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大体上是根据布洛姆选编的《莫扎特书集集》(布洛姆从安德森的《莫扎特及其空人的书信》中选出201封信,加上按语和注释)编译的。布洛姆的按语由汉译者作了增补。信中的夹注一部分是布洛姆的原注,一部分为汉译者所加。阅读莫扎特的书信时,需要查考每一封信是在哪一次旅行中写于何时何地,汉译者为此撰写了“莫扎特旅行年表”,绘制了“莫扎特旅行路线图”,以供读者参考。
为展示宁波文化名人周信芳先生多姿多彩的艺术成就,弘扬周信芳先生爱国爱乡的崇高品德,宁波市文联、宁波中华文化促进会实施了“文化名人·再寻麒麟童”工程,作为工程的步,创作了纪实文学《再寻麒麟童》。《再寻麒麟童:宁波籍京剧大师周信芳》的行文基本做到了深入浅出。不熟悉京剧艺术的人,读后能对京剧艺术有初步认识;熟悉京剧艺术的人,也能从《再寻麒麟童:宁波籍京剧大师周信芳》中得到关于周信芳、关于京剧的新的知识,颇有雅俗共赏的意味。
《储望华忆父谈艺录》讲述了:储望华幼年时已显其音乐天赋,14岁时(即1956年)其创作的二胡独奏曲《村歌》在全国音乐周公演,《人民日报》在消息报道中称他为“带红领巾的作曲者”。文革期间,其父亲储安平于《光明日报》上发表《向毛主席、周总理提些意见》,使毛泽东“一连几天没睡好觉”(据胡乔木儿子透露),储安平被打成“全国最著名的几名大右派”,储望华身为“大反派之子”而被牵连。当时储望华欲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院领导最初出于压力取消储望华于作曲系的入学通知书,一周后该音乐学院的招生组重新考虑储望华的入学申请,并让他进入了钢琴系。《储望华忆父谈艺录》是作者的随笔作品集,追忆了父亲,谈论音乐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