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斯伯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于2020年9月18日因病去世,引起全球关注和广泛报道。这不仅因为金斯伯格一生的卓越贡献,还因其司法立场对美国政治版图和社会运动的深刻影响。金斯伯格是出类拔萃的法学家、法官、律师,也是美国女性主义先锋人物。面对历史的惯性、社会的成见、判例的束缚,她披荆斩棘,通过切身行动,一步一步改写了美国司法史,改变了美国女性地位,也为其他社会边缘群体的平权做出非凡贡献。金斯伯格是司法正义的代表,其坚韧传奇的一生使其成为国民偶像和文化符号,广受尊敬与推崇。同时,金斯伯格也因为其鲜明的立场与 异见 而受到不同政见者的批评,处于时代的风口浪尖。 本书结合15年的长期研究、访谈,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记述了金斯伯格的生平,以史学家的洞见、通俗流畅的文笔,展现了美国社会和司法机制的
2020年1月,身陷弹劾危机的美国总统特朗普高调宣布,艾伦 德肖维茨将为他辩护。至此,从克林顿开始,近三十年来历任美国总统均成为艾伦 德肖维茨的客户。这只是德肖维茨辉煌履历的区区一页。 本书是德肖维茨这位当代美国法律界教父在步入古稀之年后给世人交出的一份职业生涯 总结陈词 。这部个人回忆录详尽记叙了他投身法律逾半个世纪的精彩故事。读者随着他的文字,辗转于哈佛法学院讲台、国会听证席与联邦*法院审判庭,遭遇拳王阿里、迈克尔 杰克逊、涉嫌杀妻的辛普森甚至穷途末路的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德肖维茨以充沛的情感回顾了自己人生长路上看到的风景,也让读者感慨万分。
2002年9月,下岗失业的作者在司法局拿到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进入司法局直属的国办律师事务所实习,开始了律师生涯。 2003年,作者满怀信心从老家来到深圳,希望这个年轻的城市有作者的一席之地,实现自己的律师梦想。但是,在这里作者处处碰壁,内心非常失落。突然爆发的非典疫情,更让作者心灰意冷。来到深圳一个月后,作者决定离开这个伤心的城市返回家乡。 2009年春,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作者再一次出发,寻找自己的梦想。这一次的目标是首都。和当初在深圳一样,和大多数刚刚来到北京的外地人一样,在这个城市,作者举目无亲,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律师这个职业,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就像鱼儿离开了水,几乎是寸步难行。作者终于坚持了下来,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一步一步,走到了现在。 这十年中,从国办律师事务所到合伙制律师
本书系2010年重磅好书《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姊妹篇,由《沉浮与枯荣》整理者陈夏红依据对著名法学家江平先生的家人、同事、朋友、学生等的采访及其他文献资料,四易其稿而成。 两书相比,《沉浮与枯荣》重在 述 江平的人生经历,而《出没风波里》则重在 评 江平的认识与追求。倘若两本书结合起来阅读,《出没风波里》更能全面地给读者勾勒出 江平和他的时代 的轨迹,向读者展示江平 出没风波里 的一生。 本书亦收录了大量以往未曾面世的珍贵照片以飨读者。
本书完整详细地描写了崔道植的从警人生,他的人生就像翻开了一本厚厚的卷宗,这是一部共和国刑侦技术的发展历史,也是一件件大案要案的真实记录。崔道植缜密而精确的鉴定报告为一个个疑难案件的侦破,提供了明确的方向。辨痕知枪,观弹知人,崔道植在长期而艰苦的实践中练就了一双 火眼金睛 。功勋是奉献的力量,忠诚是信仰的见证。 神探 之神来源于精神的力量,来源于永不磨灭的忠诚。 面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刑侦事业的进步,再谦虚的中国刑警也难掩骄傲之情。作者冯锐撰写这样一篇长篇报告文学算作一种记录和讲述,让人们可以通过崔道植一个人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去见证刑警的信仰与共和国刑事侦查工作发展历程。 本书告诉我们,正是因为有崔道植这样老一辈刑警的执着奉献和一代代公安刑侦事业接班人的接力传承,公安刑侦事业才会
本书是一部追忆德国法学大师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的生活历程与学术思想的传记作品,由拉德布鲁赫的亲传弟子、德国当代著名法学家阿图尔·考夫曼教授撰写,中国政法大学舒国滢教授翻译。本书内容主要包括:(1)与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初遇;(2)人生的困惑;(3)教授和社会主义者;(4)政治活动的时期;(5)魏玛民主立宪国家;(6)重返教职;(7)在精神的流放中;(8)法的革新;(9)文化与宗教;(10)战争与和平;(11)人道主义者、学者、伟人。本书附有拉德布鲁赫年谱、文献和研究拉德布鲁赫的文献。
