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辑录了陈独秀发表过的大部分文稿和其他文献资料,将是国内资料最为齐全的研究陈独秀的文献汇编。本书稿是人民出版社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启动的编辑出版工程 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文库 丛书的一种。该丛书对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经被列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和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
本书辑录了蒋介石自1915—1949年部分日记其1000余篇,经过作者悉心深入地研究整理对其逐篇进行了考释、注解和评析内容涉及党务、军事、行政、外交以及家事等诸多方面。日记作为真实记录个人心理、性格、行状、思想的文字,一直被视为研究历史人物的第一手资料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极为重要、极其复杂酌人物,长期以来,蒋介石的日记备受史家和广大读者关注而不可得;本书在对日记“揭秘”过程中,征引了与之相关的电文、信函、命令、演讲、谈话记录等珍贵资料,其中不乏属首次披露世所鲜见的历史档案文献因此,《蒋介石日记揭秘》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还具有启迪发微的研究价值。2006年年初,媒体报出蒋介石日记手稿由其孙媳蒋方智怡交给美国胡佛研究所暂时保管,并将1917年至1931年的蒋介石日记开放(中间缺1924年的日记)的消息,但对于国内
本书主要的资料依据是:中央档案馆保存的任弼时同志的文稿、电报、讲话记录、工作笔记、书信、题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书记处、中共中央六届四中全会、六届七中全会、七大主席团会议、七届一中全会及二中全会记录;中共旅莫斯科支部、共青团中央、中共江苏省委、中共湖北省第四次代表大会、中共西北中央局的有关会议记录;共青团中央、中共江苏省委、苏区中央局、湘赣省委和湘鄂川黔省委有关的历史文献;还有,任弼时故居陈列馆所藏任弼时的作文、书信及任氏家谱等。同时,广泛参考了各种报刊和许多与任弼时有关直接接触的同志的方位记录和回忆录等,力求根据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写出较为翔实的信史。 《任弼时传》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继编写出版《周恩来传》、《朱德传》后的又一部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的政治传记,
曹聚仁先生说,黄绍竑的这部回忆录“倒是自成一家言,视野很广,比之刘经扶、曹汝霖的回忆录,不知高明得多少倍,庶几可以和蒋梦麟的《西潮》、沈亦云的《亦云回忆》、知堂老人的《回想录》并驾齐驱。他富有文艺修养,诗词写得不错。他说:‘我必先自己设法解除本身的束缚,向时预先要求读者也解除历史上的束缚,然后我本人可以写出正确的事实,读者也可以得到正确的认识。’此史家之言也”。 “黄氏,在国民党主政期间,他担任过内政部长,参加过长城战役,宣慰内蒙,又曾主浙江、湖北省政,又曾主持庐山训练团,他的写的都是手史料。读者披卷得珠玉,不会使人失望而去的。”
《方志敏全集(精)》编著者方志敏。新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方志敏全集》,是一部凝聚着方志敏“崇高品格和浩然正气”的重要文献和史书。新版《方志敏全集》在《方志敏文集》的基础上增添了方志敏《给党中央的信》等23篇新近发现和首次发表的历史文献,进一步丰富了方志敏精神这笔宝贵精神财富的内涵,并凸现了《方志敏全集》的鲜明特色和价值取向。
杨尚昆同志从党和国家领导岗位上完全退下来后,自1995年起酝酿撰写回忆录,并同身边工作人员和原中央轵公厅田畴等几位老同志一起做了不少准备,包括拟定建国前部分的回忆提纲和着手试写等。1997年5月,经中央批准,中央文献研究室协助他完成这项工作。杨尚昆同志对这件事抓得很紧,先后进行了几十次谈话,详细地回顾他的生平和经历过的重大历史事件,谈了许多自己的看法,并对整理出来的初稿认真提出修改意见。到1998年9月他逝世前,建国前部分的回忆录已基本完稿。按原定计划,回忆录还包括中办20看法、“文革”前后和他复出工作这三个部分,在他因病情突然恶化而去世后已无法完成。这是难以弥补的遗憾。现在出版的只是回忆录的建国前部分。为了便于读者全面了解杨尚昆同志的一生事迹,编写了《杨尚昆生平纪事》,作为本书的录。
李济深(1885—1959),字任潮,原名李济琛。1885年出生,广西梧州苍梧人,汉族广府人。早年毕业于北京陆军。曾留学日本。历任粤军师参谋长、师长,西江善后督办、黄埔军校教练部主任。李济深编著的《李济深自述/二十世纪名人自述系列》是“二十世纪名人自述系列”的一本,《李济深自述/二十世纪名人自述系列》为的民主人士和爱国将领李济深先生的部分文集。内容大多体现其民主进步和团结爱国的情怀,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复旦大学历史悠久,在自然科学、医学、经济金融、政治外交、思想文化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享誉中外。百年来,对中国现代化的进展,贡献卓著。复旦大学在近代中国人物和档案文献研究方面,也有相当的积累和成果,并积极与海内外学术机构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