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弘扬佛法,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慧灯无尽照海东——鉴真大和上评传》作者李尚全凭借其深厚的佛学和史学造诣,从扬州和奈良的佛教文化传统,熏陶鉴真佛教信仰的长安、洛阳两京佛教精英,鉴真在扬州的佛教事业和在日本的传戒弘法活动四个方面,介绍和评价了鉴真带有传奇性的佛教人生。作者“以史带论,论从史出”的写法,使本书成为鉴真研究的一部力作。
《支谦传/南京历史文化名人系列丛书》讲述了南京历史文化名人、东汉三国佛经翻译家支谦的生平,他的生平经历曲折动人,其翻译在理论上强调“文质并举”,在实践中又坚持“因循本质”,其翻译对当时及后世都有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本书在介绍佛教知识的基础上,用通俗简洁的文字,细腻入微地刻画了释迦牟尼的修行经历,讲述了他在成佛之路及创建佛教的艰辛历程上的真实事迹,并从佛教的角度阐述了做人、为人的道理。作者依据两条主线进行撰写,一是释迦牟尼自身成佛之路:因地菩萨——降生——出家——成道——弘法——涅槃;其二是释迦牟尼创建佛教、普度众生的成佛之路:凡夫(六道众生)——修行——声闻思果——菩萨十地——成佛。这本书是真人的传记,所以作者很少杜撰发挥,而是根据诸多经典原文进行翻译,使其尽量贴近历史,具有可信性,有据可查。
在近代天津,李叔同的家族――桐达李家属于名门望族之列。李叔同的父亲李世珍既是在籍士绅,又是盐商。李叔同的出现,为家族的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使桐达李家的名声得到了无限的延续。本书以家族为背景,不仅能带给读者更多的信息,还可以帮助读者从另一个侧面来认识李叔同。在近现代文化史上,李叔同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在个人事业正处于成熟阶段的人生中年,他却选择遁入空门,以一代高僧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这种独特的人生道路,自然有他家族的影响,也与时代背景休戚相关,本书就时代与家族对他的影响进行了重新的认知。
《寻访利玛窦的足迹》汇集了作者已经正式发表过的有关利玛窦和中西文化交流史领域的论文25篇,其中有关于利玛窦事迹、评价及历史地位的研究,有对利玛窦和来华传教士相关的中国学者的研究,有对至今埋葬在北京利玛窦墓地的其他几位传教士的研究和评价,还有对17—18世纪所发生的“西学东渐”历史现象的宏观解析,以及作者定制披露的利玛窦传教士墓地的400多年的历史。
《赵朴初传:行愿在人间》在朴老诗词赏鉴、书法赏析等方面有详细的解读和述说,具有诗论的独到特色。为了着重刻画朴老文化人物的形象,他们在朴老的山牛和成长过程中,着重写了他的母亲、关大姨、关表舅,以及他的老师和学友对他的影响,把他的成长放在历史和诗的环境中来写,还挖掘了朴老与西泠印社的艺缘及其与书画家、篆刻家们的交往酬答等等。关于朴老在新时期恢复佛教寺院、重续佛缘的记述,也只选取了金陵刻经处、天坛大佛和灵山大佛等几个代表性的专题,至于朴老与家乡的情缘,他们则特别用了一章来专门叙述。他们很重视表现性格的细节,有些细节可谓神来之笔,文情并茂,我觉得朴老就活生生地在我的面前。
这部释迦牟尼的传记出自亚当斯 贝克夫人之手,文笔细腻、文字优美、饱含真挚的情感。独特的西方文化视角,又出自女性手笔,让这本著作成为不可多得的了解佛教文化的入门书。这部著作的出版,改变了西方人的观念,使佛教成为西方人眼中z美的哲学。 本书所插彩插为成华二十二年刊印的彩色图文版《释迦牟尼应化事迹》,而出版的《释迦牟尼应化事迹》全是线描图,所以本书有极高的收藏和观赏价值。 本书版时,市场反响很大。本次再版,封面和内文进行重新设计,给予读者更舒适的阅读享受。
在这个世界上,仅停留了短短二十四年。从一个穷困喇嘛的儿子,到最为尊贵的活佛,身居清静庄严的布达拉宫圣地,却向往自由率性的凡间。种种奇妙又无奈的际遇,使他看到了权势斗争下人心的险恶、扭曲,也懂得了人世间
马林同志的《历史的神奇与神奇的历史――五世达赖喇嘛传》介绍了五世达赖喇嘛的一生,《历史的神奇与神奇的历史――五世达赖喇嘛传》分为六章,分别是追根溯源话家族、灵童转世显奇异、力挽狂澜奠基业、东进觐见成一
本书是关于李叔同的传记。他从小家境优越,饱读诗书,小小年纪便跟着佛教徒吟诵《大悲咒》。15岁时便能吟出令人惊艳的诗句,其才华令李鸿章惊为天人。后其经历不圆满的初恋,醉心艺术,并培育出丰子恺等各领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