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讲述了自己跟随主席27年所见所闻,特别是较全面的反映了1966-1976年*的生活、工作、学习、巡视的工作细节,也披露了 接见红卫兵 、林彪 九 一三事件 等重大鲜为人知的情节和片段,为有志于了解和研究这段历史的读者提供一些重要的史实资料和史实依据,更为全面理解一代伟人的心路历程和思想。
从8岁到16岁,毛泽东先后在韶山一带的南岸、关公桥、桥头湾、钟家湾、井湾里、乌龟井、东茅塘等多处私塾读书。在私塾里毛泽东接受的是旧式教育。他对枯燥难懂的经书、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都不感兴趣。但是,在这里他打下了最初的文化基础,培养了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浓厚兴趣,也接触到了一些新的思想。多位塾师对他后来的成长与发展都或多或少地产生过影响,也留下许多发人深省的故事。本书是张文宝著的《少年毛泽东》。
《的故事》以同志的生平为基本线索,选取一系列重要的、感人的事例写成故事,编撰成书。 本书由编著者从一手史料和亲历者中收集整理的的故事组成,不同于传记,这些故事 短小、简练、感人,教育性强,易于阅读 。这些故事有来自同志关系密切的老同志、老战友和亲友的回忆,也有来自流传于生前工作生活过的地方人民的事迹。 这些故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统一战线、群众工作及待人接物和为人处世等,多侧面、多角度,更全面、更准确、更客观地反映传奇曲折的人生历程、忠贞不渝的党性品质、光明磊落的英雄情怀和大智大勇的伟人风采,是一本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通俗读物。
本书是作者在寻访朱德生前部分知情者和生活遗址、研究丰富而翔实的史料基础上撰写的、首次走近朱德的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图书。全书从朱德工作生活中的点滴 小 事入手,分 N个名字背后的传奇朱德 陕北 小江南 的前世今生 从爱女传奇到平凡的经历看朱门家风 等9个篇章,展现了朱德的政治胆识、思想本色、治军智慧和人情个性等方面的魅力。全书融入了作者对朱德元帅的深深敬仰与热爱,读者从中可以看到一个正直、忠诚、爽朗、平易近人的朱德,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读本。
1975年,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顺利召开,确定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解放军总参谋长,主持中央工作,先后召开工业、农业等会议和军委扩大会议,对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整顿,大见成效。1975年底, 四人帮 掀起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运动,全面整顿被迫中断。
《杰出楷模 和乡亲一起读周恩来》作者秦九凤,作为周恩来纪念馆研究室主任,掌握大量详实而丰富的一手资料,并在多年的工作中采访了许多曾经在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老同志、老干部。作者条分缕析,创作了《杰出楷模 和乡亲一起读周恩来》。本书从四个部分:周恩来与故乡。周恩来也亲属、周恩来与生活小事、周恩来轶事等方面,介绍了周家庞大的家族,周恩来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从小事中彰显出伟人的风范,一个伟大而平凡的总理形象跃然纸上。
陈长江、赵桂来著的《毛泽东最后十年》中作者讲述了自己跟随毛泽东同志27年所见所闻,特别是较全面的反映了“文革”十年毛泽东主席的生活、工作、学习、巡视的工作细节,也披露了“接见红卫兵”、林彪“九一三事件”等重大鲜为人知的情节和片段,为有志于了解和研究这段历史的读者提供一些重要的史实资料和史实依据,更为全面理解一代伟人的心路历程和思想。
本书共分为三卷:《会谈卷》记录了从1964年到1986年,邓小平会见外国元首和中外记者时的谈话内容,涉及中国的改革开放、对外交往政策、台湾问题、香港问题、西藏问题、对毛泽dong的评价等问题。《会议卷》记录了从1938年到1987年,邓小平参加的有关会议,并对邓小平在会议中所作的重要讲话、对一些政策问题的阐述、处理民生要务的方法和态度等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和评析。《演讲卷》记录了从1943年到1988年邓小平的历次重要演讲。内容涉及国家建设、干部选拔、军队国防、财政、教育、党内思想等诸多方面。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收录了朱镕基同志在1987年12月至 1991年4月在上海市工作、主政期间的重要讲话、谈话、信件等106篇,并配有珍贵照片和手迹影印件,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真实地记录了朱镕基同志在上海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大刀阔斧的改革思想和施政措施。朱镕基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正值我国经济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当时的上海,财政收入滑坡、工业不景气;市政基础设施陈旧,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士气不振;政府部门官场气息犹存,开拓精神缺乏;等等,其困难和考验尤为艰巨复杂。面对如此局面,朱镕基从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入手,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同时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 菜篮子 、交通、住房问题,为上海国际金融都市地位的确立奠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怀着一份赤子之情的邓小平的一句经典。作为邓小平的女儿,毛毛的这本书真实、生动地记述了邓小平先生政治生涯乃至整个中国政治历史中一段重要和艰辛的经历。这本书记录着他对工作的执着,对子女的关爱,也体现了一代领导人的光辉风采。这部书对了解邓小平先生、研究邓小平理论和认识今天的中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邓小平小女儿毛毛的这本新著,对邓小平在“文革”十年中迭宕起伏的政治历程及其家庭的悲欢离合作了生动记述和理性思考,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情节。书中插有130多幅珍贵的照片,有许多首次发表的生活照。 作者毛毛是邓小平的女儿,她的这本新著,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对邓小平在“文革”十年中跌宕起伏的政治历程、他在这个过程中对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深入思考以及他的家庭悲欢离合,作了生动的记述,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情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代伟人邓小平的思想、品格、气节、胸怀和胆识。 凡经历过“文革”的人,无不怀有刻骨铭心的记忆。邓小平是“文革”十年所涉及的重要人物,写文革,不能不写邓小平。而“文革”十年又是邓小平人生中跌宕起伏的重要一页,写邓小平也不能不写“文革”。毛毛写下父亲的“文革”经历,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