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逝去的历史舞步:辽代乐舞》是继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成果《辽代乐舞》之后的又一具有珍贵学术价值的著作。辽建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然而在辽灭亡时大量文字资料被焚毁,加之史书记载不详(《辽史》篇幅很少,大概只有《宋史》的三分之一),因此我们对契丹的了解粳少,对辽代乐舞的研究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以巴景侃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沈阳音乐学院舞蹈研究团队,几乎走遍了辽代建立的五京及燕云十六州,寻辽代塔、寺近百座,克服重重困难、苦苦搜集资料,以现存遗址中探寻到的辽代乐舞形式为依据,参考《辽史》和考古资料,终于完成了《探寻逝去的历史舞步:辽代乐舞》读《探寻逝去的历史舞步:辽代乐舞》颇有会心之处与感悟之得,九章二十六节,作者不仅阐述了辽代乐舞作为东北亚地区特色舞蹈文化所具有的风格特点,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莲花自古就因其祥瑞、高洁的寓意而令历代文人雅士为之倾心。在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上,有一位秉性若荷、气质如莲的“花中君子”。她,就是新中国舞蹈事业的奠基人,北京舞蹈学校任校长,同时也是我们中央芭蕾舞团任团长戴爱莲。这位出生在海外的华人舞蹈家,在青春岁月便毅然放弃在英国的事业与生活,选择了回到当时抗日战火纷飞的祖国。从此,她将全部的生命激情都投入到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上,创作出一批极具中华民族审美风格的艺术作品,开辟了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发展的道路,培育了无数中国舞蹈家和舞蹈事业的继承者,推动了中国芭蕾艺术与国际舞蹈界的广泛交流。戴先生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对信念的坚守与执着,永远感染和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芭人。昔日碧荷映舞坛,至今莲蕊溢香尘。
《汉代袖舞研究》围绕汉代舞蹈中丰富多彩的袖舞,在广泛收集图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图像的统计、归类、甄别,初步梳理了汉代袖舞在盘鼓舞、建鼓舞、百戏、以舞相属(交谊舞)、即兴舞等舞种中的运用;从袖舞的样式、袖舞的延伸(巾舞、绸舞)两个方面对汉代袖舞展开分析,归纳出汉代袖舞中不同样式的舞服以及每种舞服所呈现出的不同表演风格和表演技艺,进而深入解析了汉代袖舞的表演形式和表演场合;探讨了袖舞表演场合中的主体,总结出汉代袖舞的主要风格特点,并将袖舞技巧进行了细致的划分;从美学角度将袖舞与美学原理有机结合起来,阐释出汉代袖舞存蓄的中华舞蹈文化的深厚内涵与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