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具特色的大学,春光秋色,樱开枫谢;一位全中国曾经最年轻的校长,风流云散,潮起水落。八十章精彩文字,八十年传奇人生,石琢成玉,玉化作石,为理想的教育垫基,为精彩的学子铺路。他眼里的学生没有身份之别,只有青春、学子、人才;他的心中没有高官、大权、重利,只有百年武大、学者风骨、教育改革。誉之者称其为中国的罗素、当代的陶行知、武大的蔡元培……在百年武大的历史上,他成就一段传奇岁月。在魂系母校的学子记忆中,他永远是“我们的刘道”;他的全名叫刘道玉……
政治、商业、教育;信仰、理想,人性;故土、爱情、亲情——包德明的个人史折射出的丰富含义近乎驳杂。朱冰所著的《包德明(台湾铭传大学校长)》分上、中、下三编,以多线叙事的角度展开对台湾铭传大学校长包德明的刻画,复原一个时代的惊心动魄,呈现一位女性校长的精彩人生。
《流言:阴影中的社会传播》以流言的产生、传播和消失为经线,以流言作为信息和意见的双重属性为纬线,描绘了流言作为社会传播过程的完整面貌,并探讨了其控制方式。作为流言研究在传播学语境中一次整合的尝试和流言的中国研究的一小步,《流言:阴影中的社会传播》将是一个长期研究的开始。
《通鉴载道:司马光传》内容简介:历史上的司马光不仅是一位私德高尚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的历史学家。《通鉴载道:司马光传》以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客观的视角,用生动幽默的文学语言为读者再现了一个立体的司马光的形象。《通鉴载道:司马光传》不是普通写司马光的书,力求写出一个真实的我的司马光,而避免重复他人的司马光。我的司马光是北宋特殊政治、文化氛围中的司马光。比如,常有人说,宋代士大夫最有气节。不错,但可别忘了,那是因为有“不杀读书人和言事者”的政策兜底。司马光以气节名世,屡与皇帝当面斗气、顶牛,若非北宋,不可想象。他是北宋社会风俗画的一部分,只有在这幅画中他才是“真”的“活”的。
蔡元培先生是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1940年在香港病逝。唐振常先生所著《蔡元培传》于1985年在我社出版,后于1999年重版,赢得了较好的学界反应和读者反响,成为蔡元培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成果,也可资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教育、政治等研究参考借鉴。本次收入人物传记系列丛书,重新制作出版,
他足史学家, 曾将辛亥革命史研究推向世界,山曾将国外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引进本上:他是教疗家,作为校长让无数幼苗成长为疗苗园西,作为导师培养众多才俊成为各界粘英;他是思想家,通过历史研究寻求前人智慧,对一系列朽关中国和世界前途的问题进行深沉思考,从而参与历史的创造…… 他、就是章开沅教授。
马君武是国立广西大学的首任校长,是获德国工学博士的位中国人。早年,马君武曾经追随孙中山先生,为国事奔走数十年,出任总理府的秘书长、实业部部长、广西省省长。马君武博士,道德高尚,潜心学术,热爱教育,为人师表,在中华民国时期,有“南马北蔡(蔡元培)”之称,是中国近代史上,广西有数可举的教育家、思想家,被周总理誉为“一代宗师”。 该书为郑公盾先生在世时编修的一部关于马君武先生的文、诗、纪念文稿等的合集,全书分为:《追忆》《自述》《九个》《马君武纪事》《教育思想》《马君武的译作著作》《评马君武的诗作及译诗》和《我与马君武校长》八大部分,另附有《对马君武译作著作的评论》,对于全面认识和了解马君武的生平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