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暮气的清朝,为何*终成就了英雄、将军、宰相左宗棠? 以晚年入值军机为例,他负责 神机营 ,直接领导皇家禁卫军,统领各路大内高手,承担起保护大清朝廷的安危。他到底以何取信,凭什么自稳? 1875年起,他占据3倍于法国面积的新疆,完全有能力独立建国,而朝廷始终如一信任,全无隔阂。这与曾国藩1864年打下南京后遭遇极度猜忌,被逼自剪羽翼,构成强烈反差。朝廷对两人态度判若云泥,背后原因难道不值得深探? 左宗棠一生个性彰显,缺点明显,际遇却平步青云、骤然显贵,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 1000年来全世界40位智慧名人 之一。他人格真实,处世智慧,办事风格虽备受传统争议,*终却创下中国1200年内无人能及的大事业。 《左宗棠的正面与背面:为官有术,做人有道》一书,选取左宗棠毕生9个关键面: 选择、交友、修身、创新、识才、用
沈家本(1840 1913),清末著名政治家、法学家。清末钦定修订法律大臣、法部尚书、宪政编查馆副总裁。沈家本著述丰富,有传世经典《历代刑法考》。沈家本犹如一座桥梁,联结着中国古代与近代甚至现代,同时,联结着世界东方与西方,被誉为中国近代法学的奠基人。 本书是清末法学家沈家本的传记,通过描述他的一生,可使人们更多地了解这位法政宿将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也客观地揭示了清末的社会和政治情况。全书史料丰富,细节动人,可读性强。沈家本作为中国封建法制的掘墓人和中国近代法制的缔造者,在其所处历史场景中有社会的、政治的、国家的和法律的方方面面问题,面对真实困境和尖锐矛盾,他都能担当大任,敢于化解风险,革故鼎新,矗立时代潮头。
作为西方世界的部李鸿章传记,本书于1895年在英国出版时,李鸿章尚未过世。也正是在这一年,洋务运动彻底失败,李鸿章被迫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本书详细记录了李鸿章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到签订《马关条约》这五十年的仕途生涯,它的特点在于,史料的钩沉多于观点的陈述。作者凭借其特殊的在华身份,接触了大量当时的奏折、信件和报道,并以客观视角向读者展现了一位功过参半、复杂又矛盾的李鸿章。本书为后世研究李鸿章及晚清历史的学者与史家提供了珍贵的参考文献,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在“晚清要臣”这一政治身份的背后,李鸿章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本书力图还原李鸿章的原貌,将评判留给读者。
编著《古都西安》这套大型丛书,正是想让人们对西安有更深刻的了解,能够触摸到西安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征,感受到它的灵魂,让西安走向世界,再架起一座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丛书按照从古至今、全面系统的原则分篇编排。每篇或按时序,或分类论述,但总的体例大致划一,以求系统、准确、全面而又有重点地介绍西安。丛书在保证学术水准的前提下,尽可能为更广泛的读者所接受,使史学走向大众,更具有严谨的科学性、渊博的知识性和艺术感召力。 有关古都西安的著述很多,但系统地编著一部大型丛书,立体全景地展现西安历史,却是首次。我有幸在西安工作十多年,西安的文化积淀实在是丰厚,这座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历史文化。在两个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必要也有责任组织和
本书对历史的评述与对演义的赏析是作者构建全书的坐标,也是准确、全面分析诸葛亮一生的切入点。该书按照从耕读到三顾,赤壁之战,从荆州到益州,托孤、受孤与开府治事,和抚夷越与平定南中,北伐强敌直至大星陨落等八章内容,以诸葛亮在政治上抓“汉吴同盟”、经济上抓“民富粮足”两方面的脉络,分别重点论述了诸葛亮参署纳谏、西和诸戎、兴修水利等辅刘治蜀的业绩与战斗历程。 但本书不是仅对史事简单介绍之书,而是一部有甄别、有辨析,深入浅出、寄意高远的力作。全书凸现了作者的历史观和文化观,堪称文史交叉的佳作,既能让人领略史实本身的震撼力,又能使人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审美愉悦。当然,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不同的判断标准,但本书提供了一条通往解读三国认识诸葛的阶梯。
