、传奇将帅、世界富豪、巾帼女杰、文坛泰斗、科学巨匠、艺术大师、思想伟人、冒险狂人,从创世领袖到军政要人,从革命先驱到思想巨匠,从工商俊杰到科技精英,从文化泰斗到科学大家,林林总总,评说其详。 这套传记营建一座异彩纷呈的名人博物馆,不但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引人人胜,而且用生动真实的史实,把读者引入历史人物的内心深处,发人深思,给人知识,增人智慧。让读者走进世界史的丰富多彩的人物丛林,开始一段愉快的彩色读书之旅,又带着思考人生问题走出这个丛林,从而升华为智力而重返现实人生的行程。
乌兰夫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领导内蒙古民族解放和振兴的杰出领袖。 本书全面记述乌兰夫同志革命经历和公务活动的记录,客观地反映了他的光辉一生和不朽业绩。其明显特点是:史料丰富翔实,语言直白淳朴,适合不同读者的需要。 乌兰夫同志的奋斗史,同内蒙古和全国的革命与建设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这部传记,也可以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和学习近现代史的必要读物。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为白崇禧之子、著名作家白先勇为父亲编著的最重要一部著作。共分两卷,上卷《父亲与民国》(1893—1949),下卷《台湾岁月》(1949—1966)。 全书以白崇禧戎马生涯为主线,涵盖北伐、蒋桂战争、建设广西、抗日、国共内战、二二八事件后赴台宣慰……记录从1927年至1949年白崇禧前半生的军政活动,大起大落,澄清白崇禧与蒋介石、李宗仁等人分分合合的历史误区,以及1949年后在台湾十七年的交游、信仰、弈棋、狩猎等暮年活动,淡泊自适,表露白崇禧作为儿子、丈夫、父亲的生活点滴。 精选珍贵照片五百余幅,记录诸多历史关键时刻。其中,白崇禧作为历史上华南领兵攻入北京的第一人、最后完成北伐大业的一组影像,更是弥足珍贵。 【上卷“父亲与民国”看点】——关系北伐成败的龙潭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