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蕾莎修女的本名叫艾格尼丝·龚霞·博杰舒,她1910年8月26日出生于奥斯曼帝国科索沃省的斯科普里阿尔巴尼亚裔人的天主教家庭。在家庭的影响下,特蕾莎修女从小就有一颗火热的爱心,她穷其一生都在为贫穷人中的贫穷、孤苦的人服务,她不仅给了他们食物、衣服、住所,更重要的是她给了他们纯洁的爱和人的尊严……她的爱心感动了世界上不同阶层的人,影响了数以万计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四亿多美金的资产,但特蕾莎修女在去世的时候却只有一双凉鞋和三件旧衣服,还有一张受难像。2009年10月4日,诺贝尔基金会将特蕾莎修女评选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受尊崇的三位者之一”。本书以生动而细腻的文笔,书写了特蕾莎修女而传奇的一生。就像特蕾莎修女在一生中经常提到的“爱,直到成伤”、“爱是没有界限的”、“我们是为爱
玄奘(602-664)是中国历史上独步千古的佛门大师。他早年舍身求法,“乘危远迈,杖策孤征”,跋涉五万余里,历经艰险,备尝磨难;他游学印度近二十载,以杰出的才华蜚声异邦;归国后,他不慕时荣,与青灯黄卷为伴,孜孜于译经传道之业,终其一生,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无论就数量或质量言,都无愧为中国译经史之人;他与弟子共同创立的法相唯识宗,成为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其精谛妙义。遂得薪火相传。本书对其所传的唯识学、因明学思想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一代宗师清定上师》抢先发售多方面地展现了昭觉寺方丈清定上师鲜为人知的一生。清定上师生于清末,民国年间毕业于广东大学,后考入黄埔军校,接着又考入政训研究班,后从少校升至少将。40年代初选择释老,经过显密双修,成为一代高僧。《一代宗师清定上师》作者用二十余年的时间,尽心搜求清定上师弘法的诸般事迹,以翔实的史料,向世人讲述了清定上师大起大落的人生际遇,展示了清定上师精进不懈、顾念他人、克己奉公、随遇而安、宠辱不惊的豁达胸怀和崇高的人格。
《全国高等学校配套教材?石膏牙雕刻训练教程》主要内容:口腔医学很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以具有咬合形态的治疗体来恢复正常的咀嚼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咀嚼系统疾病的目的。因此提供符合咬合面形态要求的治疗体,是口腔科医生需要首先掌握的技术之一。雕牙是这项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口腔医学生学习牙体形态、正确 确理解和掌握牙体外形特点及其功能意义的重要途径。本教程将系统讲解各恒牙牙冠的雕刻要点和技术方法。
《杨仁山传》记述了晚清著名佛学家杨仁山的一生。杨仁山生长在一个进士家庭,在战争中度过青春岁月,战后跟随曾国藩参与南京城的修复建设,壮年随曾纪泽、刘芝田两度出使英法,回国后辞官不受而投身中国佛教复兴事业,一生融刻经、弘法、取经、教学、研究于一体,培养了谭嗣同、桂伯华、梅光羲、李证罡、欧阳渐等一大批门下弟子。该书揭示了杨仁山投身佛学的心路历程,阐述了杨仁山为佛教复兴所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贡献,同时也展现了杨仁山从出生到去世75年中晚清风云变幻历史的一个侧面,提供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场景和细节。
青春就这样飞一样飞??有青春易逝的感慨,有时光不再的怅然,更多却是一分青春的神采飞歌舞剧!那些飞逝的时光,那些飞舞的心情……本书是作者通过许多的照片讲述自己从1994年到2004年以一个经济自立的成年人步入社会为起点的十年,学校毕业、工作、恋爱、写作、留学、结婚,一个人一生中的大事大都会发生的十年,三十岁的自信和成熟历练。从本书可以了解到我们不曾知道的姜丰。 本书是作者通过许多的照片讲述自己从1994年到2004年以一个经济自立的成年人步入社会为起点的十年,学校毕业、工作、恋爱、写作、留学、结婚。让我们走出书里,走进姜丰自己的世界……
本书是“人文经典”丛书中的一册,精选了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多位大师富有人文精神的随笔经典60余篇。“以立人为本。人是万物的尺度、也是精神的尺度。”编者从这一立场出发,精中选精,以国别区分,以时间为序,每人配以一二百字的作者生平简述,收入了海涅、马克思、黑塞、高尔基、伏尔泰、左拉、奥威尔、格拉斯、茨威格、卡夫卡、鲁迅、爱因斯坦、阿伦特、略萨、桑塔格、米沃什、博尔赫斯等人的代表性作品。全书群星闪耀,其中包括了多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所选的文章集中体现了作者们对人类的尊严、价值、命运的思考、追求和关切,对人类精神文化现象的珍视,对一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通读全书,宛如享受一道精神盛宴。
曹廷杰(1850~1926)字彝卿,湖北枝江人。清末边疆地理学者,中国近代史上个对黑龙江流域的民族、历史、地理、古迹、社会经济作全面调查的人。其著述著作《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亚东偏纪要》和《东三省舆地图说》为我国东北史地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丛佩远、赵鸣岐编的《曹廷杰集/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收入了曹廷杰的部分著作。
卜弥格(Michel Boym,1612~1659)传。原籍匈牙利,17世纪来中国传教。沙不烈、伯希和撰的《明末奉使罗马教廷会士卜弥格传(冯承钧译著集)》包括十弥格的传记三编,介绍其一生的经历与遗著。《明末奉使罗马教廷会士卜弥格传(冯承钧译著集)》前有译者序及撰者“概说十七世纪之中国及会”一文。书后附伯希和撰《卜弥格传补正》。
圣严自述童年到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点滴,回顾出家前后的心路历程与奋斗过程。在这条艰辛的道路上,不论是顺境或逆境,圣严都将之化为前进的动力而益发坚定,一步一脚印,走在弘法利生的大道上。
人类需要宗教,因为宗教是关于生命的哲学;人类需要信仰,因为信仰是人类生存的指针。本书以崭新的角度客观认真地叙述佛陀的生平及教义,阐述佛教的精神、佛陀的真实人格,并扼要介绍佛陀出世时印度社会的背景,以及僧团成立的状况及其矛盾和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