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时间为线索,从出生到求学,从事业到学术,从性情到人际交往等各方面,详尽地记述了蔡元培先生的一生。书中充分肯定了蔡元培先生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及文化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同时对蔡元培先生的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评论也做出了说明,从而使广大读者更全面、更客观、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这位中国教育界的泰斗级人物。
郑洞国将军,毕业于黄埔军校*期。在东征、北伐战争中,受到血与火的洗礼。1933年春参加了著名的长城抗战,成为*早参加对日作战的中国军队将领之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又先后身经保定战役、漳河战役、徐州会战、豫西会战、武汉会战、广西昆仑关战役、鄂西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等大小百十战。特别是1943年,身为中国驻印军新1军军长和副总指挥的郑洞国将军,与盟军将领史迪威、索尔登等一起,率部反攻缅甸,横刀国门,大振国威。十四年抗战,郑洞国金戈铁马,纵横驰骋,以赫赫战功跻身为一代中国抗日名将。 郑洞国将军是一位具有朴素爱国思想的正直军人。大革命失败后,由于思想局限,他在痛苦和彷徨中,与曾在东征、北伐战场上并肩战斗过的共产党人分道扬镳;1948年秋,在辽沈战役的关键时刻,他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这次重要抉择,使
本书实事求是地回顾了习仲勋同志的生平事迹,全面地展示了当年历史演进的趋势和特点,客观地反映了刁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革命精神和革命胆略,以及对国家、民族走过的这段重要历史道路进行的深刻思考。读后令人深受感动、深受启发、深受教育。本书对广东广大领导干部提高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提高执政能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高岗传》是国内出版的第一本高岗的传记。 高岗,中共党史上一位带有悲剧色彩的传奇人物。 生前,他身上光环耀眼。他是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是陕甘宁边区的连任参议长,是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他奔赴黑土地,历任北满军区司令员,第一野战军政委,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建国后的他是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兼中央人民政府计划委员会主席。死后,他却是"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主角,被开除党籍。 高岗离世已经50余年了。他的人生拐点始终吸引着人们去猜测。最新出版的《高岗传》把我们拽回到一百多年前,为我们徐徐地展开高岗曲折传奇的人生画卷,用鲜为人知的历史档案和历史事实,为我们拂去岁月的灰尘,还原一个真实的高岗,一个有血有肉的高岗。 《高岗传》是作者磨砺了14年的心血之作,其中资料弥足
在中共历史上,林彪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少华、游湖所著《林彪的这一生》(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以翔实的史料、优美的文字和独到的评述,全景式地反映了林彪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一生,堪称史学园地一株引人注目的新葩。这本书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有质有文,毫无沉闷之感。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文史不分家的传统,许多著名的史学论著,如《史记》等,本身就是优美的文字。但不知从什么时起,史学渐渐远离了文学,只剩下一幅无血无肉的骨架,也就渐渐远离了喜爱它的人们。 《林彪的这一生》,作为一部史学人物传记,大胆采用纪实体裁,以平实的叙述、白描的勾勒、洗练的文字,实现了史学与文学的有机结合。在这里,人们完全看不到一般人物传记那样的沉闷之感,凸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鲜活的、丰满的、独特的人物形象
本书为《蒋介石在台湾》第二部“岛内建设和新风暴”,主要记述1953年至1954年之间台湾发生的、较为重大的事件,在内政、军事、外交、经济、教育等方面,对蒋介石在台湾的这一段历史进行了详细记录。 在稳定台湾危局后,蒋介石开始在政治上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在经济上开始拟定发展规划,建设台湾;在教育上“复校”,以培养人才……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两岸军事继续对峙,美国介入台湾事务,干涉内政,同时政坛风波不断,使得岛内建设一开始就与各种政治矛盾纠结在一起,各项工作一波三折,风暴迭起,前途难料。全书精彩地记述了台湾土地改革、富国岛撤兵、东山岛之战、“总统府”秘书长撤职、国共首次海战、四年经济建设计划、台北市长选举风波、“总统”选举落选、“铜山港大捷”、孙立人事件、台美共同防御条约签订、电费
“文化大革命”十年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忘却的十年,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 在这场动乱中,我们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了重大的挫折和损失。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兴风作浪,进行了大量祸国殃民的罪恶活动。许多党和国家的久经考验的领导干部遭受冲击,被迫害致死;大批的优秀知识分子和各界爱国人士横遭凌辱,饱受折磨,家破人亡…… 但是,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人民的意志不可抗拒。“文化大革命”在亿万人民的愤怒中被制止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了,文革中的风云人物终于收到人民的审判,浮上高层又沉入地狱,成为历史的罪人。 十年生死、十年沉浮,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本书资料丰富、翔实,文字准确、流畅,既是一本政坛风云人物传记,又是一部披露鲜为人知的重大事件始末的纪实文集。
