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经》 《挺经》是曾国藩修身处世、居官治平的法则,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 当今社会,人际关系和沟通与我们的生活事业息息相关。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既游刃从容,又不失真诚与仁爱;既立志于事业,又不失家庭的和谐?在《挺经》中,你能看到曾国藩顺境中的修养与知足,逆境中的坚挺与忍耐;做事的勇毅与勤廉,决策时的虚心与明强。 《冰鉴》 先生《论语别裁》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其实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 冰鉴,取其以冰为镜,能察秋毫之义。《冰鉴》从整体出发,就相论人,就神论人,从静态中把握人的本质,从动态中观察人的心理。讲究均衡与对称
他是林则徐的上司,曾国藩的楷模,左宗棠的亲家,胡林翼的岳父,道光皇帝的“干国良臣”。他为官清正廉明,勤政为民。道光皇帝称赞他是“本朝自于成龙以来又一值得为群臣学习的清官”。 陶澍(1779-1839),湖南安化人。字子霖,号云汀。历任翰林院编修,监察御史,山西、福建按察史,安徽、江苏巡抚,两江总督,两淮盐政,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谥“文毅”。 他办漕务,创海运;治盐政,行票法;饬吏治,除弊政;修水利,杜河患;禁鸦片、强海防……殚精竭虑,终至积劳成疾,病逝于任上。他是湖湘理学经世派的实干家,清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理财家、诗人和爱国者。清末的清流家张佩纶评价道:“道光以来人才,当以陶文毅为。”《大清良臣陶澍》以翔实的史料、流畅的笔触,艺术化地再现了晚清风云变幻的政治危局中,大清良臣陶澍忧
曾国藩是中国历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 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 曾国藩,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和珅是清朝乾隆年间的美男子,他性格机敏,头脑聪慧,二十七岁时,官职已至军机大臣,掌管国家内政外交,赢得了乾隆皇帝的宠信,成为把握大清王朝所有实权的重要人物。和珅之所以能得乾隆帝独宠,二十年如一日,自有许多过人之处。他非但不是不学无术,无才无能的弄臣,而是一个聪明过人、年轻有为的人。和珅的谜一样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数不清的传奇和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