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谈艺录》从影四十年,上海出版界的朋友要给我出一本谈话录。多年来,在国外访问,我常常羡慕不少年纪比我小很多的同行,将他们写的、装订精美、谈从影经验的书送给我。说来惭愧,几十年了,我们可谈的经验不多。每当我一部新片摄制完成,记者采访时要我谈谈经验,我总是回答;谈谈甘苦和教训吧。
一、本辞典入编中国音乐家3968人的传略,含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词作家等。入典者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影响广泛的老一辈音乐家;卓有成就的港澳台及海外华人音乐家等。 二、辞条大多为入典者亲笔撰写(已逝世者由亲属代笔),且经过入典者多次修改后定稿,准确可靠。 三、辞条文字的多寡,取决于编委会所掌握资料(含辞条撰写者所提供资料)的详略。 四、本辞典以入典者姓名的汉语拼音为序,单名在先,双名在后;为便于读者查找,同时编有姓氏笔画索引(以姓氏的第一个字的笔画数为序)。 五、辞条包括姓名(含原名、曾用名、笔名等)、出生年月(对确知已逝世的音乐家,用括号标明生卒年份)、性别(
全景展示戏剧史家董每戡先生曲折的人生经历以及其在戏剧史研究上做出的两次里程碑似的贡献。
关于《傅抱石的青少年时代》这本书的产生,可以说的话很多。首先是它的作者。本书的作者沈左尧是我父亲的学生。他在上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期间拜我父亲为师,潜心学习篆刻。从那时起,他就经常在我父亲身边,为他做事。1942年我父亲在重庆举办个人画展,轰动画界。沈左尧不但帮助张罗,连画展的会标也是他亲自绘就的。尤其是画展上应酬接待欧美来宾,父亲也离不了沈左尧,因为我父亲不通欧美语言,而沈左尧通晓英语、德语等语言,故便成了我父亲的义务翻译。那时重庆成了“陪都”,外国人多,而欧美人又特别欣赏我父亲的画,故常邀请我父亲去会面交谈,有时还成群结队地到我们家所在的赖家桥金刚坡来拜访我父亲,而沈左尧每次必到。他的能干与热情不仅得到了父亲的欣赏,而且博得了我们全家的喜欢。抗战结束后,这种关系一直延续下去。1947
本丛书的单行本在不断更新。另一个特点就是前面提到的文字内容和丰富图片文献的搭配。丛书每个单行本都附有作曲家音乐作品的完备目录,这是音乐爱好者和研究者重要的杳考依据,书后的对作曲家研究的出版物和重要书目,大都是在研究史上有了定评的重要著作,也是出版的。丛书还附有传记主人公的同时代或后代的重要思想家、音乐评论家和同行作曲家的评价,或带有箴言性的摘要语录。这些评论常常代表了不同时代的各种不同的观点,但总的来说是客观的,有的是切中要害的。这些不同时代、不同观点的评论可以开阔读者的视野,有利于促进读者对作曲家的思考和认识。
京剧界有很多卓有建树的琴师名家,也有不少爱好者在演奏京胡的同时热衷于对京胡品鉴和收藏。上海琴票楼庄东对琴文化的探索情有独钟。多年来,他勤奋好学,处处留心与京胡有关联的人、事、物,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终于汇成这本《中国京胡与琴师》。书中记载了京剧史上有名姓的琴师不下六百多位,这些为京剧发轫、发端、鼎盛繁荣作出非凡业绩的琴师,因为是灿烂辉煌京剧舞台上的配角,是红花边的绿叶,所以有时不像京剧史上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名角那样儿被人关注。《中国京胡与琴师》可说是填补了京剧史的记载空缺。伴随京剧诞生,京胡艺术也同样跨越了四个世纪,书中所述的琴师,高手云集,群星荟萃、后继有人。京胡,它的来历、演变及与皇门的“联姻”、所蒙受的“不白之冤”、京胡成型乐制变革之先驱等历史背景,书中作了详尽介绍。书
《吉林满族剪纸(关云德)》由冯骥才,白庚胜主编。《吉林满族剪纸(关云德)》内容简介:用一双粗糙、生满老茧的手剪出了富有神韵而灵动的“满族剪纸”,这就是“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关东老农关云德。关云德家住吉林省九台市其塔木镇刘家八社,受满族家庭的影响,从小便对萨满文化的各类神灵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长大后他边务农边研究萨满文化,务农挣的钱大都用于买萨满文化的书籍、史料,并根据书中描绘进行创作,将萨满文化中的各类神灵、图腾、面具等通过剪纸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他创作的“玛虎面具”和“萨满一百女神”等系列作品均被列入萨满文化研究的书籍中,为人们研究萨满文化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关云德说:“满族剪纸是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东西,我没想过成为传承人,只要许多年以后还有人喜爱满族剪纸,通过我的作品了解更多
在彭祥杰的照片中,生活的诗意和物质性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两种特性在每幅作品中都有体现。他自身性格也有这样的两重性,这两点相互交织,不可分割。但我相信,当前者占主导地位时,通常就是他拍出的照片的时候。
《英国当代水彩画家》从传统的探索到各色各样的实际运用,都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创作机会。最初我主要从事传统的水彩画创作,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对相关的水溶颜料所展示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实验和创作开始产生了兴趣。我开始给画纸涂底色,并开始采用树胶水彩颜料,当这种颜料与透明的水彩糅合到一起用时,产生了一种相当有趣的效果。我还发现,把不透明的树胶水彩和透明的水彩一同使用,效果也很迷人。大约7年前,我开始用蛋白代油调和颜料,即不用传统的调和方法来准备颜料,而是使用成品的蛋白调和,这种蛋白很现成,就装在试管里。蛋白的质量很稳定,我觉得制造商在保证质量方面比我还在行。我在创作中也开始使用以水为基础的凝胶和石膏粉。我被它们所创造出的种种可能性深深地迷住了。在作画过程中,我喜欢时而减删,时而更改,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