本书源自对老清华政治系早期史的研究。作者偶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唐虔先生,知道他与庚款留美念政治学的*人唐悦良有祖孙关系,便有了本书口述访谈的初衷。 作者用三年时间来完成一部口述作品,可谓耗费了时日。但对那一代老清华的政法 天纵之才 来说,留住那段日月,记住那些人物,都是难能可贵的。 本书汇集的20篇口述,不仅是前辈学人的生命历程,也是百年现代化进程中政法学者的人生写照。经年的档案、发黄的纸张、照片上的英朗轮廓,在访谈中顷刻间化作如面春风、生动鲜活。 书中附录,收入两篇关于老清华政治学系的研究文章。无论高山仰止,或是感慨既往,每一代学人都有其本代人在历史长河中的责任。唯望无论出发多久,都莫忘初衷。
韩德培是新中国国际司法学的一代宗师,是中国法学界的镇山之石。大家韩德培的一生有着太多的闪光点,幼年丧母的悲剧培养了韩德培的无比坚韧的性格,青年时的勤奋努力为韩德培打下了优良的语言和理论基础,五年在哈佛留学的经历为韩德培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持,当很多人以为韩德培会留美发展的时候,韩德培却毅然决定回国,走上三尺讲台,手执教杆,为新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凭借着自身的热量吸引着当时众多的法学界学者重建了武汉大学法学院,也正是在他的带领下武汉大学法学院又找回了昔日的辉煌,韩德培先生用他有限的生命为祖国的法制建设贡献出了无限的力量,带领着一批又一批有志学者为祖国法律的发展添砖加瓦。他的学生曾在用诗歌赞美到韩德培先生,珞珈山上数十载,人间已见几沧桑, 惟有山花年年开,不顾风雨吐幽香。
......
本书是 法官波斯纳的传记。 波斯纳,1959年以 生毕业于耶鲁大学英文系,1962年以全年级 毕业于哈佛法学院,并曾担任过《哈佛法学评论》主编。1962年毕业后,他曾在联邦 法院担任大法官布冉能法律助手一年,并先后在其他政府机关任职,同时开始接触并自学经济学,形成了他的学术思想。1968年,他加入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成为副教授;1969年,他来到芝加哥大学担任教授;1973年出版著作《法律经济学分析》,给整个法律界带来了一场“革命”(《纽约书评》语);1978年以后成为法学院讲座教授。1981年,里根总统提名他出任联邦第七上诉法院法官,并在1993年到2000年间因为 担任首席法官(院长)。2017年,波斯纳法官宣布退休。 任职法官期间,波斯纳一直担任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的 讲师;每年至少上两门课。同时,他每年平均撰写80件以上的上诉审判决意见,
三十而律》记叙了作者余安平的律师职业成长历程。全书分为上(大龄新人)、中(书生律师)、下(辩护尖兵)三部分,内容包括转型艰难、生长野蛮、步履蹒跚、柳暗花明、踏遍青山、勇往直前、阑干拍遍、澄江似练、风正帆悬等,既真实地反映了一位跨专业转型律师野蛮生长的执业道路,又蕴含丰富的律师会见、辩护等办案知识,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和借鉴意义。
这是一部记录、反映与追怀一个优秀知识分子一生的纪念文集。端木正教授于20世纪40年代毕业于西南联大,获清华研究院国际法硕士学位。1948年负笈法兰西,获巴黎大学国际法博士学位,1951年学成归国,后成为我国著名的国际法学者和历史学学者。端木正一生正处在20世纪中国的大剧变时期,他的经历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命运曲折坎坷的缩影。《鸿迹--纪念法学家端木正教授》(主编王振民)分四辑勾勒其不凡的一生与留下的学术财富。《鸿迹--纪念法学家端木正教授》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端木正六十余年的学术轨迹,大部分照片首次披露。第二辑为端木正学术思想的精选,特别是首次选登新近发现、鲜为人知的他的硕士、博士论文及一篇专业论文。第三辑为端木正生前亲朋好友以及学生门人的追念回忆。第四辑为有关端木正生平的史料汇辑等。
本书所展现的是一批为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和成就的人物群体。法律援助机构,是中国政府为保障公民权利而专门设置的机构,并应运而生了具有大爱精神的法援工作者。他们为贫弱百姓提供免费的法律帮助,奉献了全部的真诚和爱。 本书的出版,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法律援助工作者的奋斗经历和感人事迹,为广大的法律工作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本书没有主观去刻意挖掘,而是依据自然的流露与表现,客观地捕捉到了真实与朴素。它紧贴主流又贴近群众,恰如打开了一扇窗户,把这些院长们的世界,真实地展现在您眼前。 它通过大量一手事实,生动地向读者展示了二十多位当代中国基层法院院长的故事。他们胸怀法院事业,施展文韬武略他们不畏艰难困苦,甘愿牺牲奉献,就像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所要求的那样: 把好政治方向、抓好执法为民、守好公正底线、带好法官队伍,努力开创人民法院工作新局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步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打开它吧,这些跌宕而平静、平常而伟大、简单而隽永、馨香而悠长的故事,会带我们走进院长的世界,与他们的心融通。