抗战初期,蒋介石国民党对日作战是积极的,正面战场的忻口、凇沪、徐州、武汉等会战就是证明,宋美龄也亲上前线慰问伤兵,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做出了特殊贡献。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国民党开始消极抗日,宋美龄则从自已所代表的美英派大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向蒋介石施加影响,对外外交折冲,继续推动抗战。 蒋介石、宋美龄这对抗战期间的“第一夫妇”;就是在重庆这座中国的战时首都,度过艰难的抗战岁月,迎来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本书作者回忆她和周总理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的往事。 从常人的角度看周恩来,看到的是一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总理标准像; 从家人的视角再看周恩来,会发现他更为深邃复杂的人格魅力; 这幅真实展现周总理的全景图,对很多细节的记录,读来莫不令人感动、伤怀…… 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德女士自幼在总理身边长大,亲眼目睹、亲耳聆听了他老人家许多鲜为人知、感人至深的事,通过深刻的思考、饱蘸深情的笔触,她将这一切传达出来,成为部亲人回忆总理的作品。
跨过厚厚的大红门,看见的是历史的风雾尘雨,岁月的一页尚未写尽,砚上的墨早已凝干——章士钊之女、乔冠华遗孀章含之,拨开时光的重重云烟,细叙昨日旧事残梦:记忆中的父亲、共和国岁月的悲欢离合、人生的起起伏伏……
跨过厚厚的大红门,看见的是历史的风雾尘雨,岁月的一页尚未写尽,砚上的墨早已凝干——章士钊之女、乔冠华遗孀章含之,拨开时光的重重云烟,细叙昨日旧事残梦:记忆中的父亲、共和国岁月的悲欢离合、人生的起起伏伏……
在中共历史上,林彪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少华、游湖所著《林彪的这一生》(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以翔实的史料、优美的文字和独到的评述,全景式地反映了林彪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一生,堪称史学园地一株引人注目的新葩。这本书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有质有文,毫无沉闷之感。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文史不分家的传统,许多著名的史学论著,如《史记》等,本身就是优美的文字。但不知从什么时起,史学渐渐远离了文学,只剩下一幅无血无肉的骨架,也就渐渐远离了喜爱它的人们。 《林彪的这一生》,作为一部史学人物传记,大胆采用纪实体裁,以平实的叙述、白描的勾勒、洗练的文字,实现了史学与文学的有机结合。在这里,人们完全看不到一般人物传记那样的沉闷之感,凸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鲜活的、丰满的、独特的人物形象
蒋介石统治大陆22年(1927年—1949年),统治台湾26年(1950年—1976年)。台湾时期是他一生不可或缺的时期,也是一个较有作为的重要时期。 《蒋介石在台湾》是记述蒋介石在台湾26年大型全景式史实著作,首次披露蒋介石台湾秘史,精彩介绍台湾“复兴”历程。“反美大浪潮始末”为《蒋介石在台湾》第四部,主要叙述1957年台北爆发五二四反美暴动的前因后果以及由此引起的台湾政坛剧烈震荡,以蒋介石与美国的复杂关系说明台湾的内外危机,讲述台湾政坛围绕蒋经国少壮派和夫人派之间展开的较量和斗争。全书首次真实披露蒋氏父子与中共“和平谈判”的起因和无果而终的历史真相。全书史实准确,内容详实,是一部难得的研究蒋介石在台湾历史的佳作。
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他曾连续两届担任共和国主席,直到逝世为止,为党和国家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本书是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审定的关于刘少奇生平和思想历程的重要著作。从刘少奇文集及讲话、著作等相关历史文献中甄选其生平经历相关的文章集结成篇。书中所涉及的资料主要出自刘少奇的自述或笔录,完整再现了刘少奇平凡而伟大、曲折而光辉的一生,实践了他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提出的崇高准则,展现了老一代共产党人鲜为人知的坚韧意志和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 全书思想深刻,内容翔实,是一部难得的与领袖近距离接触,了解领袖心路历程的作品,对于当代读者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蒋经国的魅力,究竟何在?翻开肖如平编写的这本《蒋经国传》,你就会知道答案。《蒋经国传》是大陆蒋经国研究的最新成果的首版发行。该书引《蒋介石日记》、《蒋经国日记》四百余处。《蒋经国传》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方毅(1916-1997)是60年代至80年代我国对外经济战线和科学技术战线杰出的领导人。他14岁参加革命,出生入死,历经监狱酷刑和炮火硝烟的考验。在淮南抗日根据地和苏皖、山东解放区,他主持财经工作,保障供给,组织支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方毅先后担任省市和中央部委的领导职务。1961年至1976年,他主持对外经济援助工作,为开创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事业,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推动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77年以后,方毅走上了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他领导科技、教育战线拨乱反正,大力推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对外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为我国科技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还亲自组织全国科技力量联合攻关,以科技创新促进工
邓六金已88岁高龄,文化又低,写作成文比较困难。几位热心的研究人员知道后,主动来帮助邓六金。邓六金口述回忆,他们录音记录,整理成文。本来是讲邓六金知道的曾山,后来又难免讲到邓六金自己。开始文字并不多,只想写篇纪念文章。但他们几个年青人,觉得邓六金讲的曾山和邓六金自己的历史,他们听了也很受教育,对年青人还能起到教育作用,就希望结集出版一本书。他们又用了很大的精力调查采访,还又收集了许多照片,使回忆材料越来越丰富。邓六金本来是不同意专门出书的,但考虑到邓六金们走过的革命道路,也有助于年青人从一个侧面了解邓六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走过的艰难困苦的革命历程,有助于年青人更加坚定地保持邓六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干革命的优良传统,邓六金就同意以这种形式出版这本书了。如果能在这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