历史上的一切杰出人物,都是时代的产儿,同时,他们又以不同的作为回报自己的时代。左宗棠生逢晚清大乱之际,危难之际受命管辖甘肃,他以自己的勤勉和智慧“引得春风度玉关”,为近代甘肃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对于我们今天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左宗棠在甘肃(1869——1880)》是马啸同志倾注数年的心力,在已-发表的研究左宗棠在西北活动及影响的三十多篇文章的基础上凝练而成的,集中反映了作者对左宗棠1869—1880年十多年政治、军事、经济建设活动的深刻分析和思考。
《中国历史知识小丛书(辽金卷 人物):历史上的金兀术》是*部有关金兀术的传记。完整地全面地记述了金兀术一生成长的历程和他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活动。既记述了他的勇敢善战,他的治军治国,也记述了他纵兵杀掠和战败北归。广搜史实详加梳理,所言皆有根有据实话实说,成败起伏皆无所隐,堪称 实录 新编。读起来既通俗又生动,实为当前难得一见的历史人物传记。
严嵩,生于明朝成化十六年(1480),卒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江西分宜人,在嘉靖年间做过二十年的宰相。他原本出身寒微,出仕之初也曾享誉诗坛,但随着官位的节节高升,却蜕变成一个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贪官、大奸臣,*终落得个身败名裂、人财两空的可耻下场。他是怎样变坏的?他谄媚取宏、贪赃受贿、残害忠良的卑劣行径给朝廷造成了怎样的破坏,给历史发展带来怎样的危害?后人从中可以得到哪些鉴戒?本书将通过对其蜕变历程的探寻,揭示这些问题的答案。 明朝嘉靖四十五年(1566)四月,在江西袁州府分宜县介桥村外一处墓地的草舍里,寄栖着一位八十七岁的老人。他在饥饿、病痛、哀怨的沉重袭击下,悄然离开人世。既没有人前来吊唁,也没有棺木殡葬。这死者便是曾做过二十年宰相、削官归乡的严嵩。昔日的严嵩 贵极人臣,富甲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读左宗棠,总能让人得到精神激励、文化提升、方法启示。 左宗棠精神,是创新勇气,是民族骨气,是“中国精神”。它不是标签,不是图腾,是特定时代锻造出来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流淌在每个中国人血液里。 左宗棠文化,儒学为根,中西兼容,博大深沉。他做篆体书法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被众多领导人和企业家奉作座右铭。 左宗棠方法,从他收复新疆的战略中得到过大启示;王震将楚军路线图当过活教材;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借鉴它来反击日军。 左宗棠半生置身战场、革新官场、开辟商场,风波叠起,总能化险为夷,智慧深不可测,留下太多待解谜团。 正面事迹,背面心迹,一个“看不见的左宗棠”,通过徐志频著的《左
在晚清半个多世纪的大变革中,几乎找不到如翁氏那样对大清王朝发挥长久而深远影响的家族。这个家族曾辅佐过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代帝君,皆因帝师起家,执掌军机大政,在内忧外患日益加重的紧要关头,有过非凡的建树。 历史似乎是从混沌开始,以遗憾结束的。代帝师翁心存有个*的遗憾,那就是作为任帝师,他没有把道光帝钟爱的皇六子辅佐成一代帝君。在“以孝治天下”的基因中,道光帝虽直到临终前还在犹豫,但还是把大清的江山托付给了皇四子,即讳名奕泞的咸丰帝,而奕?只能以恭亲王的名份终其一生。翁心存的遗憾是爱新觉罗家族史上近代以来的个遗憾,也是后人为之扼腕叹息的一件事。历史无法假设,但立贤不立长无疑是清朝在皇位继承上的一大创造,这是爱新觉罗家族的祖制,可惜,一向守规矩的道光帝却没有坚持,否则,近代中国
袁世凯在朝鲜的死对头是谁?甲午战争时他在干 什么?他处理教案为何会赢得西方人赞许?苏杭甬路 一案他为何主张向英国借款?洹上养疴时为何与段祺 瑞越走越近?为何与严修感情深厚?如何将毕桂芳从 一个小领事提拔为黑龙江督军兼省长?辛亥之际为何 与汪精卫交往?为何与唐绍仪分道扬镳?民国二年正 式就任大总统的仪式是怎样的?民国四年“二十一条 ”谈判时为何敢向日本提出索赔的要求?“二十一条 ”签字前,他作了怎样的演讲?洪宪称帝时他如何一 意孤行? 徐忱编著的《袁世凯画传》中部分珍贵照片来自 美英等国大学图书馆、英文原版史料或书籍,有的图 片来自《东方杂志》等百年前的刊物,如袁世凯与其 弟袁世辅垂钓图等,均属难得一见。图文并茂,还原 历史,袁氏当国,国运几何?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人。自幼家境贫寒,素有大志。早年饱读经世之书,中举后屡试不第,在家耕读或外出教书。其问结交当朝名臣,趁朝廷需才孔亟之时,先后两入湖南巡抚幕府,助其内清四境、外援五省,后襄办曾国藩军务。此后数年,转战南北,镇压太平军,官至闽浙总督。在调任陕甘总督后的十余年问,平定陕甘、收复新疆。后两入军机,又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在生命的后岁月,南下督师,赴福建沿海抵抗法国侵略。左宗棠性情自负刚直,为官清廉好施,不避艰辛,敢担大任,对外强硬,抵抗侵略,“一生恨是和戎”。
