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跳舞(创造性舞蹈的心体验)》由李宗芹所著,《就是要跳舞(创造性舞蹈的心体验)》为艺术类、心理类图书,共5万字,20幅图片,7张应用表格,本书分为四章,后附结语、延伸阅读和图片表格索引等内容。本书娓娓道来地介绍了创造性舞蹈的起源、理论依据和实践中的引导经验,文中更是穿插了很多参与者的亲身体验,富有感染力。作者的语言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精致的文章给人“润物细无声”的阅读体验。
毛荣著的《舞蹈教学与教法》是一本专业著作, 共分五章,内容包括:舞蹈教育基础理论、舞蹈教育 的产生和社会地位、舞蹈教育的目的、舞蹈学生的身 心发展、舞蹈教育中的技能训练。
本教材是我国部关于袖舞的专业性教材。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广大舞蹈教师、编导、学生以及喜爱袖舞的人士提供有关袖舞的专业知识、教材实例和具体的训练方法。 本教材整理和总结了北京舞蹈学院长达20余年的中国古典舞袖舞的教学实践,按照袖舞的教学程序,将训练内容具体划分为“单一技法”、“单一动作”、“短句训练”及“组合训练”四个部分,并精心选择了23个具有代表性的训练教材实例,配有袖舞音乐伴奏的曲谱,比较人一面的介绍了北京舞蹈学院当前袖舞教学的发展状况。 此外,本教材没有局限在专业课程之中,而是把中国古典舞袖舞的样式看作为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舞蹈形态,对它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深入的回顾和思考。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的创建初期,是如何将独具特色的传统袖舞纳入三典舞教学的体系
《中国古典舞美学原理求索》对中国古典舞美学原理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思考,致力于中国古典舞学科基础理论的建设。中国古典舞虽为当代建构,但其与中国传统美学有着文化血脉上的紧密联系。立足这一点,著作分为“古典舞美学之源”、“古典舞美学之法理”、“古典舞之品鉴”三编共十章,从历史源头、美学法则、审美鉴赏三个方面,对中国古典舞的美学原理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述,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国古典舞美学原理架构,使中国古典舞有了自己的美学学理基础。
众所周知,汉代在我国历史上是国力强盛、文化发达的时期,也是形成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和纯粹时期。汉代乐舞绚丽多彩,对后世影响深远。但是在以往的乐史著述中,汉代的音乐是个薄弱的环节,其本有的辉煌与叙述的简略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而今人对于汉代乐舞的研究也主要局限在乐府、鼓吹乐、相和歌等为数不多的显课题上。与此相反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考古技术的进步,大量的汉代音乐文物随之出土,这些文物包括大量的乐器实物、乐舞壁画、乐舞画像石(砖)等等,这些真实的、宝贵的文物与文献记载的粗疏简略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从另一个侧面为我们提供了汉代乐舞文化不为人知的、令人惊诧的另一面,同时也为艺术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手实物资料。
《舞者的智慧(意会思维研究)》从舞蹈意会思维的问题入手,共分十三个章节,讲述了作者吕艺生在舞蹈实践和研究过程中对舞蹈思维的思考和探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融会舞蹈理论、表演、创作和教育,从舞蹈动作的关注点上升到思维层面,是一部对舞蹈理论研究者、编导、演员及学生均有参考价值的教材。
《民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主要从民俗舞蹈数字化理论及规范制定、舞蹈活动数字化再现和文化空间知识本体构建等方面展开研究,并以土家族撒叶儿嗬舞蹈为例开展应用实践。《民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对促进民俗舞蹈数字化保护、增进文化科技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桃李舞春秋》是北京舞蹈学院参加第九届“桃李杯”舞蹈大赛的纪实和总结,主要内容包括舞蹈组织、人才选拔与确定、获奖作品的展示、专家访谈以及经验总结与评价等。同时精选了百余张获奖剧目图片以及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的照片。通过《桃李舞春秋》内容的呈现,对于检验我国舞蹈专业教学、总结舞蹈教学及创作经验、促进舞蹈教学质量和表演水平的提高、繁荣舞蹈剧目创作等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将有力地推动我国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桃李舞春秋》适用于中高等院校舞蹈专业,也可供社会舞蹈爱好者阅读。