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是由外国知名学者迪克?威尔逊撰写的*传记。作为全球*研究领域里畅销的作品之一,《*传》采取以*的政治生涯为主线,兼顾其他领域并穿插个人生活的写法,揭秘了他的那些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他如何为此而奋斗。 作者精心研究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完整、准确、生动地再现*这位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并对其功过是非做出令人信服的评说。《*传》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可读性,对世人重新理解、认识和评价*大有裨益。
《读毛泽东札记》呈现的,是毛泽东读书做人的内修之道和治国理政的经验智慧。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是怎样一个人?他是怎样被历史选择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的?他深厚的主观素养和非凡的历史功绩有什么联系?怎样看毛泽东在当代中国的影响和意义? 毛泽东是如何从前人的经历中吸取经验教训的? 他是怎样知人善任、重视人才的? 他怎样评点党内一些重要领导干部? 他为什么重视培养党内领导干部的理论素质和工作方法?
*为何要转战陕北,在陕北的日子是怎么过的,一路上陕北征程是否一路平坦?权延赤所著的《*转战陕北的日子》通过对*历史的深度剖析,以独特的手法,回答了很多读者热切关心的问题。如果您想了解*的这段历史,那么这本《*转战陕北的日子》,无疑从一个侧面满足您这方面的好奇心。
......
邓小平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他不止一次说过:我是一个世界公民。变幻莫测的国际舞台上,留下了许多叱咤的风云手笔。 五六十年代七到莫斯科,中苏论战舌战赫鲁晓夫;1974年联合国讲坛上,阐述三个世界理论;1978年出访日本,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1979年出访美国,中美握手言和…… 它给中国带来一次次机遇,一次次推动的是世界和平与发展。 他是20世纪最后25年里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一位伟大人物,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和传奇变幻的外交实践,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杰出国际政治家的风采。 邓小平,有着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是20世纪杰出的国际政治家。 这就是这本《走出国门的领袖(邓小平)》要奉献给读者的。 《走出国门的领袖(邓小平)》由刘金田著。
从8岁到16岁,*先后在韶山一带的南岸、 关公 桥、桥头湾、钟家湾、井湾里、乌龟井、东茅塘等多处私塾读书。在私塾里*接受的是旧式教育。他对枯燥难懂的经书、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都不感兴趣。但是,在这里他打下了*初的文化基础,培养了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浓厚兴趣,也接触到了一些新的思想。多位塾师对他后来的成长与发展都或多或少地产生过影响,也留下许多发人深省的故事。
*和蒋介石,都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经过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全国解放战争,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人民获得解放,功不可没。在此之后,他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7年建设,完成土地改革、发展经济建设、建立强大的国防,使中国大陆的综合实力得到极大的提高,成为在世界上有巨大影响的国家之一。*不仅是中国现代历史上,而且是中国数千年文明史上的伟人、巨人。任何关于中国现代历史的记载,都缺少不了*的思想理论和实践活动。 蒋介石是继孙中山之后的国民党领袖,曾是中国政府和军队的领导者。在逃往台湾的1949年之前,他不仅领导了北伐战争,而且领导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日战争,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独立做出过贡献。但是,他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坚持独裁统治,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这本回忆文集终于与读者见面了。编辑这本书,是为了永远怀念家英,但更重要的是为了把他——一个真正共产主义者的优秀思想品德留下来,特别是留给青年一代。 收入本书的文章主要是回忆或者纪念家英的,考虑到家英同*的关系非同一般,他的一生受*和*思想影响至深,所以这本书以首篇《*和他的秘书田家英》命名是适当的。出于同一考虑,本书特地选入了*写给田家英的25封信。 “文化大革命”的序幕刚刚拉开,混进党内高层领导的坏人,就置家英于死地。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0年3月28日,家英才得以彻底平反。家英含冤去世20多年了,但他的战友,他联系和接触过的群众,没有忘记他,他们陆续在报刊上发表了怀念家英的文章;1986年家英去世20周年的时候,又有一些同志写了回忆和纪念文章。读了这些文章,家英那种
......
本书详细论述了*一生的伟大军事业绩。 回忆历史是为了服务于现实和未来。今天,我们国家和我们军队的现状与*在世时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风云变幻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挑战。尽管形势有所变化、*军事思想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其对待军事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却仍然应是我们军队的行动指南。*在革命战争中的宝贵实践,特别是他勇于开拓的探索精神,也仍然是我们一代代革命军人努力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进一步开展对*的军事思想和实践活动的研究学习,这是对他老人家的好纪念,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衷心希望。
这部集子收入了*在一九一五年至一九五八年期间写给韶山亲友的书信九十五封。他关于韶山的人和事给有关负责人和有关地方政府的书信八封作为附录收入。这些书信中有四十七封是次公开发表。 由于过去长期处于革命斗争的艰苦环境,再加上时隔较久,*建国前写给韶山亲友的不少书信都已经散失,现在收集到的很少。建国后的,也有一些还未收集到。 收入集子中的书信,按写作时间顺序编排,个别原未署时间的,经考证确定了写信的时间。每封信后面都注明了刊印所根据的原件,绝大多数是根据中央档案保存的*的手稿刊印的。每封信后面都附有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