民国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30余年间,诸葛亮成为学界关注热点。先有寿凌虚著《诸葛武侯秘史》,继有徐楚樵之《诸葛亮》(1937),朱杰勤之《诸葛亮》(1941),祝秀侠之《诸葛亮传》等。而王芸生之《论诸葛亮》长文(1945),则引发一场大争鸣,加入争鸣者有蒋君章之《从三国的大势看诸葛亮的用人》、易君左之《诸葛亮论》、祝秀侠之《读》论诸葛亮《以后》、徐德嶙之《论诸葛亮之学养及其苦衷》…… 祝秀侠认为诸葛亮之缺点,一是“只知用人而不知培养人”,二是“谨慎有余,信己太过”。他反对“多用现代人的眼光,少注意古人环境”之“借题发挥,勉强附会”之法:又反对以“法道合抱”评诸葛亮,只认诸葛为一“实际的政治家”,他“处非常之世,建非常之业,不能囿于那一宗派在那里规行矩步,自设藩篱”……
曾国藩,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十八年(]838年)进士。道光二十三年以检讨典试四川,回京后,因受宠于权相穆彰阿,官运亨通,十年七迁,连升十级,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署兵部、吏部左侍郎等职。]853年丁忧在籍,奉命操办团练,后编为湘军,参加对太平军作战。]860年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负责镇压太平天国事务,并开创中国洋务运动的先河。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今南京),受封一等侯爵,加太子太保衔。1865年任剿捻钦差大臣,翌年因无功而去职,回两江总督任上。1868年调任直隶总督。1870年处理天津教案,因屈从洋人而遭舆论谴责。旋回任两江总督,卒于南京,谥文正。 曾国藩在世时,就兼有“中兴名臣”的桂冠和“曾剃头”、“曾屠户”、“卖国贼”的恶名。死后,清政府称他“学有本源,器成远
本书在介绍郭嵩焘生平事迹时,着力揭示其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并纠正了前人关于其生平事件的某些误记;首次系统考订了其著作写作、出版和存世流传情况。对学术界过去研究较多的郭氏政治、自强、外交等思想,本书作者有新的开拓;对前人研究较少或未曾涉及的领域,如郭氏的军事、经济、哲学、经学、考据、伦理、教育、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思想,则设立专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在研究中,除了分析其独到的思想学说和文化学术贡献外,还特别注意探讨传主在这些领域,如何首开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之风气。 本书初版荣获第5届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正说开朝十四帝》仔细看过,耳目为之一新,觉得这个创意很好,很有新意。我没有从事过名人传记方面的创作。觉得这部作品符合历史,贴近事实,是有积极进步意义的。这部书图文并茂,生动传神,文字亦庄亦谐,说服力强,人物刻画入骨,有血有肉,入木三分。图片的配置则给人一种直观的感觉。对书中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会上升到一个高度,自然拉近了与伟大历史人物的距离。 我与杜文青交谊已二年有余,杜文青给我的印象是青春生机,思想活跃,富于创作力,这部书是他近年来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不过多讲了,百说不如一看,让读者们自己去审评吧。
他真的相貌丑陋、背如“罗锅”吗?他是靠真本事还是靠“高干子弟”的身份进入官场并青云直上?他真的凭其机智曾将和砷玩弄于股掌之间?他晚年为何沉迷于禅学、书法而不能在政治上有所建树?本书将为您全面揭开“宰相刘罗锅(刘墉)之谜”。 本书以时间为主线,从刘墉的家世、做官、处事、性情、才艺,他与乾隆皇帝、嘉庆皇帝、和砷等人关系方面,对那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刘墉进行真实的描述,试图给读者一个相对满意的答案。当然,本书并非一本历史学著作,因此,编者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根据行文和读者的需要,合理、大胆地进行了合乎文学规律的再创作和艺术加工,以期为读者带来*的精神享受和阅读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