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编著的《曾国藩》(注释本)一套三册,将近代中国显赫、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曾国藩以及以他为首的湘军集团写得栩栩如生。小说在史实的基础上,以时间为轴,对事件描述、情节细部作了恰当的虚构。通过大大小小的战事以及此起彼伏的矛盾,还有波谲云诡的官场,刻画了曾国藩以大局为重、以江山为先的英雄人物形象。《曾国藩》(注释本)的精彩之处还在于注者对一些专深的名词做了注释,既增强了可读性,又方便了读者。
“帝王”這個稱謂的概念及内涵其實是很寬泛的。幾千年來,首領、人君、入主、王、上、君主、君王、 主公、單于、可汗、 官家、 國王、皇帝等等, 都應該歸於一類, 那就是“王者, 父天母地,為天之子也”(《白虎通義》卷一《爵》)的統治者, 都是秉承“天命”而去統治老百姓的。 上古時代有“三皇五帝”之說, 可能是有關帝王的最早記錄。細究起來,他們本身就是一種象征性的人物, 是一批原始社會某些部落首領而已。 至秦而天下統一, 始皇帝赢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包五帝”, 故“採上古帝位號, 號曰‘皇帝’”創造了這種統治者至上的名號。而帝王的實質没有變, 把帝王的名位和權力推向頂峰。 自此,“天下之事無大小皆决於上”,實行了绝對的獨裁專制。 漢承秦制, 據蔡邕在《獨斷》中云; “漠高祖受命,功德宜之, 因而不改也。
本书旨在循着胡林翼政迹与人生的历史轨迹,讲述其在当时政治斗争的历史大舞台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形象以及“人文”等多方面的活动,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评说其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人文意蕴。重在拂去岁月积留的层层尘埃,着意清理和探查当年晚清王朝“中兴”之业根基,探寻胡林翼在晚清历史中所起的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借以还原当年历史的复杂场景,揭示历史变革的内因,考察“中兴名臣”人文特征以“内圣”之境界,求“外王”之业绩。力求以全新的视角,为学术研究者、史学爱好者和普通读者提供一套科学性、学术性、知识性、开新性、普及性、可读性相结合的雅俗共赏的历史文化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