《杰出大律师--记者眼中的徐家力律师》(作者隆安律师事务所)汇集了近十多年记者对徐家力律师的采访记录,从中可以了解一个杰出律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和法治追求。《杰出大律师--记者眼中的徐家力律师》适合律师、法律工作者以及法律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大法官是这样炼成的:哈里·布莱克门的法院之旅》 哈里·布莱克门——“20世纪为重要,也*争议的大法官之一”,这是《时代》周刊对他的评价。本书作者借助布莱克门去世后留下的50万份个人文献,翔实叙述了他与大法官伯格的决裂经过,生动刻画了布莱克门在堕胎、死刑、女权等重大案件中的内心挣扎与立场变化,揭示了一位伟大法官的内心世界。 《法院的“喜剧之王”:安东宁·斯卡利亚大法官传》 立场保守,却文笔犀利;争强好胜,但逻辑严密;性格狂放,可魅力十足……两百多年来,美国联邦法院出现过诸多富有个性的大法官,但像斯卡利亚这样将司法立场、人格魅力发挥到极致的,却独一无二。 资深记者琼·比斯丘皮克通过扎实采访,以精彩笔触,为我们讲述了这位美国*争议的大法官的成长之路、内心历程、多元个性,揭开
《国际法学界之七大家》是由日本中央大学教授、法学博士寺田四郎于一九三六年写成。它的内容是对古往今来七位*著名的国际公法学家进行介绍,这七个人分别是 国际公法之始祖 阿尔柏利克斯 贞提利斯(AlbericusGentilis)、嚣俄 格老秀斯(HugoGrotius)、约翰 塞尔顿(JohnSelden)、理查 苏契(RichardZouche)、撒母耳 封 浦芬多夫(SamuelvonPufendorf)、科尼利阿斯 凡 平刻斯胡克(CorneliusvanBynkershoek)、挨美利治 得 发泰尔(EmerichdeVattel)。
美国历*伟大的总统——亚伯拉罕 林肯,在他成年之后的大部分岁月里,都是以律师的身份立足于社会。他靠这份职业养家糊口,慢慢积攒名望,逐渐涉足政坛。他是个调解专家,在法庭内外,一次次地弥合了怒火相向的冲突双方之间的分歧。这段持续数十年的职业历练,培育了林肯解决纷争的稔熟技巧,为他后来在总统职位上纵横捭阖、拯救国家于分崩离析的危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作者运用大量文献资料,重现了林肯长达1/4个世纪的律师生涯里众多精彩片断,展示了他相对不为人知的一面。这位伟人为何能够从律师办公室终入主白宫,本书给出了答案。
本书是 法官波斯纳的传记。 波斯纳,1959年以 生毕业于耶鲁大学英文系,1962年以全年级 毕业于哈佛法学院,并曾担任过《哈佛法学评论》主编。1962年毕业后,他曾在联邦 法院担任大法官布冉能法律助手一年,并先后在其他政府机关任职,同时开始接触并自学经济学,形成了他的学术思想。1968年,他加入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成为副教授;1969年,他来到芝加哥大学担任教授;1973年出版著作《法律经济学分析》,给整个法律界带来了一场“革命”(《纽约书评》语);1978年以后成为法学院讲座教授。1981年,里根总统提名他出任联邦第七上诉法院法官,并在1993年到2000年间因为 担任首席法官(院长)。2017年,波斯纳法官宣布退休。 任职法官期间,波斯纳一直担任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的 讲师;每年至少上两门课。同时,他每年平均撰写80件以上的上诉审判决意见
本书讲述了:1990年10月1日,许崇德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参观了杰弗逊纪念堂。跨出大门时,他口占七绝四句: 圆厅敞阔立金身,手执宪章瞿有神。我亦草书根本法,从来笔下不输人 。 杰弗逊的塑像很高大,手执一卷,表明他是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这位历史著名的政治家,几百年来备受美国人民的顶礼膜拜。但是今天,许崇德作为一名中国的法学家来到杰弗逊像前,却不甘低头示弱。许崇德脱口而出的小诗丝毫没有狂妄之意,只是显露了中华儿女自尊与自豪的胸怀。 诚然,许崇德并未有过英雄般的惊人之举,更没享过高官厚禄。但他孜孜不倦地学习研究,不辞辛劳地联系实际,著作等身,桃李成群,为法制建设和法学繁荣作出贡献,生活无疑是十分充实的。许崇德的传记镌刻着历史的痕迹,反映了许崇德及其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共同的曲折道路,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